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激励性口头评价对学生的影响
2015-05-30田畅
田畅
【摘 要】小学是学生阶段的一个开端,决定着学生日后学习生活的质量。语文是研究语言文字的一门课程,学生接触语言艺术最开始是从小学语文教育中开始,并一点一滴积累,在日积月累中掌握熟悉语言文字,体会祖国语言的魅力。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生机活力的,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除了在教堂中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的思路,还应该加入激励性口头评价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文章作者以小学课堂为主线,简要分析了激励性口头评价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对学生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激励性口头评价;学生;影响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着教学质量。虽然教师在课堂中占据绝对主导作用,但是不能忽视学生群体的地位,要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小学课堂中教师应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实行激励性口头评价,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当中。下面作者讲解了激励性口头评价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对学生有哪些影响,以及在课堂中如何运用正确的激励性口头评价。
一、激励性口头评价概况分析
(一)什么是激励性口头评价
激励性口头评价是指教师在课堂中提出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口头上表扬或激励学生的表现,以此来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中。激励性口头评价主要表现为教师的两种意图,一种是表扬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性,一种是激励学生回答问题不够具体,使其再接再厉,进一步完善问题的思路。
(二)激励性口头评价的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及时性与针对性,教师可以根据事先准备的提问或者临时设想的问题立即向学生提出质问,学生及时回答,教师及时给予评价。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提出疑问,或者针对某个学生的回答在给予评价的同时进行知识点的延伸。第二个明显的特征是高频性,这种方式不受到限制,教师可以在任何时刻提出问题,在某个知识点的学习当中鼓励学生善于发现观察生活,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最后一个明显的特征是期望性,教师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最主要的是期望得到学生最满意的回答,得到理想中的教学质量期望值。
二、激励性口头评价的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影响意义
(一)影响学生的情感因素
学生的情感因素在课堂中是至关重要的,它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表现,优秀的教师能够把握学生的主观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每位教师都应该所具有的职业素质能力[1]。激励性口头评价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在积极的心理作用下,学生增加了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对小学语文有了全新的认识。更加聚精会神地认真听讲,珍惜教师的教学成果。
(二)影响学生的思维
思维是一种精神活动,不容易看出。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的激励性口头评价能够将学生的思维表现出来,使学生充分发散思维,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教师的口头表扬或激励,使学生感到发自内心的欣慰,从而使学生们的精神更加集中,集中精力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三)影响学生的教学参与
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从心理上畏惧回答问题,没有提问,没有回答问题的课堂是没有生机的,死气沉沉的,没有提问教师无法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激励性口头评价就是为了学生们突破心理限制,勇于回答问题,勇于在教师的引导作用下参与教学活动当中来。教师可以找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其创造性[2]。
三、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激励性口头评价
(一)加强教师语言能力的培养
每个学期教师都会到专业的进修学校学习,小学可以利用教师进修学习期间,针对小学语文教育开展教师语言能力的培养工作。组建专业的小学语文专家学者培训小组,组织编写相关的小学语文教师语言能力培养的教材,集中对教师语言能力进行知识培训,加强教师们的交流沟通,畅所欲言,分享经验,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分享给广大教师同行们,通过考试、进修学习汇报等方式考核语言能力[3]。
(二)学校做好监督与评价的工作
学校定期组织安排听课活动,领导深入到小学语文课堂当中,以一位聆听者的角度听取和观看教师的课堂活动,以此来通过情感因素检验教师的教学质量,检验教师是否采取激励性口头性评价激发调动学生的情感,是否在教师的激励下学生能够踊跃发言,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在课堂中的激励语言是否得体含蓄,课后领导可以询问学生对于本堂课的看法,搜集学生们的意见与建议,领导并根据多方意见与建议,向教师提出见解。
四、结语
通过上述对激励性口头评价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的浅析可以得知,激励性口头评价是教师针对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表扬或激励。其主要有高频性、针对性与及时性、期望性三个明显特征。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有影响学生的情感因素,影响学生的思维。其加强措施有加强教师语言能力的培养与学校做好监督与评价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武汉市五里墩小学课题组,王玮,胡蕾.小学生语文素养综合评价及其教学策略研究[J].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2006,05:50-57.
[2]王伶俐,黄金联.教师课堂激励性言语评价运用的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2009,02:12-14.
[3]潘佳琴.对适性课堂激励性评价语言的初步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36: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