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2015-05-30赵启志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5年5期
关键词:望月美育月亮

赵启志

【摘 要】

教师在教学中以读引情呼唤美的情感,电教展示创设美的情境,就容易激起学生感受文本中的意境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因素,用形象化的语言去激活学生头脑中的表象,调动积极性的联想与丰富的想象,从而去创造形象美。

【关键词】

语文课堂 美育渗透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多是名家名作,涉及到古今中外,涵括了天、地、人、事、物等,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炼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望月》是一篇能表现出赏心悦目的自然美的课文。这篇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写舅甥俩在望月中愉快交谈。背景是“夜深人静”的月夜,在行进的“江轮甲板上”,静谧的月色,颇增几分童话色彩。全文表达了人们喜爱月亮,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望月》一课中,教师应充分挖掘课文中的美育因素,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文章的内容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自主审美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感悟意境美

对语文教学来讲,学生为教师的讲授所陶醉就是感染。语文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创设感染的情境,教之生情,授之生趣,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感染力,充满激情地进行教学,就容易激起学生美的感受和学习的热情。

(一)以读引情,呼唤美的情感

情感性是美育的首要特性,在美育中,人的情感一旦被激发起来、活跃起来,就不仅会使受教育者的心灵唤起一种新的力量,而且会使受教者留下持久深刻的印象。表情朗读是一种高层次的朗读,它具有移情的作用,能激发美感。这样,朗读者进行朗读,听者听别人朗读,都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在指导学生美读之前,教师尝试着在古筝的配乐下进行了优美的、富有感情的范读,通过自如的声音、生动的语气,抑扬顿挫、轻重徐疾、长短升降的音调节律,使作者的感情运动直接冲击学生的感觉和知觉,让学生循声悟情,在情感共振中获得审美情感体验,更激发了学生想要把课文读好、学好的强烈愿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将朗读贯穿始终,以读助教,诵读不仅要求读出声、韵、情,还要反复吟诵,才能入境、察情。教师范读后,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并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句子多读几遍,再同桌读,指名读,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朗读。在《望月》一文时,有这样一段话:“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学生朗读这一段话时,摇头晃脑,声音高低起伏,可谓是声情并茂,进入了身临其境的境界,师生共同得到美的享受。

(二)电教展示,创设美的情境

电教媒体最能展现光、色、形、声的丰富变化与组合,对于创设审美化的教学情境有着无比的优越性。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去收集有关月亮的图片、月夜美景图片、月相变化图、诗歌、优美的词语、句子、段落,或者在夜晚去看月亮、拍月亮、画月亮。在学习课文前,学生们利用多媒体,充分交流了有关月亮的资料。为了渲染清净悠远的氛围,教师接着放古筝演奏的《春江花月夜》的音乐,随着清脆、幽雅的乐声响起,伴着教师那舒缓、沉静的朗读声音,在乐曲声中展开无尽的遐想,进行拓展。同时,让学生打开记忆的大门,回忆以往学过的有关月亮的古诗,进行有关月亮的诗句朗读、背诵,增加学生古诗方面的积累,使师生都沉浸在浓浓的月色之中,得到欣赏后的满足感。见学生的情绪被大大调动起来,教师立即在屏幕上展示月亮图,边展示边读课文,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把学生带入一个美的学习情景中。这就是视听媒介所创设的情境,推动了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并加深领会了文章的意境美,产生了强烈的效应。

二、品味词句,体验语言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是隐性的,是包含在语言文字叙述之中的,是美的内容与美的语言的辨证统一。因此,《望月》教学中审美教育活动必须建立在掌握语言文字这个工具的基础上,即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领略到语言的内涵,语言的和谐、回环及多样统一,从而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

在朗读文中小男孩对月亮的精彩比喻时,抓住“不假思索”,他们把“像眼睛,天的眼睛”读得断然决然;抓住“绘声绘色”,他们把月亮的睁眼闭眼读得栩栩如生,自己也跟着眉飞色舞;抓住了“呵欠”,他们的朗读又那么憨态可掬……老师没有过多的指点,只是牵一发,抓住字眼,学生就动全身,读出感觉。在朗读中,他们发现了原来古而有之的“经典”比喻——把月亮比作“船”“镰刀”“玉盘”“铜镜”“眉毛”光具备了形似,而缺少神韵,没有小外甥的现代比喻来得“精彩”。在充满情趣和兴致的学习中,体验课文语言文字之美,领悟课文所表达的人与自然合一的意境美。

三、展开想象,创造形象美

学生的美育主要是形式美的教育,但美育除了进行形式美的教育,还是培养想象力的最佳途径。《望月》一课具有生动的形象、优美的意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因素,通过自己的精心设计,用形象化的语言去激活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唤起学生的审美经验和审美需要,调动积极性的联想与丰富的想象,“入境动情”,设身处地的体味文中的情感和美的内涵。这样,学生眼前的文字符号就会变成充满激情的语言,字里行间就会出现栩栩如生的画面,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并受到审美形象的深深的感染,从而得到美的享受。

18世纪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指出:“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可能和谐。”实施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融会贯通,并努力提高自己鉴赏美、理解美的能力,这样才能把审美教育切实地贯穿到语文教学中去,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猜你喜欢

望月美育月亮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清供、望月
望月怀远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录唐·杜甫诗《望月》(草书)
月亮满不在乎地发胖
美育教师
与月亮来个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