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龄化态势下的赡养和谐

2015-05-30李洋

东方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需求

李洋

【摘要】老龄化态势下赡养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使老人得到更好的赡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表明老人对精神的需求远远大于对物质的需求,即精神赡养是赡养的主要部分,因此老龄化态势下的赡养和谐应主要体现在精神赡养。精神赡养即满足老人对精神的需求,这里通过对老人精神需求的分析进而探索寻求满足老人精神需求的方法。满足老人精神需求做到精神赡养和谐,是老龄化态势下赡养和谐实现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赡养;需求;精神赡养

一、背景介绍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亿人,占8.87%,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40年前后,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人的峰值,占届时总人口的31%左右。我国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将在低收入阶段进入老龄化,使社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经济增速放缓,社会保障压力增大,国民赡养老人的支出加大,尤其是“四、二、一”家庭、单亲家庭、独居老人家庭难以承受。老年群体的赡养和谐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如果老年人赡养问题得不到合理的解决,会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造成负面影响,不能有效地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及时有效地解决老人赡养问题,对于社会经济进一步健康快速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对赡养和谐的理解

对老人的赡养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赡养还应有精神和情感的尊敬、关心以及照顾,其中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尤为重要。很多研究表明,老年人最想从子女那里得到的不是金钱而是亲情,许多老年人对接受孩子的爱和情感更感兴趣。子女的亲情和精神慰藉是老年人的强烈期盼和精神支柱。

三、对老人精神需求分析

情感需求是老年人一种普遍强烈的精神需求,老年人外显的感情色彩虽然没有年轻人那样强烈但同样具有非常丰富的感情世界。一方面,他们渴求有自己所爱的人,并把这些人作为自己感情的寄托和生命的支柱;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求获得他人的爱,他们害怕孤独、寂寞,期望享受到天伦之乐,期望得到他人的关怀和照顾。

(一)子女孝顺需求

老年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主要依赖于子女,子女是否孝顺是影响老年人心情和感情的一个重要因素,子女的孝顺是老人们晚年生活的最大动力。子女孝顺父母是最基本的道德和义务,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孝顺自己,不仅仅是金钱上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关怀和情感上的慰藉。

(二)家庭团圆需求

子女长期在外,对父母生活上的关心和精神上的慰藉相对缺乏,因此,家庭团圆是当前经济社会条件特殊时期父母的期盼。

(三)子女成就需求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直以来是所有父母的共同心愿。老人的子女成就需求是指子女能否成就自己的人生来满足父母的期待心理,包括子女的事业、家庭、婚姻状况。子女的事业、家庭、婚姻状况无形中深深地影响着老年人的心情。子女事业有成、生活美满所产生的“安心效应”,间接地实现了对老年父母最高层次的精神赡养。

(四)精神文化及老有所为需求

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老年人排遣寂寞和消遣的最好方式,是实现老有所乐的重要途径。老年人生理上的弱点限制了他们有更大作为的能力,但他们仍然期望有所作为。

四、实现精神赡养和谐的方法

精神赡养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质量,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实现和谐的老龄化社会。重视并解决好老年人的精神赡养问题,既是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和谐社会的要求。

(一)健全精神赡养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精神赡养在我国法律中已有所体现,但在实践中对精神赡养的支持还不够完善,不能有效发挥作用。比如《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就涉及到了精神赡养:“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及精神慰藉的义务。”

(二)加大社会支持力度,营造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的良好环境

社会养老是现代养老的重要方式,作为养老主体之一的社会在养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充分发挥社会的作用,加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力度,为老年人营造一个满足精神生活需求的良好环境。

(三)加强宣传教育,形成浓厚的尊老爱老的社会氛围

大力加强孝德传统教育。尊老、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维护家庭养老的重要根基。要把精神赡养落到实处,就必须在全社会特别是农村大力进行孝德传统教育,倡导符合时代要求的 “孝道”精神,使精神赡养深入人心,唤起儿女知恩、感恩、报恩的意识并传承下去。

(四)充分发挥老年人自身的作用,调动其参与各类活动的积极性

鼓励他们组织开展各类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如,组织有条件和有能力的老人参加志愿活动,在平日里和节日期间进行表演等。

参考文献:

[1]王进,张晶.城市居家养老模式下的社区精神赡养[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

[2]张琳.我国精神赡养立法的不足与完善[J].理论探索,2009,(3).

[3]刘桂莉.养老支持力中的“精神赡养”问题--试以“空巢家庭”为例[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1).

[4]张渝.老年人精神赡养的法律保护研究[J].出版与就业(就业版),2011,(18).

[5]刘喜珍.养老伦理的时代差异[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8,(2).

猜你喜欢

需求
大学生群体使用手机App的主要需求与满足分析
浅谈国际油气能源格局
基于老年人使用需求的界面体验设计研究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基于云端的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的研究
从不同需求层面分析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贫困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