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河南独山玉雕刻看中西雕塑艺术对比

2015-05-30刘艳芳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对比发展方向

摘 要:玉雕是中国自古就有的雕刻技艺,每一个雕刻作品中都饱含了雕刻艺人的意志、信仰和诉求,反映了那一时代的生活现状和审美。不同的地理、人文和宗教信仰,也造就了中西方雕刻上了巨大差异。独玉作为中国四大名玉之一,中国特有的雕刻技艺在它身上得到了细致的呈现。

关键词:独山玉;中西方雕刻;对比;发展方向

[基金项目: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及研究生科研创新与实践项目“从河南独山玉雕刻看中西雕塑艺术对比”,项目编码:2014yks035]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美如冠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中国人自古就有着根深蒂固的玉石情结,古往今来,许多的溢美之词中包含有玉,这不仅仅是因为玉石的美丽与价值,更是来源于中国历史上灿烂而悠久的玉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玉石的使用和雕刻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在我国的众多艺术品中,美轮美奂、历尽沧桑而光彩不改者,莫过于玉器。

一、河南玉雕

南阳,素有玉石之乡的美称,是我国四大名玉——独山玉的故乡,它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三面环山,俗称南阳盆地,以盛产独山玉(又名南阳玉)而扬名国内外。独山玉质地细腻均匀,外观无杂质,无裂纹,较有韧性,多呈绿色或红棕色,晶莹剔透,颇受欢迎。南阳独山玉玉矿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从开采、选料、打磨、雕刻到最后的出售,南阳已经形成了一个完善的体系,为中国乃至世界玉雕市场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中国四大名玉中新疆和田玉半透明有脂状光泽;湖北十堰绿松石是古老的玉石之一,多为绿色;辽宁岫岩岫玉分老玉和软玉两种,老玉朴拙大气,软玉温润细腻;河南独山玉则色彩斑驳,有七十多种颜色之多,由于独山玉色彩多样,河南玉雕多采用巧色的艺术手法来处理:白玉上的一点粉做成含苞待放的花,绿玉上的几丝白刻成山中缭绕的雾气等等,巧色的运用形成了河南玉雕艺人独特的雕刻技艺。出色的玉雕艺人,在看到玉石籽料的同时,脑海中就会勾勒出成品的模样,结合籽料的形状、颜色、质地,在尽可能节约籽料的情况下进行雕琢,或精致秀美,或质朴稳重。技艺高超的玉雕艺人可以运用玉石籽料上一点杂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玉雕作品更具观赏性。独山玉质地坚韧,雕刻中的每一个线条,一点、一顿都是对雕刻艺人的考驗,既要构思形状新颖吉祥,又要保证作品的零瑕疵,一件好的作品,要经过几个月甚至几年的精心雕琢才能问世。所以,中国人爱玉,不只因为爱玉自身的品质、价值,更是欣赏一件玉雕作品上所呈现的精湛雕刻技艺。中国的雕刻技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雕刻风格上分为南派和北派。河南地处中原,故而以独山玉石为原料的河南玉雕兼具了南方的细腻秀美和北方的粗犷硬朗。

二、 中西方雕塑对比

玉雕艺术归属于雕塑艺术,中西方雕刻艺术的差异性和相通性吸引我们的关注。(一)从中西雕塑寓意上来讲,中国雕塑注重形神兼备,虽然也注重形的变化,但更注重内涵;西方雕塑更注重形态的完美与真实,对人体把握十分到位。中国人爱玉,多将玉石雕刻成花鸟虫鱼,如象征福气的蝙蝠、象征财气的蟾蜍、象征桃花运的桃花和狐狸等,或佩戴或做成摆件,以期带来好运。中国雕塑中的人常成为虚化状态,在中国人看来,感性与理性相融、主题与客体相通,受古代鬼神传说的影响,人们始终相信自己心中所祈求的东西,都能在自然中找到对应的动物或植物来代替,人本身呈虚化状态,视为“天人合一”。人始终是西方文化和西方雕塑的主题,其表现题材基本上以人为主,就算是宗教题材的神话人物也是以现实的人物为原型,大多雕塑形象高大英俊,充满力量,体现人体之美,主要代表有《掷铁饼的运动员》、《拉奥孔群像》等。中西方雕塑都反映了雕塑艺术家所生活时代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和人们的精神面貌,凝结了艺术家的艺术情感。中西方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的不同,使中西方雕塑展现出迥异的面貌,前者神似,后者形似。(二)从中西雕刻形象上来看,中西方宗教、信仰和民俗的差异,同样体现在了雕刻的形象上。西方雕塑追求“形式和谐”,皆以真实人物为原型,表现人体美,姿势多为站姿,雕刻手法强调雕塑的团块与力量,雕塑形象多为欧洲宗教人物形象。中国人追求“心理和谐”,玉雕多精巧细致,强调线条流畅,粗细线条相互搭配,形态端庄;题材众多,从神仙到花草虫鱼、湖山风光,更注重其吉祥的寓意;西方雕塑中的男女一眼就能分辨,中国佛教雕塑中的人物则没有明显性别特征,难辨男女。玉雕讲究配色,要巧妙地利用上一块玉石中的一种或几种颜色,不能有丝毫匠气,要做到巧作天合之感,西方雕塑则没有这方面的要求。

三、 中国雕塑的意义与发展方向

“艺术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本来的形而上活动。”

—尼采

玉雕之所以传承至今依然繁荣的原因在于,不论是玉雕作品的题材或是寓意,都结合了当时的时代背景,迎合了人们的需求。中国雕塑艺术是中国人历史、文化、心理的展现,是社会的物质文明生活及意识形态在审美领域中的最高结晶,受到久远的历史文化的熏陶,显示出了东方人特有的内敛、保守和崇尚群体之美,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中国雕塑艺术如何才能长盛不衰的发展下去,是一代又一代艺术家思考的问题。何才能在还原传统文化的同时去除糟粕;如何才能在雕塑中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而又不落于俗套;如如何用抽象的形象更好的表现心理诉求;如何更深入细致的展现历史,结合传统文化赋予创新。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中国雕塑艺术才能更好的走下去。中西、新旧、有用或无用,生命的精神永远指向未知,雕塑艺术也永远指向未知。从已有到未知,又何尝不是一种发展方式呢?

四、结语

中西艺术都追求美与和谐,而源于中西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史,二者在艺术创作中展现了不同的思维特点和手法特点。开放的吸收某些西方当代艺术的美学因素、创作观念,有着现实意义。当代中国有抱负的艺术家在创作思考中,发展传统又超越传统,接受西方理念又超脱西方理念的束缚,正在探索属于新时代的艺术之路。

参考文献

[1] 张萍,孔新苗.中西美术比较[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

[2] 翟宗祝.外国美术史[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9.

[3] 谢丽君,李倍雷.中国美术史[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6.

[4] 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南阳古玉撷英[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

[5] 俞伟理.中国玉雕—南阳名家名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70.

作者简介:

刘艳芳,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3级美术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对比发展方向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影响脚斗士与跆拳道运动项目发展因素的对比分析
浅析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分析医药市场营销的策略与发展方向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