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博物院藏压胜钱

2015-05-30李钢

文物春秋 2015年5期
关键词:宋代

李钢

【关键词】四川博物院;压胜钱;民俗用品;宋代;清至民国时期

【摘 要】压胜钱属非流通货币,大多用于吉庆、供奉、悬挂、佩带等,是我国古代货币中的一个种类,在民间广泛流传。2013年,四川博物院在整理馆藏古钱币时,发现了一批压胜钱,约有十余个品种,主要包括宋代佛塔钱、打马格钱及清至民国时期的祝寿钱、吉语钱、十二生肖钱等。本文对其中几种压胜钱做了简要介绍。

上世纪80年代,成都市废品回收利用公司金属拣选组向四川省博物馆拨交了一批古钱币,由于各种原因末经整理。2013年,为了配合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对这批钱币进行了整理,从数千斤古钱币中拣选出一批压胜钱,约十余个品种。现将其中有代表性的品种介绍如下。

一、宋代压胜钱

1.“咸平元宝”佛塔钱 直径 2.3厘米,厚0.22厘米。铜质,呈青黑色,钱身厚重。圆形,中间为细线方廓,圆形穿孔,外为宽廓。钱文凸起,正面为楷书旋读“咸平元宝”,背面微凸,无背文(图一,1)。

2.“咸平元宝”佛塔钱 直径 2.8厘米,厚0.25厘米。铜质,呈赭色,钱身厚重。圆形,中间为细线方廓,圆形穿孔,外为宽廓。正面为楷书旋读“咸平元宝”,背面微凸,无背文。背部与边沿残存鎏金痕迹(图一,2)。

咸平元宝是北宋真宗咸平年间(998—1003)所铸年号钱。以上两枚为佛塔钱,埋藏于佛塔砖之下,属镇宅钱的一种。

3.“渥洼之马”打马格钱 直径2.6厘米,厚0.12厘米。铜质,圆形,方孔,内外有廓。钱文凸起,正面为篆书直读“渥洼之马”,背面为奔马图案(图一,3、4)。

4.“渠黄”打马格钱 直径3.1厘米,厚0.12厘米。铜质,圆形,方孔,内外有廓。钱文凸起,正面为楷书“渠黄”,背面为回首立马图案(图一,5、6)。

“渥洼之马”与“渠黄”两枚钱币是北宋时期专门为打马格游戏而铸造的一种压胜钱,作为筹码使用。分三种:(1)一面是马名,一面是马的图案;(2)马名与马的图案同在一面,背面无图文;(3)正面和背面图文相同。以上两枚打马格钱属于第一种。

二、清代果型压胜钱

1.“康熙通宝” 直径2.3厘米,厚0.12厘米。铜质,方孔,内外有廓。外廓为桃果造型,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两叶片间有果把,把上有一小孔,下层呈圆形果实状。钱币正面为楷书直读“康熙通宝”,背面左边为楷书“东”字,右边为满文“宝”字(图二,1、2)。

2.“道光通宝” 直径2.3厘米,厚0.12厘米。铜质,方孔,内外有廓。外廓与上述“康熙通宝”相似,只是果把上无穿孔。正面楷书直读“道光通宝”,背面为满文“宝泉”(图二,3、4)。

三、清代吉语压胜钱

1.“金玉满堂”钱 直径2.8厘米,厚0.12厘米。铜质,圆形,方孔。钱文凸起,楷书直读,正面为 “金玉满堂”,背面为“全家福禄”,两面相合为一句吉祥语“金玉满堂,全家福禄”(图三,1、2)。

