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温彦博碑》探析欧阳询重法尚意的美学思想

2015-05-30何薇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欧阳询

摘 要:作为“初唐四家”之一,欧阳询更加注重追求书学气质中的“法骨”,并以其强烈的个人风格卓然独立。其名作《温彦博碑》更是体现了其骨韵兼具、质妍互现、重法尚意的书法美学思想。

关键词:欧阳询;《温彦博碑》;重法尚意

欧阳询(557-641),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字信本。父因谋反罪被诛,询隐匿后为江总所养。入隋初为太常博士,唐高祖时为给事中,累官至银青光禄大夫、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勃海县男,世称欧阳率更。

欧阳询的书法出于二王及北齐三公郎中刘珉,率以隶法,劲险刻厉,在初唐诸家中最多地保留了隋碑方正峻利的风貌,于平正中见险绝,精丽俊逸,而又法度森严,自成面目,世称“欧体”。其书对后世影响甚大,为世人所重,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法家,为“唐人尚法”的代表。虞世南说他“不择纸笔,皆能如意”。唐张怀瓘《书断》评其书法:“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真行之书,虽于大令亦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奇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雅致。”[1]宋米芾《宝晋英光集》云:“勃海光怪,字亦险绝,真到内史,行自为法,庄若对越,俊若跳掷。”明杨士奇评曰:“询书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论者谓虞得晋风之飘逸,欧得晋之规矩。”[2]除楷书之外,他的隶书也不俗。《徐州都督房彦谦碑》就是他在贞观五年所书的其隶书代表作品。若究其楷书用笔,其中竖弯钩等笔画仍是隶书笔意,显示出方圆兼备而劲险峭拔的气势。他所写的《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等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无论从用笔还是结体来分析他的楷书,都可见十分严肃的程式,最便于欲习楷书者初学。后人所传他的“欧阳结体三十六法”,就是从其楷书中总结归纳出来的结字规律。他的行楷书《张翰思鲈贴》体势纵长,笔力劲健,尤为宝贵。

《温彦博碑》,全称《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岑文本撰文,欧阳询书。共36行,行77字,于唐贞观十一年(637)十月刻立于陕西礼泉,欧阳询书此碑时已80岁。明赵崡《石墨镌华》评曰:“此碑字比《皇甫》《九成》善小,而书法严整,不在二碑之下。”并叹:“时信本已八十余,而楷法精妙如此。”[3]因年代久远,碑已十分残阙,但仍难掩欧书谨严精劲的风貌。此碑书法峭劲浑穆,流畅稳健,为其晚年精心纯熟之作,当在《皇甫诞碑》《九成宫醴泉铭》之上。

初唐书坛既重法又尚意,只不过并未随着新纪元的开启而为其注入新的内涵和意蕴。正如钟明善先生在《中国书法文化根性的超越》一文中所阐述的:“唐尚法”不是简单的“尚法”,而是追求自己之法,追求法外之意,追求个性化,才是唐代书家的群体风格。”[4]41初唐统治集团崛起于北方,得天下于马上,看惯了大漠风尘和兵刀白燹,却因审美的差异而独钟情于六朝风流。诗坛上盛极一时的上官体,吟风弄月的“文章四友”, 扬播着绮靡的齐梁遗风。由于太宗尊王,书坛上也沿袭二王流韵,继承大于创新。自六朝后期至隋代日趋健康发展的艺术趋向在不幸逆转。君不见当年庾信对南北诗风的融合在初唐式微时,陈子昂在幽州台上振臂一呼。而欧阳询可谓书坛上的陈子昂!他立足时代,贯通古今,准确地把握住了书法艺术发展的正确方向。

