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体位处理头位难产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观察
2015-05-30葛玉梅
葛玉梅
【摘 要】 目的:观察不同体位处理头位难产降低剖宫产率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头位难产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研究组在生产过程中采取蹲位、仰卧位等姿势在护理人员协助下完成一系列的操作,对比两组患者的分娩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顺产、剖宫产以及阴道助产三种分娩方式发生率为80.00%、16.00%以及4.00%,和对照组各项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位难产患者采取有效的体位处理方式,能够明显的降低剖宫产生产率,提高产妇生产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不同体位处理;头位难产;剖宫产率
【中图分类号】R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9-0119-01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很多孕妇在怀孕后运动量减少,饮食过分营养等[1],使得胎儿成长比较快,长得比较大,孕妇的肌肉活动减弱,最终造成了头位难产情况时有发生,又因为头位难产增加了整个生产的难度,给生产过程带来了很大的不安全因素,严重地危害产妇及其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狀况,因此临床中一定要做好头位难产工作的处理,保证产妇的顺利生产,同时保证新生儿的身体各方面健康。下面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头位难产患者,分别进行常规处理和在生产过程中采取蹲位、仰卧位等姿势在护理人员协助下完成一系列的操作,对比两组患者的分娩结果、产程比较,现资料统计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3年08月至2014年08月在进行治疗的100例头位难产患者,每组各50例。研究组,年龄22~40岁之间,平均年龄(29.22±2.55)岁;对照组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29.23±2.57)岁。其中初产妇82例,经产妇18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产妇临产后,需要进行人工破膜处理,同时对于部分产妇需要采用催产素进行分娩,超过每一个产程时期的最大时限后采用剖宫产方式进行分娩操作[2]。
研究组在生产过程中采取蹲位、仰卧位等姿势,在护理人员协助下完成一系列的操作。产妇临产时,需要进行人工破膜处理,同时对于部分产妇需要采用催产素进行分娩,因此在患者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更换位置,比如采取蹲位、仰卧位等,双手扶住床沿,然后两腿正确分开半小时以内,之后再换成仰卧位姿势。当产妇的宫口变大超过8cm以上时,在护理人员的辅助下双手抱膝,之后在助产医师的医嘱要求下,完成下一步的操作,在助产过程中,如果宫口扩大超过9cm,则需要扩张宫颈,有效的按照生产过程完成生产,保证生产的安全高效,避免造成对产妇及其新生儿的不良影响[3]。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产妇的分娩结果对比。研究组患者的顺产、剖宫产以及阴道助产三种分娩方式发生率为80.00%、16.00%以及4.00%,对照组患者的顺产、剖宫产以及阴道助产三种分娩方式发生率为50.00%、40.00%以及10.00%,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对分娩具有影响的主要因为包括四个,主要有产妇具有的产力、产道的实际情况、产妇的精神状态以及胎儿的情况。以上的四个因素在产妇进行分娩的过程中会相互之间会产生影响,不论其中任何一个因素或者几个因素出现了异常状况,都会阻碍分娩的进行。头位难产出现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阻力的增加,而出现阻力增加主要就是产道以及胎儿出现了异常情况,最后造成产力减弱,胎儿没有办法应对阻力,导致头位难产。
借助体位的改变,使得胎儿能够对产道的异常进行适应,引导宫颈不断扩张以及胎先露下降,最终协助产妇完成生产。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头位难产患者,分别进行常规处理和在生产过程中采取蹲位、仰卧位等姿势在护理人员协助下完成一系列的操作,两组患者的分娩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了头位难产患者采取有效的体位处理方式,能够明显的降低剖宫产生产率,提高产妇生产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武凤玲,陈玲玲.变换体位在头位难产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疗前沿,2010,13:54.
[2]徐正芳.徒手转胎位处理头位难产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29:20-21.
[3]蒋玉惠,娄凤一,张仙儒,等.280例头位难产患者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0:1393-1394.
(收稿日期:2014.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