APP下载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决策机制问题探讨

2015-05-30吴建功蔡玲玲

2015年43期
关键词:对外投资

吴建功 蔡玲玲

作者简介:吴建功,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摘要:跨国经营决策四维框架体系模型为跨国经营投资决策提供了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体系。跨国经营决策须遵循一定的程序和准则。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决策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须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

关键词:对外投资;跨国经营;决策机制;跨国公司管理

有关资料显示,决策阶段所投入的资金占总项目资金的比率不到3%,可是对整个项目的影响达到90%程度。企业跨国经营的成败主要取决于跨国经营决策的准确与否。

一、跨国经营决策的四维框架体系

投资决策过程是众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技术分析和环境分析。跨国经营决策包括两个层次的相互博弈:一是企业自身、投资项目、东道国市场、东道国环境四个方面的博弈;二是投资决策人之间的博弈。一个科学合理的跨国投资决策要综合考虑投资项目的特征、企业自身的特征、东道国市场的特征、东道国环境的特征四个方面的最佳平衡点。依据这些考虑,可建立跨国经营决策思维框架体系。此体系有助于提高跨国投资决策方法的适用性和科学性。我们可以采用波特“五力”①模型分析框架、SWOT②分析框架和市场营销理论的4P、6P、4C、4R分析框架等方法来建立跨国经营决策体系。一个投资决策的确定,必须经过上述四个维度的全面分析与研究评价,才能做出科学的投资决策。

在投资项目决策中,一方面要继续发挥净现值、盈利指数、内部收益率等常用方法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根据公司的自身特征、东道国的环境特征、市场竞争的特征逐步将动态规划方法、经济增加值方法引入和应用跨国投资决策中,并进行具有针对性、实践性的修正和开发,实现用多个方法对每个跨国经营特征进行全方位评价,综合每种方法的结果来确定项目的价值,最终做出有效的决策。跨国企业在做出决策时,须从公司的自身特征、东道国环境的特征,市场竞争的特征进行考虑分析,最终做出有效的决策。

二、跨国经营决策的基本程序与准则

跨国经营决策过程中就是对投资项目进行调研、分析、规划、论证最后做出是否投资的决定过程。跨国经营决策一般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其一,确定投资决策目标和内容。对外投资目标的确定是投资决策的首要任务,跨国公司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根据自己的目标来制定对应的决策内容。其二,收集、分析和整理信息。确定目标后,跨国企业就应收集、分析和整理信息。跨国公司应该收集尽可能多的信息,如国内政治环境、东道国的政治环境、东道国的风俗习惯等。信息收集后,必须将其进行整理和归类,然后进行对比做出评价。其三,提出多个投资备选方案。跨国公司在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和整理信息之后,就应该对决策目标进行分析,提出多个备选方案。其四,编制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跨国公司根据各个方案进行筛选与评估,并通过专家的评审以及各大股东的投票表决,最终确定最优的方案,编辑可行性报告。其五,综合评估形成最终决策。经过专家评审可行性报告后,对目标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全方位的检验与评估。其六,投资决策的调整与修改。对投资项目的决策要根据该项目的执行情况与当时的形势及时调整和修改,使投资决策更符合该项目的发展需要。

投资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乎跨国企业的前途命运。故此,跨国公司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一定要遵循以下准则。第一,信息准则。所收集的信息应该可靠、具有较高质量。第二,预测准则。投资决策是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做出的。第三。科学准则。须采用科学的方法来做出正确的决策。第四,可行性准则。从公司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环境各方面来看,决策须具有可行性。第五,选优准则。企业应对多个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择优决策。第六,时代条件准则。投资须适应时代要求,是时代所需要的。第七,可调准则。企业能随着条件变化对决策进行修正。第八,应变性准则。企业制定有风险应对措施。第九,法律准则。做出的决策须符合本国与东道国家的法律与法规。跨国公司在进行决策时,须遵循以上原则进,不能盲目决策。

三、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决策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一)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决策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跨国企业决策机制不科学、不健全,跨国经营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其表现为:一是尚未健全决策责任制。我国跨国企业投资普遍缺乏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和投资监管体制。二是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常常缺乏充分的可行性论证程序,许多企业在跨国经营中遭受了本可避免的重大损失。三是,海外经营信息服务体系落后。我国海外信息咨询机构不适应跨国经营的需要,咨询机构比较分散,信息咨询不到位。政府不能提供系统的信息支持,企业缺乏跨国经营的准确信息和决策依据。

(二)改进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决策机制的建议

改进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决策机制可着重从下述方面入手。

1.建立严格的决策责任制。我国跨国企业必须制定有健全的投资决策体制,以制度来保障投资决策的合理性、可行性和民主性。投资决策体制的核心是决策的责任制。为健全决策机制,首先务须建立严格的决策责任制。在对外投资中,谁决策谁担责;谁拥有更多的权力,谁就要承担更大的风险。我国企业可采用项目责任制,让投资决策者承担相应的风险责任。决策者享受多大的权利与利益,其就应承担多大的责任。有了责任制的压力,决策者就不得不慎重决策,否则决策者可能就会承担很大的经济风险和法律风险。

2.加强市场分析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我国跨国企业应重视和加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把跨国经营的风险降至最低。第一,对同类型产品在国内外供求状况的调查与预测。第二,对东道国市场结构的分析。即对目标市场中的顾客、现有竞争者、供应商和潜在竞争者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分析。第三,对顾客分析,即对目标市场的消费者特征进行分析,对目标市场当前的购买力和潜力进行调查与评估,并对未来需求量的发展进行预测。第四,对竞争者分析,包括对竞争者的现状、促销手段、经营能力、优势和弱点等方面的分析,以及市场对新进入的竞争者会采取哪些措施的分析。第五,对企业分析,即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人员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公司的目标战略预测企业进入市场的前景。

3.加强跨国经营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建设。为了投资者能进行科学决策,我国政府和行业部门有责任加强跨国经营咨询服务体系的建设,为跨国经营主体提供必要的信息。其一,要加强跨国经营咨询服务机构的建设。这类机构可以给跨国投资者提供各种投资信息,帮助他们解决在海外投资中遇到的困惑与难题。其二,要加强跨国投资审计服务机构的建设。跨国投资审计服务机构可对项目进行审计,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以便于企业做出正确的选择,减少投资风险。(作者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国贸系)

本文为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基地项目(湘社科办[2014]21号,编号14JD32)的阶段性成果。

注解:

①“五力”模型是由波特提出的,它認为行业中存在5种竞争力量,即“竞品的竞争、替代品的威胁、新进入者的威胁、公司的营销能力和消费者讨价还价能力”。

②“SWOT”分析框架广泛用于市场环境分析,即研究对象内部的优劣势和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

参考文献:

[1]Sarah Azzi,Jo-Ann Suchard.The Investment Decisions of Foreign and Local Investors in Private Equity Funds in China[J].Foreign Policy,2013:1-52.

[2]Raymond James.Investment Strategy[J].Foreign Policy,2011:2-6.

[3]欧阳峣.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0.

[4]陈荣川.公司投资决策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4.

[5]姜辉.跨国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4.

[6]陈武.企业项目投资决策方法综述[J].经济管理,2007(5):2.

[7]王宏新,毛中根.中国企业国际化路径演变模式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7(02).

猜你喜欢

对外投资
创造与替代:对外投资与本地就业关系研究
当前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动因探究
我国产能过剩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对策探究
企业对外投资与跨国经营问题研究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