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策略研究
2015-05-30徐丽欣
徐丽欣
【摘要】模因的特性和生命周期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观点。模因的特性尤其是模仿传染性将它和二语习得者学习第二种语言的过程联系起来,因为语言正是在不断的复制、模仿、移植、重组、创新中不断的传播和发展起来。本文在模因论指导下,探讨了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新策略。
【关键词】模因论 输入 输出 大学英语口语
一、引言
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它试图对事物之间存在的普遍联系以及文化本身的传承性进行新的诠释。模因论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各个学科领域的学者的关注,模因论也被运用到不同的领域来解释不同的社会文化现象,如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近年来,语言学领域也掀起了模因论的研究浪潮,关于模因论的一些权威的著作,如 The Selfish Gene 《自私的基因》,The Meme Machine《谜米机器》等在学者中广泛流行。在国内,以何自然教授为首的学者从语用、翻译、隐喻等不同的角度对模因进行了研究,相关的文章有 “模因论与社会语用”,“语言模因与汉英翻译”, “语言中的模因”,“模因论与隐喻的认知理据”。模因的特性尤其是其模仿传染性将它和二语习得者学习第二种语言的过程联系起来,对学习过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尝试从模因论的视角来探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策略。
二、模因论和语言模因
模因一词最早出现在Dawkins 1976年的著作《自私的基因》一书。模因(meme)一词由基因(gene)仿造而来,被定义为文化传递的基本单位。另一位学者Blackmore对模因论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Blackmore(1999)提出了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两种基本方式—基因型和表现型。他强调模仿在模因传递过程中的重要核心性,指出某种思想和信息模式只有得到复制和传播,才能被称为模因,否则不能称其为模因。因此从广义上讲,不管是文化现象,还是知识信息,抑或是观念行为,只要是通过“模仿”的方式进行了复制和传播,那么它就可以被称为模因。
语言是模因的载体之一,因为语言的存在,模因才得以复制和传播;而模因又促进了语言的发展,一是因为语言本身可以被看成模因,语言中的字、词、句和篇章都有模因的体现;二是因为语言的发展和创新与语言学者的模仿复制传播和模因重组息息相关。语言学习的过程无时不刻伴随着模因的存储、传递和创新。比如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语言也越来越丰富,传播的越来越快。“给力”原本是“带劲儿”、“牛”的意思。2010年世界杯期间,因能很好表达网友看比赛的情绪,“给力”一词很快传播开来。2010年一期《人民日报》 一文题名《江苏“给力”文化强省》,由于不断的复制和模仿,“给力”一词现在已经被用在各种各样的语言环境,网友甚至还创新性地给出了英文翻译—gelivable。由此看出,语言模因在不断的复制、模仿过程中出现了变异,而不断持续的变异使语言丰富生动起来。语言模因的这些特性为语言教学打开了新视野,因为语言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习者能掌握活的,生动的语言。对语言模因的研究鼓励学者和教者在语言研究和教学过程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途径。
三、模因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口语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基础部分。教育部出版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受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的束缚,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效果并不好。真实的英语语境的缺乏使学生不能接触地道的口语。而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对使用英语主动交流畏惧心理的存在,这一系列因素都为口语教学和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设置了屏障。本文尝试从模因论角度探索英语口语教学的新策略,以期对英语口语教学和学生口语能力的提升有一定启示作用。
1.模因论下的口语材料输入。语言学习的过程就是语言信息输入、吸收,语料的积累以及在恰当的语境下信息和思想的输出过程。而模因的发展和传播要经历四个阶段:同化、记忆、表达和传输。模因的前两个阶段与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信息输入吸收相对应。在英语口语学习过程中,有效的口语材料输入非常重要。新的模因信息的选择和输入方式取决于“宿主”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兴趣,只有模因得到了学生的理解和重视,才能感染学生,进入学生的记忆中。口语教师在输入材料的选择上,要尊重学生的兴趣,选择适合学生的材料,既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又便于学生对其进行背诵模仿。