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0—3岁宝宝吃饭习惯的问题以及培养策略
2015-05-30高翠萍
高翠萍
【摘 要】
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宝宝不会吃饭,挑食,吃饭慢。孩子吃饭不好早点送幼儿园去,让老师培养。因此,培养孩子吃饭问题不仅是幼儿园老师的责任。宝宝吃饭习惯应该从0-3岁做起,家庭教育应该负起这个责任。
【关键词】
吃饭问题 家庭教育 策略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元,也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担负着养育幼儿的重大责任。0-3岁宝宝的生活是在家里度过的,家的影响印刻在宝宝身上,每一个宝宝都从自己家庭的生活中获得不同于他人的经验,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等,因此家庭教育对0-3岁宝宝吃饭习惯的作用是起启蒙性和基础性的。
通过观察刚入幼儿园的宝宝,从他们吃饭过程中发现以下现象和问题。
(1)挑食,偏食现象
有些幼儿只吃肉,不吃蔬菜,有些幼儿不吃黑色食物,认为那是脏东西。有些幼儿喜欢吃膨化食品,对主食不感兴趣,有些幼儿偏爱几样蔬菜等等,幼儿对食物真是很挑剔。
(2)不会吃现象
有部分幼儿进入幼儿园后不会吃饭,不会握勺,有些幼儿吃个饭到处都是脏的,有些幼儿直接等着老师喂。
(3)吃饭慢的现象
有些幼儿喜欢把饭菜含在嘴巴里,不肯咀嚼,有些幼儿吃饭时光顾看着其他同伴。
(4)独食现象
当进行自助餐活动时,有些幼儿就将一份菜端到自己面前,不让其他同伴一起分享, 谁要是动了他的菜,就会发火。
针对以上的现象和问题,结合一些案例谈谈我对家庭教育培养幼儿吃饭习惯的做法。
一、家长是幼儿形成良好吃饭习惯的行为镜子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1.慎言慎行——正确观念形成
陶行知先生认为,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最好在生活中进行,习惯培养更应该如此,“生活即教育”父母应该积极为儿童创造适宜的家庭环境,在行为、举止和谈吐等方面给儿童一个最好的榜样。
如,有些家长本身自己存在偏食挑食现象,不自觉的就会说出:我讨厌吃这个,让孩子时常听见这些负面的话,也会让孩子模仿家长的行为,也挑食了。所以家长对食物的偏见,不要用语言表述出来,而是要多夸奖每种食物的美好,让宝宝对食物产生好印象。
2.巧妙讲解——了解食物
3岁前孩子所有的吸收能力都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孩子不是不吸收,而是大量地、不自觉地吸收。家长适当讲解食物的特点,让宝宝多了解食物营养。例如:很多孩子都不喜欢吃黑色的食物,认为是脏的。但是西西宝宝从小就特别喜欢吃黑色食物,原因刚开始吃黑芝麻时,妈妈引导孩子观看爸爸妈妈的头发、眼睛,让西西知道多吃黑芝麻可以让身体变漂亮,结果这个孩子喜欢上吃黑的食物,包括黑木耳,火龙果等食物。
3.探索食物——增加好感
0-3岁的宝宝是通过各种感官认识这个世界的,因此宝宝的好奇心很重,非常喜欢探索,这里摸摸,那里摸摸。就是在这种探索中,宝贝知道了许多知识。
如,西西宝宝一直不喜欢吃野生黄鳝,妈妈将买回来的黄鳝放在澡盆里,引导宝宝观察黄鳝游泳,接着妈妈和西西玩抓黄鳝的游戏,可是很多次都不成功,于是找出原因黄鳝的皮肤。通过这次探索黄鳝的秘密,西西爱上了黄鳝汤。
4.食物多样——拒绝挑食
每一种食物都有它独特的营养价值,若宝宝从添加辅食开始什么食物都添加的话,宝宝应该不会很挑食,但是有的家长根据宝宝的喜好制作食物,容易养成挑食习惯。例如:西西宝贝喜欢吃生番茄,不喜欢吃黄瓜,于是妈妈提议让宝宝一起制作番茄黄瓜汁,让宝宝观察番茄果汁的颜色,以及加入黄瓜后的颜色变化这种有趣的实验,让西西开始吃黄瓜了。
二、规则是幼儿形成良好吃饭习惯的措施保障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幼儿期是人生熏陶渐染化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因此,在吃饭问题上,家长还是要有规则给孩子的。
1.饿一饿,不为过
有的孩子不吃饭,家长要追着喂;有的孩子只吃零食不吃饭,因此家长适当把握时机让孩子养成到点吃饭的习惯。如:群群小朋友特别喜欢吃零食,不喜欢吃饭。有一次妈妈下了狠心,藏了家中所有零食,到吃饭时他不吃饭妈妈也不叫他,然后告诉他,吃不吃都可以。结果孩子被饿坏了,到了晚上吃饭时,吃的又多又好。妈妈又给他讲了吃饭的道理。试验了几次后,群群也改正了坏习惯。
2.脏一脏,不要紧
2-3岁是培养宝宝独立性的关键期。这时宝宝已经取得了一些经验,他事事都想尝试自己动作的力量和效果,他常常表示要“自己吃”“我自己拿”,而且讨厌大人的帮助或干预。如:西西在14个月的时候,就开始自己吃饭了,即使吃的地上,桌上身上都比较脏,但是父母还是愿意让她自己吃,由于宝宝比较爱干净, 所以多次的练习,到2周岁的时候已经吃的非常好了,衣服很干净,桌上有米粒也能捡到嘴巴里。
3.动一动,有进步
宝宝的独立性倾向,是一种积极的表现,父母一定要予以鼓励,并引导他学会“自己来做”。如:西西在33个月的时候,要使用筷子。妈妈也同意了,带着这种有趣的尝试,一个月后宝贝能灵活的用筷子夹菜夹饭吃,因此家长应该放心大胆的让宝宝自己吃饭,多给与孩子支持和鼓励。
三、分享是幼儿形成良好吃饭习惯的精神品质
分享是社会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分享可以帮助幼儿得到玩伴的信任,能较好的解决交往所遇到的问题,能够积极的帮助他人,在吃饭问题上,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分享,更重要的是接受孩子的分享,这样就能减少独食现象。
如,西西7个月后就去乡下外婆家了,外婆家的邻里关系特别好,当大家吃东西时,都会给孩子尝点。得到分享后,外婆就会和西西说,你看别人和你分享了,西西大点后,外婆引导孩子与大家分享。不仅如此,在饭桌上妈妈还引导孩子一起分菜,所以这样的孩子很少有独食现象。
吃饭问题是幼儿健康成长问题,作为家长要慎言慎行,做好示范榜样,同时积极观察宝宝,发现宝宝的问题,要及时帮助宝宝解决问题,这样我们的宝宝成长就会更健康。
【参考文献】
【1】张军.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2011(9)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S】.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