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蠡县王庄唐代墓群发掘简报
2015-05-30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保定市文物管理所文物保管所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保定市文物管理所 文物保管所
【关键词】河北;蠡县;王庄;唐代;墓葬;发掘简报
【摘 要】2014年7月至8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会同保定市文物管理所、蠡县文物保管所组成考古队,对河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保沧干渠工程蠡县王庄段发现的8座唐代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葬虽早期被盗,但形制多样,随葬品类型丰富,为研究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丧葬习俗、墓葬形制等提供了一批重要资料。
2014年4月,在河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保沧干渠工程蠡县王庄段施工中发现古墓葬,施工单位报告了当地文物部门。保定市文物管理所随即对该区域进行了勘探,共发现古墓葬20座。墓葬相对集中地分布在东西两个区域,东部区域为Ⅰ区,墓葬7座;西部区域为Ⅱ区,墓葬13座。2014年7月至8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会同保定市文物管理所、蠡县文物保管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保存相对较好的8 座墓葬实施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王庄墓群位于蠡县蠡吾镇王庄村西南908米处,北距省道382线185米,南距朔黄铁路190米,东临蠡吾南大街南延线90米(图一)。该地为华北平原区,地势平坦,现为农田,保沧干渠东西向穿越墓群。
此次发掘仅限于南水北调工程所涉范围内,Ⅰ区发掘6座墓葬,编号为2015LWM1—M6(简称M1—M6),Ⅱ区发掘2座墓葬,编号为2015LWM17、M18(简称M17、M18),均为单室砖墓。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一、墓葬形制
此次发掘的8座墓葬,可分椭圆形砖室墓、马蹄形砖室墓、方形砖室墓、船形砖室墓和类船形砖室墓。
1.椭圆形砖室墓 2座。
M3 位于Ⅰ区东北部,东距M2为 15米,西距M4为 11米。方向南偏西15°。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图二)。墓道位于墓葬南部,因南端伸入渠线内无法清理,结构不清,长度不详,残存部分宽1.08~1.14米。墓门为砖砌拱券式,两侧有翼墙。墓门宽0.7米,高0.88米,以半砖平砌人字形封堵。甬道券顶,顶部坍塌,两壁以顺砖错缝平砌,无铺地砖,甬道长0.76米,宽0.7米,残高0.87米。墓室平面呈椭圆形,顶部坍塌。墓壁以顺砖错缝平砌向上斜收成穹隆形。墓室南北径1.73米、东西径2.36米、残高1.16米。墓室底部为“凹”字形棺床,凹缺处以三层砖垒砌,长0.69米,宽0.2米,高0.18米。棺床以顺丁砖错缝平铺。棺床中部置二具人骨,仰身直肢,头西脚东,南北并排放置,北侧为女性,南侧为男性,年龄均在20岁左右,人骨保存较差,未发现葬具痕迹。