大学英语口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利用课本上提供的素材,还应该积极补充合适的视频音频材料,比如电影片段、名人演讲等。在英语口语课上同学生探讨”Humanism”这一话题时,笔者挑选了21世纪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的几个相关视频,放给学生观看,如河北师范大学杜倩倩的Humanism – the Symbol of Kindness and Beauty,中国药科大学汪月的The Call of The Warmth,这些视频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在欣赏完演讲后,学生积极地背诵演讲稿的精彩语,如“One smiling face is infinitely more valuable than a thousand churners of binary code;one heartfelt ‘hello to a fellow traveler can speak libraries of warmth.” 这些演讲不仅使学生欣赏到英语语言的魅力,并且让学生喜欢上英语,鼓舞了学生更多的用英语进行表达。学生在观看,背诵,记忆过程中,强势词汇、语句模因得以同化和传递到学生的大脑中,经过反复的模仿记忆,模因进入表达阶段,使学生的口语表达更加丰富形象。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也应让学生学习一些名言警句,美国俚语,美剧中精彩的英语表达。比如《The Big Bang Theory》中的 “You have destroyed my ability to tolerate idiots.”《Goosip Girl》中的“Why waste precious time dreaming when waking life is so much better?”这些美剧都深受学生的欢迎,而美剧中的句子即幽默搞笑又不乏哲理性,很容易激发学生的记忆欲望。优秀地道的英语口语素材增加了模因的感染力,促使强势模因被成功复制,进入学生记忆中,使学生学会用英语进行思考,学习到更地道的英语。
2.模因论下的口语输出。语言模因在被同化记忆之后,进行重组整合,通过表达和传输,才能被另一个宿主所感知,完成有效地交际过程。英语口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指导学生用有效的交际策略和方法,成功的进行交际。这使口语输出阶段显得尤为重要,输出能使强势模因进行转化,形成学习者自身的语言系统。在口语教学过程中,学生有充足的语言输入后,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丰富的多样化输出训练。从模因论的角度观察,语言模因的复制传播有基因型的“内容相同形式各异”和表现型的 “形式相同内容各异”两种方式。教师可以将模因这一特性应用在口语教学中。比如在欣赏完优秀演讲后,鼓励学生针对类似话题进行演讲,学生可以直接引用别人演讲中的经典语句,这样就完成了同一信息的直接传递。这些信息的不断复制和传递可以促进信息的吸收内化,久而久之,学生就可以熟记于心,脱口而出。表现型模因也可以用于指导口语教学。表现型模因指的是相同的语言形式,根据不同的语言情景,被嵌入了不同的信息内容,进行复制传播。比如学生可以对这句话 “The best thing to do when entering unknown territory is smile” 《The Carrie Diaries》.根据需要进行转化,如The best thing to do when entering unknown territory is confidence/passion.通过这种转化,学生逐渐学会了根据不同的语境依照更地道的英语表达来进行口语交际。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注重语言信息输出方式的多样化和输出内容的丰富化,给学生创造不同的情景,以提高学生模因变异和重组能力。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口语演讲赛,小组辩论赛,英语故事接龙,小组英语短剧录制等活动,在活动中互相学习,充分激活模因,进行模因的复制,重组,传播。学生积极构建已习得的语言输入材料,进行创新性的科学的输出,对强势优秀的模因反复使用、重组,从而大大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四、结语
语言模因论为语言教学打开了新的思路。模因论指导我们对传统英语口语教学模式进行新的评估。根据模因传播和复制的特点,背诵和模仿学习方法在英语口语学习过程中呈现出新的魅力。同时口语的提高同听力的提高密不可分,输入的高质量才能保证输出的高水平。教师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模因理论,培养学生对模因的复制、移植、重组能力,在社会交际中输出更地道的英语口语。
参考文献:
[1]Blackmore,Susan.The Meme Machine[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2]Dawkins,Richard.The Selfish Gene[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3]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54-63.
[4]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2):201-209.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6]尹丕安.模因论与隐喻的认知理据[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6):12-14.
[7]赵湘.语言模因与汉英翻译[J].外语教学,2008(2):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