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艺合璧(之一)

2015-05-30俞杰星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组合漆艺结合

摘 要:据古籍记载,我国古代有漆国之称。最早的发现在浙江河姆渡遗址中,有一些陶器和木器的遗痕处残留发亮的漆皮,经鉴定距今有七﹑八千年历史。陶瓷与漆艺的结合漫长而又零散,本文力图通过前后的梳理与自身的实践,大致勾勒两种材料在历史上结合的背景,以及现代手工艺术环境下的各种新的可能。

关键词:陶瓷;漆艺;结合;组合

一、历史上的结合。

(一)考古发掘已知最早有关陶与漆结合的实物是由距今约五千年的浙江良诸文化出土的陶胎漆罐,在灰陶胎体表面,运用漆材进行装饰,特别是颈部有红黄两色漆彩絃文。(见图1)

此外还有从江苏吴江县团结村和梅堰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漆绘黑陶尊﹑杯﹑罐等器物,其表用暗赭色漆料绘制绳纹。

“战国时期中山王墓磨光压印暗纹的黑陶,多制作精致,或磨光或着色,似乎是追求仿髹漆的效果。据报道,江苏吴县澄湖古井群属于崧泽文化的古井中就发现一件漆绘陶罐,其绝对年代距今约5500年。”——摘自《中国陶瓷》冯先铭 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二)翻开历史的长卷,回眸中华的文明。秦汉之前各类手工艺彼此间的相互融合与探索是异常纷繁与复杂的,它们虽各有不同,但在造型﹑装饰﹑工艺﹑材料上均存在向同时代和前代借鉴的客观事实。其中陶﹑漆﹑青铜﹑玉石﹑金银﹑丝织等工艺的发展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演化。历史长河中的一瞬,却往往交融互异﹑合合分分﹑前后挣扎长达数百甚至数千年之久。

其中漆材料由于其自身的装饰性主体特征,需要配合表现的附着物。无论古今漆材与木材的结合都不是唯一的选择,所有的一切需要一个协调的过程。早在春秋末期,漆作为装饰材料便被应用于青铜器的器表,起到丰富色彩的装饰目的。也有发现被应用于丝麻织物上描绘图案。

与此同时漆与陶的尝试也不鲜见。那时的陶器装饰多为坯体装饰﹑彩绘装饰,特别是彩绘装饰又分为彩陶与彩绘陶两种。前者将金属氧化物绘于器表后烧成,后者则在烧成后的器表绘制图案。可能受此影响,将漆料绘于陶胎之上也就不足为奇了,只是在器型﹑图案﹑色彩的选择上表现的较为混乱,仿佛是同时代的陶器﹑漆器和青铜器的混合物,又多用于陪葬和祭祀。

所以前文提到的这种彼此间的模仿﹑结合﹑是早期工艺美术普遍的实践活动,也是一种自然的选择现象。并不完全局限于器型与装饰,还包括成型及材料工艺间的彼此借鉴。成功的则定型并长久深入的发展,不成功的则昙花一现,从此消失,今天的我们只能从零散的遗存中探究历史的真相,揣摩他们所走过的“弯路”。

(三)汉代开始各类手工艺大多精工细化,各自呈现独立的历史脉络,相形发展起来,而本文所探讨的陶漆结合恐怕是其中不太成功的一例。大致理由如下:

1.漆器工艺采用漆树汁液为原料涂抹于器物之上,使之具有色泽光亮﹑防腐﹑耐酸﹑耐热等特性。由于木材的卷木﹑脱胎等工艺可成型精巧轻薄的器物;而同时代的陶胎从成型工艺上分析还比较初级,无论造型的规整﹑材质﹑重量等较之木胎差之千里。

2.木胎经研磨器表后利于漆液髹涂,且结合紧密;而同时代的陶器质地粗糙﹑疏松﹑多杂质﹑上漆后不易细作。所以从整体观察漆与木胎是天然的结合。从而照成其它材料与漆的结合成为次要的选择,并未如木胎漆器般深入发展。

3.此外漆液对于器物可起保护性的作用,形成防潮﹑防蛀﹑便于装饰等特点,因而大受统治阶级欢迎。至汉代漆器的应用基本取代青铜器成为手工艺中的主导,便是最好的证明。

4.唐宋至元明清时代,陶漆的结合极其罕见,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丝毫的联系,至多在某些器形及装饰图案上存在些許的间接式的关联。工艺上的结合主要表现为陶瓷胎上的贴金﹑描金﹑涂金等。较之前代所不同的则是陶工艺自身的逐步完善以及瓷材料﹑釉装饰﹑彩装饰等的出现和成熟,极大地丰富了陶瓷工艺的各种可能和应用的范围,特别是其通过精湛的工艺复制其它材料的能力(玻璃除外),凡此种种不仅能够服务人们的日常需要,而且还能满足统治阶层好物赏玩的闲情。汉代之后的陶瓷作为一种材料毫无例外地走到了历史舞台的前台并长期占据着统治的地位,以其自身不断成长的各种特性,逐渐成为中华文化独特的载体。

而与此同时,作为平行发展的漆工艺似乎缺乏足够坚实的应用根基。即便因历代统治者,文人骚客的喜爱而偏安一隅,却无法回避其自身的局限和逐渐边缘化的事实。大致理由如下:

1.漆工艺的改进与提高多表现为新的装饰技法。技巧上的登峰造极,极尽奢华掩盖不了材质自身的一尘不变。不进则退,进而丧失漆在其它材料前的先天优势。其制品局限于少数人的玩物,与社会发展脱节,魏晋以来转而被陶瓷取代。

2.漆器制作工艺复杂﹑生产率低﹑成本较高。应用范围的狭窄决定其群众基础的脆弱,进而影响其在应用领域的探索。《盐铁论》中有描述:“一杯棬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富者银耳扣黄,金罍玉钟,中者野玉纻器,金错蜀杯”。漆器的定位可见一般。

3.漆的局限恐怕还是在于漆材自身的局限性使然。色彩的单调﹑其它材料的冲击﹑统治阶层喜好的转变等都是影响漆器优势的诸多因素。

4.现代社会中,一种材料无论新旧,如果缺乏一定量的群众认可﹑一定广度内的应用范围﹑特别是工业化的必然,是无法站在金字塔的顶端的。天然的漆材及漆制品被边缘化的局面至今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然而作为对传统手工艺术继承和发展的现代漆艺则演化出“漆画”这一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似乎要将漆艺装饰化﹑艺术化的决心进行到底。从而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陶漆结合的意义提供了条件。

二、陶瓷与漆艺的异同点。

想要研究陶瓷与漆艺的结合,首先必须掌握两种材料特性及工艺上的异同点﹑优缺点,才有利于我们选择结合的方向和交叉点,进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三、陶瓷与漆艺的结合。

现代美术工作者们重拾陶漆结合,正是看到了两者的优缺与异同。在求新求变﹑突破传统的社会背景下,寻找两者结合的各种可能,从工艺品到实验艺术品,无不体现了设计者们转变观念﹑挑战认识﹑化被动为主动的创造性的能动的实践活动。

(一)陶瓷胎结合漆材进行表面装饰。

1.器皿类。在陶或瓷胎表面进行漆装饰,达到“类釉”却又不同于釉的效果,达到“类彩”却又不同于彩的效果。从而将漆装饰中几乎所有工艺直接嫁接于陶瓷器皿的装饰。丰富了后者的装饰面貌。(如图2,3)

2.其它诸如以陶瓷为原料的各种形态如:雕塑﹑陶艺﹑首饰﹑壁画等,均可如上操作。(当然也可是其它与漆结合良好的材料。详见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现代手工艺学院03-05级毕业生作品集。)

3.利用陶瓷或其它材料为胎,以漆为装饰的作品严格判断应该仍属漆艺范畴,古之有之,在此只是将其进一步明确罢了。

(二)陶瓷原料结合各种制作漆艺的材料综合运用。

漆艺制作的材料丰富多样,利用其各自特点结合陶瓷原料,综合运用,产生不同以往的艺术效果,从而达到创作的目的。(如图4,5本文作者作品)

1.漆液。如天然大漆﹑腰果漆﹑化学漆等。

2.装饰材料。如螺钿﹑金银箔﹑蛋壳﹑铝粉等。

3.辅助材料。如瓦灰﹑石灰﹑滑石﹑帆布﹑松节油等。

(三)运用漆工艺的思维制作陶艺。

漆工艺有别于陶工艺,彼此借鉴,有助于转变固有概念,形成新工艺的可能。以陶工艺中的绞胎对比漆工艺中的雕漆就是一种很好的思考与实践。

(四)运用陶工艺的思维制作漆艺。

漆液与陶釉具有一种先天无法独立的相似性,但这是绝对恒定的吗?既然玻璃艺术能够从炼金术中独立出来,那么一切都是可能的,对于长期从事手工艺的人而言最缺乏的是创造力﹑想象力而非技法本身。如果能够在实践中抛开载体独立成型,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个新的世界!

(五)陶瓷与漆的组合。

由于漆制品不具备烧成的条件,所以将漆的成品与陶瓷成品结合是很难完成的。于是我们提出一个彼此组合的概念,而这种作品往往能够达到两种材料不同材质相互对比的艺术效果,同樣体现“双艺合璧”的艺术理念。

四、结语

陶瓷与漆艺都是中华文化艺术的典型形象,特别是漆艺最早出现在我国,是一种自古以来仅仅流传于东亚和东南亚的手工艺术门类。基于我国自身在陶﹑漆文化﹑工艺﹑原材料上的积淀与优势,理应在新时代新环境进行新的探索。有关陶瓷与漆在现代艺术和设计中的结合既是实验艺术的探索也是企业新产品研发的各种尝试,虽然它不太可能成为一个新的门类或主流的艺术形态,但却是独具魅力的艺术表现语言。为我们提供各种结合的思考,双艺合璧的概念是广泛的﹑精深的﹑也是包容的。从新石器时代走来的陶漆结合期待着我们重新的审视﹑挖掘与开拓!

参考文献:

[1] 卞宗舜,周坦,史玉琢.中国工艺美术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2] 华梅,要彬.中国工艺美术史[M].天津:天津美术出版社,1999.

[3] 王其均,王谢燕.中国工艺美术史[M].上海: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 尚刚.天工开物、古代工艺美术[M].北京:三联书店,2007 .

[5] 刘炜.中华文明传真[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俞杰星,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现代手工艺学院,陶艺教师。

猜你喜欢

组合漆艺结合
漆艺和现代家装的结合
奇妙的漆艺之旅
当农民画“恋”上漆艺
青年漆艺师夫妻的幸福生活:悠闲着坚持
现阶段市场营销组合及影响因素研究
球类材料的合理利用与组合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