英国美学家阿诺·里德曾说:“艺术家进行创作的动因,这包括了他过去所有的生活状况,他在创作时的身心状况、意识和气质,包括所有能引起灵感现象的一切情况。这些情况严格来说可以包括直到艺术家所描写的那件事情为止以前全部宇宙的历史。”[5]就欧阳询而言,这“全部宇宙的历史”中,首先就是隋唐之际书坛已出现的正确的发展方向。欧阳询深受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影响,主张重法尚意,取中和之美的书学风格。中国艺术精神肇自老庄,一直影响着中国书法的审美情趣,即中和之美。如魏晋时代的书法美学即“在‘中和为美的审美观念支配下,又具有了当时所崇尚的‘通脱、‘舒散、‘玄淡的意识,既讲‘法,又讲‘意。”[4]29“中和”之美孕育出书法平和自然、含蓄蕴藉、刚柔相济的艺术特征。欧阳询书法的审美思维,不仅体现在书法技法之“法”所蕴含的中和之美,而且也体现在书法风格之“意”所包涵的中和之美,表现之于用墨则讲究“墨淡则伤神采,绝浓必滞锋毫”;于用笔则提出“肥则为钝,瘦则露骨”;结体则于险劲中求平正,于相斥中求中和。就此,钟明善先生认为:在“轻与重”、“方与圆”、“藏与露”、“纵与收”、“徐与疾”、“华与朴”、“燥与湿”、“虚与实”、“连与断”、“巧与拙”、“浓与淡”等对立统一、相克相生的诸多层面的和谐统一中,体现着阴阳调和、刚柔相济、中和为美的美学观[7]。”欧阳询将书法的一切技法变化都按照法度的原则表现得充分、坚实、完整、和悦,即追求质妍互重,法意兼容的书法风格。其书学风格论及其作品都极力遵循着与主体生命意识与客体性形式的相对应,将形式化的法则与形式本身的审美意蘊完美地统一,追求巧智的思量与推度。北宋释居简在其《北磵集》中言:“贞观初,欧、虞、褚、薛以王佐之才弄翰,追配二王,谨严瘦劲,欧阳绝出,流落天壤间者何限,独《化度寺碑》、《醴泉铭》最为珍玩。习之者往往失其韵致,但贵端庄,如木偶死于活处,鲜不为吏牍之归。假刻误人,人亦罕识[6]。”可谓道尽欧学之长短。以谨严瘦劲绝出的欧阳询,亦取胜于朴茂端庄。因此,“法”与“意”的兼容并生是欧阳询书学风格的最根本特点。他所代表的庄严、严谨的美学特色,如同艺术门类中的雕塑与建筑,既不乏意趣横生的韵味,又充满对“有意味的形式”的思辩,正如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所提到的“阿波罗式的宁静”,而不是“狄奥尼索斯式的醉的、动的冲动”。