女性墓主头部上方放置铜钗、黄釉碗、骨梳、蚌壳、铁剪各1件;男性墓主腰部有铜带扣1件,方形带2件,椭圆形带
A型带墓道船形砖室墓 2座。
M2 位于Ⅰ区东北角,南距M1为40米,西距M3为15米。方向南偏西5°。墓道通长1.23米,为台阶式,共两级,南窄北宽,第一级台阶长0.62~0.7米,宽0.38米,高0.28米,第二级台阶长0.67~0.78米,宽0.34米,高0.2米。墓门顶部坍塌,丁砖人字形叠砌封堵。短甬道,长0.34米,宽0.66米,残高0.64米。墓室平面呈船形,顶部南段坍塌,北部留存有顺砖并排平铺的盖顶砖。东西墓壁砌法相同,均为二块陡砖间以半丁砖陡砌相隔,砌筑两层,其上以丁砖错缝平铺叠涩起券(图五)。墓室南北长2.3米,南端宽0.8米,北端宽0.45米,高0.64米。墓底中部有一层顺砖平铺的地砖,宽0.34米,残长1.58米,其上置人骨一具,女性,50岁左右,头向南,仰身直肢,未发现葬具痕迹。
随葬品有双系陶罐1件,白釉花口碗1件,白釉罐1件,单柄带流壶1件及漆器残片(单柄带流壶被漆器残片叠压),均放置于墓室南端。“开元通宝”钱1枚,放置于墓主喉部。
M17与M2形制相同,早期破坏严重,未发现随葬品。
B型无墓道类船形墓 1座。
M4 位于Ⅰ区北部,东距M3为11米,西距M5为18米。方向南偏西10°。墓室南端宽于北端,墓壁以丁砖错缝平砌向上斜收起券,顶部南北向以一道陡砖并排垒砌封盖。底部以顺砖对缝平铺(图六)。墓室底部长2.15米,南端宽0.64米,北端宽0.38米,高0.3~0.52米。墓室内发现人骨一具,女性,40~50岁,头向南,仰身直肢,保存较差。随葬品有三彩三足炉1件、铜镜1件、蚌壳1件及漆器残片(未提取),放置于墓主头部上方;铜钗1件,放置于墓主腰部右侧。
二、随葬品
1.陶器 13件。
双系罐 3件,按照口沿、腹部形状及纹饰,分为两型。
Ⅰ型 2件。M1∶10,泥质红陶。直口,圆唇,矮领,束颈,溜肩,弧腹,平底,素面。肩部有对称的泥条状桥形耳。口径17.4厘米,底径11.2厘米,通高26.8厘米(图七,1)。
Ⅱ型 1件。M2∶1,泥质红陶。敛口,圆唇,平沿,矮领,溜肩,斜直腹,平底。肩部有对称的泥条状桥形耳。肩部饰纵向细绳纹,印痕较浅,局部被磨平。口径18.6厘米,底径12.9厘米,通高29.1厘米(图七,2)。
罐 5件。按颈、底的不同,分为两型。
Ⅰ型 3件,可分为两式。
Ⅰ式 2件。M6∶2,泥质红陶。口微侈,圆唇,沿微卷,溜肩,鼓腹,平底略内凹,素面。口径7.8厘米,最大腹径13.2厘米,底径7.8厘米,通高12.9厘米(图七,3)。
Ⅱ式 1件。M1∶2,泥质红陶。侈口,圆唇,卷沿,束颈,圆肩,鼓腹,平底略内凹,素面。口径18.9厘米,最大腹径27厘米,底径12.9厘米,通高21.2厘米(图七,4)。
Ⅱ型 2件,可分为两式。
Ⅰ式 1件。M1∶9,泥质红陶。侈口,圆唇,卷沿,矮领,圆肩,鼓腹,平底,素面。口径15.9厘米,最大腹径27厘米,底径14.4厘米,通高21.5厘米(图七,5)。
Ⅱ式 1件。M18∶2,泥质红陶。侈口,圆唇,沿微卷,矮领,溜肩,弧腹,平底,素面。口径15.9厘米,最大腹径28.2厘米,底径14.1厘米,通高30厘米(图七,6)。
红陶钵 2件。M3∶6,泥质红陶。敛口,圆唇,圆肩,弧腹,平底略内凹,素面。口径8.9厘米,肩径18.9厘米,底径10.2厘米,通高12厘米(图八,4)。
盘 1件。M3∶9,泥质红陶。直口,圆唇,浅直腹,大平底,素面。口径35.7厘米,底径27厘米,通高4.2厘米(图八,5)。
净瓶 1件。M1∶4,泥质灰陶。带盖,盖钮为柱形,器盖与器身一体烧制。侈口,长束颈,溜肩,肩部有管状短流;弧腹,外撇式假圈足,底略内凹,素面。口径5.2厘米,肩径14.7厘米,底径9.6厘米,通高30厘米(图八,1)。
