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德育模式的创新
2015-05-30徐磊杨新
徐磊 杨新
·主题论文·
导读:本期主题论文以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创新为主题,包括管理模式、社团活动和教学模式三个方面。首先,在管理模式上推行“二维德育团队管理模式”。二维德育团队管理模式,是近年来学校德育改革中的重大举措,即以二维德育团队为实施主体,以“三好”“四自”“五S”教育为抓手,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能力素养和职业素养,建立完备的制度,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活动场所,构建完善的整体德育框架,实行“全员德育”制度,从“专业”和“年级”两个维度建立德育管理团队。其次,构建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德育新模式。社团是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对学生社团进行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构建“四四四”社团德育新模式,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育人的功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再次,改革德育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德育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教师必须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主动向课外延伸德育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摘 要】职业院校传统的德育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在新形势下,与时俱进地对五年制高职的德育模式进行创新,使它更加贴合学生实际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非常重要。分析五年制高职的学制特点,通过学校德育目标的分解,构建二维德育团队开展学生德育,有效创新五年制高职学校德育管理模式进行创新。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二维德育团队;德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0-0053-03
【作者简介】徐磊,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镇江,212000)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杨新,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镇江,212000)校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一、五年制高职学校德育目标与德育现状分析
(一)五年制高职学校德育目标分析
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主体性人格培育论》,结合中华传统文化及卢梭“自然论”、杜威“道德思维发展论”等优秀德育思想,联系当代职校学生思想现状,我们认为五年制高职学校德育目标的构建重在促进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帮助学生合格公民素质的养成,成就对学生幸福人生的关怀。
1.促进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即培养学生具有远大理想,形成科学价值观;促进学生形成自尊、自信的人格,独立判断的主体意识;具备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
2.帮助学生合格公民素质的养成:即养成良好的法纪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做到遵守公德、待人友善,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奉献精神和劳动意识,形成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
3.成就对学生幸福人生的关怀:即帮助学生提高生命意识、安全意识,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艺术、崇尚健康的生活态度。
(二)五年制高职学校德育现状分析
目前大多数高职学校都很重视学生德育工作,高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也对德育管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是重视学校德育工作的体现。但同时我们也发现,这一目标高职校德育管理的实际产生了一些矛盾:
1.学校德育工作的全员性要求和学校实际工作中德育与教学分离构成的矛盾。育人是全方位的,学校通常要求能够实现时时育人、处处育人、事事育人,而这往往停留在口号层面。很多职业学校管理岗位的设置就决定了这样一种“分离”存在的必然,学校除了“一把手”校长外,通常还设有分管德育和教学的副校长,他们手下还分管着相关的职能部门。学校育人不是做“加法”,更像是做“积分”,也就是说,不是把德育老师或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和其他课程教师的“知识、技能教学”加起来,就完成了人才培养。教育和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好的教育管理为教学奠定更好的秩序与环境基础,好的教学过程本身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是将“做人”结合在“做事、做学问”当中。
2.学校德育目标的综合性和教师个体教育能力的局限性构成的矛盾。班主任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主力军,但不是所有班主任都既懂管理又懂专业,很多班主任只是某一学科教师,没有专业的职业指导能力,很难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专业、职业和择业教育;专业教师常常更加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教学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不够深入和细致;教师个体经验、态度和能力方面的差异性,也会导致教育效果的不平衡。德育目标罗列、叠加在一起,如果学校没有分清责任主体,学生的培养质量往往难以保证。