欧阳询在阐释书法用笔、结字等艺术要素时,无一不受意象特征的支配,这在欧阳询书《温彦博碑》时得到了集中的体现。细观此碑之用笔,正如其在《八诀》中强调用笔时须“如高峰之坠石,似长空之初月,若千里之阵云,如万岁之枯藤”一样,要求以充满意象特征的形象如“长空之初月”来表述仰笔斜圆、两头皆尖之笔画。清戈守智释“新月之法”谓:“‘右、‘大之字用之。须匀而圆,其法抢上圆蹲而下,作中竖之势,徐乃转而撇之。入笔以上下为度,出笔以左右为度。是与钩法各分其圈之半势,故欹仰皆如初月也。”[7]其《三十六法》亦主张“画须圆明”,圆明原指圆镜明亮光洁,在此引申为对书法用笔光洁、不相粘连的讲求。《传授诀》则谓“每秉笔必在圆正”,强调的都是用笔线条立体感的审美效果。将用笔之法进行意象化的分析,从形象中感知趣味,把理解、认识和感知融化和从属在想象中,对书法的用笔起到了点染的作用。其《三十六法》同样要求“字欲排叠疏密停匀,不可或阔或狭”;应“避密就疏,避险就易,避远就近,欲其彼此映带得宜”。关于字的大、小经营,则讲求“大小成形”“小大”“大小”,并引《书法》言:“大字促令小,小字放令大,自然宽猛得宜。”所谓宽猛,犹言结字的宽绰与紧密。字体有大有小,然小字应如大字般架构阔绰,大字应如小字般结体紧密。“大”和“小”虽然是矛盾的结构,但欧阳询却强调对立面的和谐与渗透,而不是排斥与冲突。再如《三十六法》中的“应副”等,“字之点画稀少者,欲其彼此相映带,故必得应副相称而后可;字之独立者,必得撑住,然后劲健可观”,强调笔划之间的相互映带及对称关系,在变化中求得法度的统一和谐。线条上,他将用笔提高到审美的高度,认为“墨淡则伤神采,绝浓必滞锋毫”,指出“肥则为钝,瘦则露骨”;结体上,他认为“轻与重、方与圆、虚与实、纵与收、连与断”等概念是在相反中求均衡,于险劲中求平正,于相斥中求中和,而这些观点也直接孕育出其尚“意”的审美理想。在他的书学意境中,可以明显感觉到其对庄严美的追求。他的笔意凌厉俊秀,结构险绝锋利,可谓既得古拙厚重之气,又兼俊丽典雅之味。因此,欧书的法度森严使得其在初唐四家中表现出最为强烈的个人风格。这种方正俊利的风格在欧阳询晚年时已臻于化境,书写《温彦博碑》时已完全体现出其强烈的艺术自觉。细观此碑书法,已逐渐脱离了其在《九成宫》《化度寺》中所具有的凝厚严谨的特征,而更趋于自然流畅。说明此时欧阳询作楷书已能随心所欲,运笔自如,完全将“法”“意”兼容并蓄于其书法创作中。这种理论与创作实践的高度融合,体现出其不仅强调书之“法”,而且处处渗透并映现出“意”的美学追求。

欧阳询在书法创作中一直致力于追求对“法”的建立,强调将书法艺术的意象之美纳入规矩严谨的法度之中,“法”与“意”这两个互生的美学元素在欧阳询的《温彦博碑》及其书论中得到了完美的契合。欧阳询运用中国传统哲学中“和而不同”的辩证思想,于相反相成中寻求书法合乎法度的严谨与均衡,这种观点在他关于书法结体的阐释中随处可见。可以说,欧阳询既继承了魏晋南北朝以来自然形成的“尚意”美学思想,又发展了唐人“重法”的主导趋向,“宋人多用新意,自以为过唐人,实不及也”[8]。当北宋人对唐人尚法矫枉过正,南宋中后期书人吞食着技法的荒率与尚意的冲突的苦果时,再回顾欧阳询重法尚意的不懈追求,即可见其理论前瞻性的历史价值。

注释:

[1] 张怀瓘.书断.选自:历代书法论文选[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191.

[2] 何晓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M].杭州:西泠印社,2000:2.

[3] 吴鸿清.中国书法史图录简编[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7:268.

[4] 钟明善.中国书法文化根性的超越[A].钟明善书学论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5]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美学研究室.美学译文[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90.

[6] 释居简.北磵集[M].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971.

[7] 戈守智.汉溪书法通解·运笔卷第四[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180-181.

[8] 陶明君.中国书论辞典[Z].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262.

作者简介:

何薇,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美术学博士在读,现为西安文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史论与艺术考古。

猜你喜欢

欧阳询
书法家欧阳询貌不如字?
欧阳询观古碑
渊穆醇古 丰腴悦泽
——欧阳询《化度寺碑》敦煌残本书法鉴评
唐欧阳询《用笔论》
欧阳询:楷书之冠,清静流芳
风旋电激 掀举若神 武库矛戟 雄剑欲飞——欧阳询“欧体”集说
欧阳询晚年得子
欧阳询生卒年
九成宫礼泉传奇
唐代书法家欧阳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