2.“四季平安”钱 直径2.4厘米,厚0.12厘米。铜质,圆形,方孔,内外有廓。钱文凸起,楷书直读,正面为“四季平安”,背面为“出门见喜”(图三,3、4)。

3.“夫荣子贵”钱 直径2.4厘米,厚0.12厘米。铜质,圆形,方孔,内外有廓。钱文凸起,楷书直读,正面为“夫荣子贵”,背面为“堆金积玉”(图三,5、6)。

4.“宜尔子孙”钱 直径2.6厘米,厚0.22厘米。铜质,圆形,方孔,内外有廓。钱文凸起,楷书直读,正面为“宜尔子孙”,背面为“满堂福禄”(图三,7、8)。

5.“联生桂子”钱 直径2.3厘米,厚0.12厘米,铜质,圆形,方孔,内外有廓。钱文凸起,楷书直读,正面为“联生桂子”,背面为“康宁福寿”(图三,9、10)。

6.四喜钱 直径2.1厘米,厚0.12厘米。铜质,圆形,方孔,内外有廓。钱文凸起,楷书,正、反面均是四个“喜”字。四喜钱属民间结婚时供宾客留作纪念的一种钱,在四川称为“喜钱”(图三,11)。

7.“壹百”钱

直径2.4厘米,厚0.12厘米。铜质,圆形,方孔,内外有廓。钱文凸起,楷书,正、背面皆为“壹百”,是长辈在新生婴儿百天时赠送给晚辈的纪念品,在民间称为“百周钱”(图三,12)。

8.“吉祥如意”钱 直径3.1厘米,厚0.12厘米。铜质,圆形,方孔,内外有廓。钱文凸起,楷书直读,正面为“吉祥如意”,背面为“贵子贤孙”(图三,13、14)。

9.“全家欢喜”钱 直径3.6厘米,厚0.12厘米。铜质,圆形,方孔,内外有廓。钱文凸起,楷书直读,正面为“全家欢喜”,背面为百鸟朝凤图,文字与图案相结合,形成欢乐祥和的气氛,是人们在新春佳节赠给老人的礼物(图三,15、16)。

10.“人生一乐”钱 直径2.5厘米,厚0.12厘米。铜质,圆形,方孔,内外有廓。钱文凸起,正面楷书直读为 “人生一乐”,背面为花草纹(图三,17、18)。

11.“一本万利”钱 直径2.2厘米,厚0.1厘米。铅质,圆形,方孔,内外有廓。钱文凸起,正面楷书直读为“一本万利”,背面为满文“宝源”(图三,19、20)。该钱是此次整理过程中发现的唯一一枚铅质压胜钱,十分稀少,是研究清代造币历史、材料和工艺等的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吉语压胜钱都是清代民俗用品,用于结婚撒帐、节日馈赠、老人祝寿、儿童庆生、婚嫁压箱、祈福悬挂、护身避邪等。

四、清代宗教类压胜钱

1.八菱形“乾隆通宝” 直径1.9厘米,厚0.12厘米。铜质,八菱形,方孔,内外有廓。钱文凸起,正面为楷书“乾隆通宝”,背面为满文“宝源”。八菱形钱币是八卦钱的一种,反映了道家“天人和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图四,1、2)。

2.八卦符文钱 直径2.4厘米,厚0.12厘米。铜质,圆形,方孔,内外有廓,两面皆为八卦图(图四,13)。

3.雷令、铁拐李钱 直径4厘米,厚0.1厘米。铜质,圆形,圆孔,内外有廓。正面图案为八卦图,下为山,山上方有一星,左为铁拐李画像,右为汉字“雷令”。背面为咒语:“雷令。太上老君□□□方□□□立□符神到□□□□□□□□雷令。”(图四,3、4)。

4.山鬼八卦钱 直径3.4厘米,厚0.12厘米。铜质,圆形,方孔,内外有廓。钱文凸起,正面为咒语:“山鬼。雷霆杀鬼、降精、斩妖邪,永保神清,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雷令。”背面外圈为八卦图,内圈为楷书八卦名称(图四,5、6)。

5.“山鬼、雷祠、雷令”钱 直径4.4厘米,厚0.11厘米。铜质,圆形,方孔,内外有廓,正面为立式篆书三行“山鬼”“雷祠”“雷令”,背面为咒语:“雷霆杀鬼、降精、斩妖、辟邪,永保神清,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图四,7、8)

八卦钱是民间用于镇宅院、保平安、祛病邪的一种压胜钱。

6.“南无阿弥陀佛”钱 直径2厘米,厚0.12厘米。铜质,圆形,方孔,内外有廓。钱文凸起,正面铸一圈楷书佛教用语“南无阿弥陀佛”,背面为佛教咒语“

7.“南无阿弥陀佛”钱 直经4.4厘米,厚0.12厘米。铜质,圆形,方孔,有双耳,耳有圆孔。内外有廓,外廓正反两面各有一圈回纹。钱文凸起,正面环铸一圈佛教用语 “南无阿弥陀佛”,背面为佛教咒语“