3.教师自身成长的迫切性和经验、能力形成过程的渐进性构成的矛盾。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很多年轻教师迫切需要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以往的做法是拜师结对和自我提高,这种师傅指导和自我积累对年轻教师的成长起到过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高职德育目标的创新,对年轻教师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依靠自我探索或一两个“师傅”指导一下,他们是很难迅速成长起来的。
二、德育目标的二维分解与德育团队的二维构建
(一)德育目标的二维分解
我们将学生德育目标按照“社会人”和“职业人”两个维度进行分解。(见图1)
1.“社会人”目标:培养遵纪守法、遵守公德的公民,让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具备友善待人之礼,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灵世界,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形成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等。
2.“职业人”目标:培养学生掌握娴熟的职业技术技能,形成具有守时、合作、进取等品质特征的良好的职业素养、正确的职业理想与职业价值观、创新的思维品质和勇于创业的奋斗精神等等。
3.二者共有的德育目标: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热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意识与能力,热爱劳动,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識等等。
图1
(二)德育团队的二维构建
围绕着德育目标的二维分解,学校构建二维德育团队。(见下页图2)
1.二维德育团队的核心概念
“二维德育团队”包括中层管理人员、班主任队伍、专业教师、企业专家、社区代表、学生家长及学生,以系(部)、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等为组织单位,以常规管理和专业建设为平台,承担学生常规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专业能力与素养培养、就业与创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教育资源整合与配置等职能。
二维德育团队包括横向团队与纵向团队。横向团队以年级为单位组建,由中层管理干部、同年级的班主任、学生管理干部、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组成,着力于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过程中德育目标的达成,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分阶段实施提供抓手,为分阶段实施效果检测提供平台。纵向团队以专业为单位组建,由中层管理干部、同专业的班主任、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着力于学生专业成长过程中德育目标的达成,对学生实施贯穿五年的系统化教育与管理。
图2
2.二维德育团队的工作实施(见图3)
横向团队:围绕将“学校人”培养成为有道德“社会人”的目标,引进学生家长代表,加强“家校合作”,根据学生不同的年级,共同组织开展符合其年龄及心理特征的教育管理活动。如通过一年级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二至四年级的自主管理实施、社团活动开展、志愿者活动,实现素养达成,直到五年级走向社会。同时,做好人文类社团建设,着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纵向团队:围绕将“学校人”培养成为高技能“职业人”的目标,引进行业、企业专家,走校企合作的人才教育之路。沿着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成长过程,由浅入深地开展专业、职业、择业、创业、实习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促成学生由“学校人”向“职业人”的转化,如一年级的行业认知与职业生涯規划、二年级的专业陶冶、三年级的专业深入学习、四年级的专业强化、五年级的实习管理与就业教育。同时,做好职业技能类社团建设,着力培养高技能人才。
图3
三、二维德育团队模式下管理效益的增值
(一)实现德育力量多位一体
在二维德育团队建设过程中,企业代表、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的参与与介入,有效提升了学校教育与社会、企业、家庭的对接程度,使学校德育力量实现多位一体整合,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
(二)真正实现学校全员育人
二维德育团队的构建,破解了学校教学工作与教育工作相互割裂的现状,从而实现教育与教学真正融合,全员育人;企业、社会、家庭、学生群体的有机融入,从机制上搭建了全员德育的舞台。
(三)学校德育回归职教本源
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不仅是将学生训练成为生产过程中的技能型人才,更是将他们造就成未来社会发展的主体,使学生成为会学习、会工作、能自立、能发展、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职业变革的人。二维德育团队的构建,使学校教育直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育人要求,使学校德育回归职教本源。
(四)推进学校去行政化进程
学校将德育工作的组织、开展任务交给德育团队,团队根据学校德育规律和学生实际,开展具体的德育工作,从而实现教育资源从“行政权力主导型”配置模式向“教育规律主导型”配置模式的转变。
二维德育团队管理模式是基层学校从实践中探索出来的,符合五年制高职校人才培养目标需求以及高职学生实际情况。这种模式的实施真正体现了职业学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为职业学校德育突破长期形成的“瓶颈”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EB/OL].http://www.jyb.cn/info/jyzck/200602/t20060219_10716.html,[2006-2-19].
[2]李金山.管理团队建设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结合分析[J].品牌,2014(8).
[3]王磬,陈萍.中高职对接背景下多维立体式学生管理团队的构建[J].考试周刊,2014(2).
[4]刘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团队模式建设探索:以信息服务学院为例[J].山东青年,2014(3).
[5]李胤珠.建设管理团队与学生管理工作提升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