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链接+情感=社区商业重生

2015-05-30崔崇彦

房地产世界 2015年5期
关键词:商户商业消费

崔崇彦

从2011年“双十一”的购物狂欢引爆全民对电子商务的热潮开始,到2015年开年“互联网+”榔头来势汹汹,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商业公司上市、融资,高溢价率赚足了眼球,大有将传统商业一扫而空的架势。面对跨界的不对称竞争,商业中最为传统的社区商业该何去何从也成为关注的焦点。

我们认为面对未来的竞争,社区商业要想做好,需要在战略上藐视对手,在战术上重视对手。因为,首先截至2014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传统PC网民规模。但从去年上半年,随着智能手机对功能手机的替代已经基本完成,中国网民普及率增长的拉动效果减弱,智能手机用户已形成庞大规模,市场占有率已趋于饱和,增速呈减缓趋势;也就是说电子商务的消费池已经完成了筑底,未来不再是新增人群的争夺而是现有人群的挖掘。

其次,由于前期易转化群体逐渐被纳入网络消费群体,互联网渗透难度加大,手机上网人群中,个人收入3000元以上仅占总人数32.3%,因此中高端消费依然会在线下完成。

由此可见,虽然互联网在未来若干年依然可以有较快的发展速度,但其必定也会进入到一个“新常态”下,传统商业既面临挑战,也是改革重生的机会。如何保持不败呢?主要抓住三大方向:

第一,链接化。互联网通过跨域、跨人群的天然优势,冲击着实力商业,那么传统商业需要坚定自身产品品质下,化被动为主动,拥抱互联网,将互联网变成其渠道资源。尤其是社区商业,其具备这天然的地理优势,距离消费者更近。在社区商业中,消费者只需要花20%的时间,就可以满足80%的生活需求,因此社区商业更加便捷,也更有能力通过稀释互联网商业的虚拟感,通过“临近物流”成为商家的线下展示、物流配送与分发、形象宣传空间。而这部分融合需要有综合运营商去解决,一方面链接社区住户,为住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另一方面链接商户,降低商户的渠道费用,提升消费效率;未来的管家式运营是社区商业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目前国内的花样年就是以社区运营的概念在做,将业主与商户链接获得收益,虽然也有争议,但也证明方向值得探索。

第二,情感化。社区商业要想与互联网商业对抗,必是基于线下优势进行对打,互联网用户往往呈现的是虚拟的弱关系,社区商业未来发展方向必然是在人体五感外的第六感营造,形成一个基于情感交流与表达的强关系空间,这样才能带来人流、带来消费。其实目前国内已经有大量的这样的项目实施,效果非常好。如万科的良渚文化村,通过村民公约建立联系、设定标签,利用社区商业增强彼此联系,村民食堂、业主课堂等等。

第三,复合化。2015年地产大事之一就是万科副总裁毛大庆离职创业中国版We work,在“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发展下,未来会有大量的小微企业面临初创窘境,这就需要社会为他们提供创业的土壤和条件,社区商业在整体大规模供应的情况下,刚好能满足小微企业的低成本、高效率、好环境的要求。未来类似于We work的业态将成为社区商业的主力店,为社区商业解决白天没人消费,商户经营时间短,空间利用效率底的问题,将大大促进社区商业的活力。

我们相信,通过链接化、情感化、复合化三大方向,社区商业市场占有率非但不会因为互联网而减少,还会基于新时代的发展,形成互联网+社区商业。

猜你喜欢

商户商业消费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江苏赣榆农商行 上线商户回访管理系统
“543”工作法构建党建共同体
40年消费流变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