五、清至民国十二生肖压胜钱

1.八卦挂花十二生肖钱 长6.6厘米,宽4.6厘米。铜质,呈下大上小葫芦形,圆孔,内外有廓。正面上部为半圆形,正中有一“挂”字。廓上有葫芦把,两边葫芦叶上卷,把、叶均有圆孔。下部为圆形,内圈为八卦名称,外圈为八卦符号。背面上部和正面相同,下部内圈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末、申、酉、戊、亥”等十二地支,外圈刻与之对应的12种生肖动物(图五,1、2)。

2.十二生肖钱 直径4.3厘米,厚0.11厘米。铜质,圆形,圆孔,内外有廓。正面为虎、云等图案,背面中间有廓,廓内为十二地支,廓外为对应的十二生肖动物(图五,3、4)。

3.“降福辟邪”生肖钱 直径4.3厘米,厚0.1厘米。铜质,圆形,圆孔,内外有廓。正面为花形纹,纹中有四字旋读为“降福辟邪”。背面左上方为一老者,下方有山和虎(图五,5、6)。

十二生肖压胜钱是当时人们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一种理解,现今一般认为生肖钱币始于宋代,以后历朝历代都有大量铸造,尤其是在清末民初最为盛行,属吉祥币的一个种类,用来祈福和避邪。

六、清代至民国编穿花串钱

1.乾隆通宝编穿三角形花串钱 用红棉毛线将乾隆通宝编穿成三角形,共7排28枚。三角形底边用棉毛线编出三条麻花穗子,左、右下角各穿一枚乾隆通宝。两组钱串编制形式一样,组合成对。长43厘米,宽21厘米(图六,1)。

2.花串钱 采用红棉毛线编串清代历朝钱币做成的花串,均平穿,共计24枚。长13.5厘米,宽2.5厘米(图六,2)。

以上两种编穿花串钱是清至民国时期民间采用流通货币手工编穿的一种民俗用品,一般在修房造屋时悬挂在房梁之上或悬于屋内某一地方,用于祈福、避邪、保平安,至今民间仍有这种风俗。

3.喜字编穿花串钱 上部为花形铸件,铜质,框内两个“”字上下叠置。下部用红色布带将乾隆通宝钱一立一平编成花形,共计13枚,长37.5厘米,宽2.5厘米。喜字铸件长14.5厘米,宽5.5厘米(图六,3)。

4.龙凤编穿花串钱 上部为花形铸件,铜质,图案为凤穿牡丹。下用红棉毛线编串清代历朝钱币,均平穿,共计12枚,长31厘米,宽2.8厘米。龙凤铸件长16.5厘米,宽7厘米(图六,4)。

以上两种编穿花串钱是清至民国时期民间结婚布置新房时的民俗用品,悬挂于喜床或蚊罩架之上,保佑新人幸福、平安、吉祥,至今在四川一些地方仍有这种风俗。

5.梅花形编穿花串钱 用红色棉毛线编穿成花串,分三部分。上、下部各用7枚钱币编穿成梅花形,中间用9枚钱币编穿成串,以连接上、下部梅花。上部梅花两侧各穿两枚钱币为坠,下部梅花下方则编出三条坠子。均采用清代各朝钱币编制而成,共用37枚。长36厘米,宽6厘米(图六,5)。

〔责任编辑:谷丽珍〕

猜你喜欢

宋代
生熟无界:羁縻政策视域下的族群互融
浅谈宋代哥窑“金丝铁线”之美
宋代女子缠足的特点及其成因探析
探究宋代翻异别勘制度的现代司法借鉴
以《全宋词》为蓝本看宋代歌妓词人及其词作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浅谈宋代瓦子勾栏的兴盛及对书会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宋代工笔花鸟用线
宋代浦城吴氏家族与王安石新法
宋代尚意与晚明尚奇书学思想的探析与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