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阅读活动中塑造小学生完美人格

2015-05-30郑磊

东方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人格塑造阅读小学

郑磊

【摘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和审美功能。学生通过积极的阅读活动除了可以积累大量的词汇和丰富的知识外,还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情感的升华,人格的塑造。小学生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而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活动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将一定的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的个体思想品德。本文就阅读活动中小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做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阅读;小学;人格塑造

小学阶段是素质教育中最基础的阶段,在加强学生完美人格培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思想意识和行为理念等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些外来方面的思想正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处于特殊阶段的小学生更易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自我阅读的能力,让他们从阅读活动中汲取知识的养分,为成长打好坚实的基础。

根据小学生人格发育的特点,结合本人教育工作的实践,确定了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来塑造小学生的完美人格。

一、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的环境中进行阅读,快乐的接受知识。为了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自我阅读的良好习惯,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在黑板上为学生写一些相关的背景介绍以及诗词赏析。同时,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写读后感、做手抄报,画画,练书法等,通过这些不同的形式来检验学生的阅读成果,增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讲阅读活动与课间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比如把平时课间游戏中的顺口溜换成《三字经》、《弟子规》等经文,使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吟诵诗歌。

另外,老师还要注意一点,创新离不开想象,离不开思维,因此教师平时在上课中应注意启发,注意引导,这就要求老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建立探索性学习模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直觉思维能力,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机会。比如在学习童话故事时,一些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另类”的问题,此时老师不应该急于把学生“拽”回“正轨”,而应该给予他的创新性一些鼓励,使其保持对阅读的兴趣,然后再逐步引导他分辨善恶对错。

二、创设情境,巧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老师要积极的发掘教材中所涉及的经典故事,将情境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哲理性。对于那么比较方便创设情境的文章,比如童话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演、做游戏等方式来体验,让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快乐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审美情感。在阅读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讲阅读的感受、体会和心境的变化写出来,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的结合起来。比如在教《揠苗助长》一文时,可以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画,让学生有一种具体形象地感受。同时,可以让学生们分别扮演其中的一些事物,发挥大家的想象力,充分调动学生们阅读的兴趣。通过角色表演,学生理解了课外内涵,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在教《燕子》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可以想到的关于燕子的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在学习《窃读记》一课时,可以首先提问学生什么叫做“窃”?然后告诉学生本文的窃与平常的理解有所不同,以此引起学生的疑问,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

三、注重课内教育,加强课外延伸,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行为规范教育既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完美人格的具体体现。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涵,使情感教育在小学生心灵上不断滋养、浸润。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教会小学生控制和调节情绪的手段,使他们正确对待自己的情绪表现,培养其调节情绪的能力。例如:在教《圆圆的沙粒》一课时,老师让学生通过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在培养学生自学嗯呢管理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更深地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三袋麦子》一课时,要让学生明白小猴的诚信、踏实是一种美德,而不是一种所谓的“笨”;小猪的“聪明”可能在一时能起到作用,但可能长久。所以人还是要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通过《詹天佑》一课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爱国热情和杰出的聪明才智,让学生以此为榜样,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的理念。

四、开展主题活动,倡导学生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在完成某一类型的文章教学后,老师可以倡导开展一些主题性的活动。比如在学习《长征》后,可以开展一些以 “走近毛泽东”为主题的阅读活动,给学生引荐一些关于毛泽东的传记、诗词等,让学生穿越时空,走近伟人,了解伟人,学习伟人。在学习《第一次抱母亲》之后,可以开展以“母爱”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搜集关于“母爱”的文章进行阅读和背诵。同时还要真真切切的“抱一抱”母亲,帮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另外,还可以开展一些课外实践活动,让在课堂中学到的尊老爱幼、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等知识真正的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在路边捡果皮纸屑,用少先队员的身體力行来感染和教育路人;排练一些文艺节目,去孤儿院或敬老院为那里的孩子和老人表演节目,让他们感受到快乐;组织一些团体游戏,比如接力赛、拔河比赛等,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总之,积极的阅读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陶冶了他们的情操,促使其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归结起来就是要引导学生知礼,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团结同学,做一个文明礼貌的好学生;要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乐于助人的好习惯;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提高感知和理解能力;引导学生以先进模范为榜样,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总之,阅读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人格的奠基,智慧的启蒙和品德的陶冶,把学生培养成健康、优雅、好学、敏行的小公民。

参考文献:

[1].黄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福建师范大学.2003-08-01

[2]万潇潇.论语文美育与人格塑造.扬州大学.2004-05-01

[3]邓少滨,阎光霞.议小学生阅读品质培养策略.《图书馆论坛》.2007年4期

猜你喜欢

人格塑造阅读小学
儒家君子人格的当代意义
不忘初心 幸福前行
公安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与思想政治研究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