单柄带流壶 1件。M2∶6,泥质灰陶。盖缺失,子母口,微敛;溜肩,肩部一侧有管状短流,一侧有上翘式凸棱细柱状柄;弧腹,平底,素面。口径8.4厘米,腹径11.4厘米,底径5.1厘米,柄长3.9,通高11.1厘米(图八,2)。
2.釉陶 2件。
三彩三足炉 2件。M4∶1,侈口,圆唇,唇沿略外卷,束颈,圆肩,圆鼓腹,下腹近底部附三个兽蹄形足,皆残留根部。口沿、颈部、下腹部及兽足施褐彩,肩部及上腹部施白、绿二彩,中间饰一周凹弦纹,有流釉现象。口径12.2厘米,底径5.4厘米,最大腹径17.7厘米,残高11厘米(图九,1)。M18∶1,侈口,圆唇,唇沿略外卷,束颈,圆肩,圆鼓腹,近底部附三个兽蹄形足。口沿、颈部及兽足施褐彩,肩部及腹部施褐、白、墨绿三彩,中间饰一周凸弦纹,部分釉彩剥落,下腹部有流釉现象。口径13.2厘米,底径8.1厘米,最大腹径20.4厘米,高14.3厘米(图九,2;封二,1)。
3.瓷器 7件。
黄釉碗 1件。M3∶1,残。敞口,尖圆唇,弧腹,饼状足,足底略内凹。内底有9个支钉痕迹。内壁施满釉,上部为黄釉,底部为黄绿釉,口沿釉剥落,露出化妆土;外壁施黄釉不到底,有流釉现象。口径11.4厘米,底径5.7厘米,残高3.9厘米(图九,6)。
白釉大碗 1件。M1∶1,敞口,尖圆唇,沿微卷,弧腹,窄圈足,足略外撇。器身满施白釉,白中闪青,圈足未施釉。口径18.3厘米,底径7.5厘米,通高6.9厘米(图九,8)。
白釉小碗 1件。M1∶3,敞口,尖圆唇,沿微卷,弧腹,窄圈足,足略外撇。器身满施白釉,圈足未施釉。口径11.4厘米,底径4.8厘米,通高3.9厘米(图九,7)。
白釉花口碗 1件。M2∶3,敞口,圆唇,沿微卷,口沿处有5个等距的花口,斜直腹,圜底近平,窄圈足,足略外撇。满施白釉。口径12厘米,底径5.3厘米,通高4.4厘米(图九,9;封二,3)。
黄釉罐 2件。依据腹部及底部的不同,可分为两型。
Ⅰ型 1件。M1∶5,口微侈,圆唇,溜肩,球腹,饼状足,平底,肩部有对称的泥条状桥形耳。内壁施满釉,外壁施半釉,多处剥落,有流釉现象。口径8.1厘米,最大腹径15.9厘米,底径9.5厘米,残高12.9厘米(图九,3)。
Ⅱ型 1件。M18∶5,口部残缺。溜肩,鼓腹,腹部残,饼状足,足底略内凹,肩部有对称的泥条状桥形耳。内壁施满釉,外壁半釉,有流釉现象。最大腹径13.2厘米,底径7.2厘米,残高11.7厘米(图九,4)。
白釉罐 1件。M2∶4,直口微侈,尖圆唇,高领,折肩,上腹较直,下腹内收,窄圈足。内壁施满釉,外壁施半釉,有流釉现象。口径7.5厘米,最大腹径11.1厘米,底径6.3厘米,通高8.4厘米(图九,5;封二,2)。
4.铜器 11件。
铜镜 2件。M6∶1,桥形钮,镜背边缘凸起,一周凸棱将镜背分为内、外两区,内区四只瑞兽环钮分布,相互追逐状,间以葡萄,葡萄枝蔓沿着中间的分割圈伸入外区,外区以葡萄蔓枝为主,间以飞禽走兽,形态各异,边缘有三瓣花卉装饰。直径11厘米(封二,4)。
铜钗 2件。M3∶5,整体呈“U”字形,钗头为拱形,略扁;钗身为圆柱状,至端部趋尖细,锋圆钝,右股残断。通长8.7厘米,股径0.3厘米(图一○,2)。M4∶4,整体呈“U”形,钗头中间隆起,横断面呈“凸”字形,钗身为圆柱状,至端部趋尖细,锋圆钝,右股残断。通长6.8厘米,股径0.2厘米(图一○,3)。
带扣 1件。M3∶8,由椭圆形铜环和圆首形铜片铆合而成,铜片对折后,铆钉铆合加固,一端以圆形轴孔和椭圆形环相接,圆锥形扣针。通长5.1厘米,环长径3.5厘米,厚0.4厘米(图一○,5)。
方形带2件。M3∶10,由上下两片铜片铆合而成,周缘抹斜,四角以铆钉相接,一端有矩形穿孔。边长2.7厘米,厚0.6厘米(图一○,6)。
圆拱形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