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不胜收的小学古诗教材

2015-05-30沈国玉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5年5期
关键词:艺术美古诗美育

沈国玉

【摘 要】

小学古诗教材中美育因素有深刻感人的社会美、景中蕴情的自然美和内涵丰富的艺术美。社会美主要表现在实践活动的美上,具体表现在生产劳动的美和人与人之间的交际美两个方面。景中蕴情的自然美,包括触景生情、化情为景、以景结情、以景喻情。内涵丰富的艺术美是与真善三位一体的意态感性显现。

【关键词】

古诗教材 社会美 自然美 艺术美

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浅显易懂,文质兼美,艺术性很高,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内容,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是对小学生进行美育的好教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诗中美的因素,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那么,小学古诗教材中有哪些美育因素呢?

一、深刻感人的社会美

社会美,就是社会生活的美。小学古诗教材中的社会美的内容主要表现在实践活动的美上。具体表现在生产劳动的美和人与人之间的交际美两个方面。

(一)生产劳动的美

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从古到今,这种实践活动的美难以计数。《锄禾》一开头就用质朴的语言,描写了农民辛勤劳动的具体情形:夏日的正午,烈日当空、酷暑如火。农民头顶骄阳,在田里给庄稼锄草松土。豆粒大的汗珠,从他们的脸上、手上、身上涌出,一滴滴滚落到灼热干涸的土地上。这一幅夏日劳作图,可以说是无数农民终身辛劳的缩影。

(二)人与人的交际美

交际美是沟通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渠道。人们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高尚情操就是人际关系美。李白的《赠汪伦》就表达了一种人类永恒而美好的感情——真诚的友谊。这首简洁明快、朴素易懂的作品,描述了朋友间的离别之情,极为真挚动人。“忽闻”两字,可以看出汪伦踏地唱歌前来送行,并不是事先的安排,而是出乎李白的意料。这不是一般的出于礼仪的送别,而是真挚友情的自然流露。

二、景中蕴涵的自然美

自然界的日月星辰、名山大川、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是古代诗人常常吟咏的对象。诗人写景,往往是为了抒情。情与景相互生发,相互孕育。小学课本所选的古诗中,借景抒情的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触景生情

景物是诗情的触媒,它最能引发诗人的情思。诗的语言又由感情所生发。如白居易的《暮江吟》,诗人用新颖巧妙的比喻,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轻松愉快的心情。途中所见,随口吟成,情以景生,景以情合,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化情为景

“情”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如果将情通过具体生动的景显现出来,化主观为客观,变无形作有形,就能成为可以由感官接受的美。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烟雾笼罩的小洲,暮色渐浓的江面,使作者不免又添几番新愁。“天低”“月近”之句,是“天高帝远、援引无人”的激愤之情的物化。诗人写景,也是写情、写人,情与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

(三)以景结情

在诗句中,“情”含蓄地藏于景中,便会具有余味无穷的效果。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友人登舟而去,诗人怀着依依不舍之情,目送孤帆渐远渐逝,消失在碧空之中,剩下的只是浩荡的长江水流向天际,水天融成一片……友人已去,长江自流。依依惜别之情,怅然若失之感,溢于言表。有情有景,余意无穷。

(四)以景喻情

诗人用明确的比喻,使情成为景。把友情说得比千尺的桃花潭水还要深,使情因景而显,使无形之物具体可见,使自然之美深化了社会之情。

三、内涵丰富的艺术美

艺术是一种意识形态。艺术创作是精神实践活动。艺术美既是客观的现实生活的能动反映,又是艺术家主观审美意识的能动表现。

(一)艺术的真

真,是合规律性。艺术的真,是在精神意识领域里,通过现象反映客观现实的本质、规律,从而提高欣赏者的认识。小学教材中就有这样一些古诗。

1.给人以哲理性启示

如苏轼的《题西林壁》。庐山景色秀美,天下闻名。诗人不写名胜景致,却别寻蹊径,抓住庐山姿态来谈游山感受,显得非常别致。

2.反映人间真情

作品的真实性离不开艺术家对生活的真知灼见和自己的真情实感。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一首情真意挚的好诗。起首一句中,一个“独”字,两个“异”字,表现了一位离开家乡、身处异地的少年的孤独、寂寞之感。九九重阳,亲朋聚会,登高饮酒。在这浓烈的节日气氛下,作者却独处他乡,举目无亲,内心充满了对家乡、对亲人的回忆与思念。

(二)艺术的善

善,是合目的性。艺术的善,是意态性的,以其意向性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如第十二册《示儿》,这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别诗。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仿佛触到了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心。炽热的爱国情怀,“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悲怆和对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交织在这短短四句二十八字中,放射出强烈的精神光芒。

(三)艺术的美

艺术离不开真和善,更离不开美。艺术要反映现实美,表现美的感情,就必然要具有形象性。小学课本中就有许多这样的古诗。诗人借助语言和想象,塑造出栩栩如生的形象,历历如绘的画面来感染读者。

《鹅》据传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在河边戏水时所作。基于儿童的直觉和对色彩的敏感,他绘声绘色地一一描写了白鹅的声音、体态和颜色,笔之所至,情趣盎然,特别是“白”“绿”“红”三种色彩,互相辉映,调子非常柔和。色彩的美,增强了诗的意境美,生动如画地展现了一幅活泼清新的水上鹅游图。

小学教材中的古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美育教育的乐园,只要深刻去钻研教材,抓住诗中美的因素,采取不同的方法,就能引导学生随着诗人所表达的感情产生共鸣,随其悲而悲,随其喜而喜,为个性解读保驾护航,使各具个性的学生在这个广阔的天地翩然而舞,悠然得趣,彰显古诗的丰美韵味。

猜你喜欢

艺术美古诗美育
探究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美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海报设计中的自然美与艺术美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