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提问个案研究

2015-05-30王玲

校园英语·上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个案研究有效提问初中英语

王玲

【摘要】随着我国课改的深入,对话教学受到广大教师和研究者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也千方百计地运用提问来促进学生思考。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质量的保障。笔者基于课堂有效提问个案研究,提出有关有效英语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初中英语 有效提问 个案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古言“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德加默也说过“提问得好即教得好”。提问是一门艺术,既能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又能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课堂有效提问是课堂质量的重要标准。中学生可塑性强,对学习充满好奇心,对问题有探索的欲望。由于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汉语语言习惯和英语语言习惯有很大的差别,英语学习需要更多的情景创设。师生、生生之间的问答就是最简单易行的情景创设。结合中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和英语学习特点,中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被提到重要位置。

二、个案研究

笔者基于课堂观察和日常反思,认为英语有效提问包含五个维度:提问内容、提问态度、回答类型、回答者的选择和教师理答。笔者依照维度,设计观察量表,对深圳某中学英语课堂进行课堂观察。该课教学内容选自英语上海牛津版八年级下册Unit2:Body language,此单元的教学目标,在知识上,学生掌握肢体语言的相关表达;在技能上,学生能通过肢体语言领会其语言意义;在情感上,学生体会肢体语言的文化差异,并尊重文化差异性。此课总共45分钟,依据笔者记录,该教师总共提了33个问题(学生连续回答算1个问题)。以下按照五个维度依次分析和评价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

1.提问内容。提问内容包括学术型和非学术型,又分为有固定答案和无固定答案两个项目。教师提问的学术型无固定答案的比例最大,占64%。整个课堂提问都是围绕书本的相关话题来紧密展开的。但教师的非学术型问题没有,反应出提问没有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未关注学生对生活、学习的情感。

2.提问态度。教师提问态度涉及一般陈述性语言和挑战或刺激性语言两项。依笔者记录分析,提问态度的两项比例均衡。“一般陈述性语言”是指教师用平稳的语气来表达问题。“挑战或刺激性语言”是教师运用语言刺激来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比如,该教师会在提出问题后说“who can ? who knows ?”等言语来激发学生思考。教师激励学生适当,既能满足优秀学生的表达欲望,又能兼顾表达能力不强的学生,同时也能控制教学进度。

3.回答类型。回答类型包括识记型、思考型和是否型。思考型的问题比例最大,占49%,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识记型的问题能检查学生以往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比例比较大;对于是否型的问题,学生只要简单地回答“Yes”或“No”,数量不多,在其合理的教学范围之内,此类回答类型的问题不宜过多,否则影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4.回答者的选择。教师对回答者的选择包括四个方面:指定、随机、非自愿、学生全体回答。教师随机点学生回答次数居多,占58%,对学生回答问题的选择上体现了公平性。但指定学生回答的比例也过高,据笔者观察,教师指定学生的情况大都是指定和前排学生,忽视了中间和偏后的学生,存在隐形的不平等。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没针对非自愿学生提问,这值得反思。

5.教师理答。教师理答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其评价标准有:简单回答、详细评述、回应,叫另一学生、无任何回应、无回应,叫另一位学生几种。所谓理答,是指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应答和反馈,是紧随学生回答后的教学反应。理答技巧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内容,既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语言技巧和专业素养,也能体现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认可程度。教师以简单理答方式为主,占52%,其他理答方式都偏低,这样缺乏了与回答问题的学生的更深一步的对话交流。

三、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性提问的思考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有效提问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笔者经过课堂观摩、记录、分析过程,整理出自己有关反思。

1.课堂提问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此次教学观摩中,教学活动和教学问题一定层度上偏离生活。远离内容与主题的教学活动,无论学生多热情参加,都是效益不高的。该位教师让学生扮演老板、职工这种活动设计和问题设计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没有表达出自己最真实话语。

2.课堂提问要有层次性,回答对象要有选择性。教师在问题设计上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使学生理解层次不断深入。同时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回答问题的对象要有选择性,随意指定学生回答的方式不符合因材施教,会照成两种极端,一种是问题太简单而让学生没有更多的成就感,而是问题太难而打击学生的自信心,阻碍学生课堂积极思考,这两种极端对学生的成长都是不利的。

3.要给学生更多沉默思考的时间。作为教师,面对的是个体的学生。一堂好课的关键点不在于是否按进度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在于这堂课是否让学生获得充实生命的价值。转变课堂满堂灌,不是用快节奏提问的方式来敷衍,这样的方式也只是把课堂对话肤浅话。教师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要适当地选择合理的放慢脚步,给学生一点空间和时间,还给学生沉默思考的权利,并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

参考文献:

[1]王瑶.课堂观察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吴举宏.试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

猜你喜欢

个案研究有效提问初中英语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如何让初中英语教学更有效
小学课程整合模式的个案研究
关于初中物理课堂的提问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ICF-CY在学前融合教育中的应用探索——个案研究
孤独症倾向儿童强化和示范作用的个案研究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