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服饰的保护与传承
2015-05-30杜牧倩蒋思思
杜牧倩 蒋思思
摘 要:民族服饰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白族服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历程中不但保存了本民族传统服饰的精粹,而且还以极大的包容心吸纳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推动本民族传统服饰创新与发展。然而在众多强势文化的影响下,白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本文将从白族服饰面临的问题及如何对白族民族服饰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及传承提出自己的看法,为民族服饰传承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白族服饰;保护;传承
1 白族服饰现状
白族服饰在经历漫长的历史发展变化到今天,逐渐趋向多样化、时代化发展。在全球化发展的当今时代,民族服饰既保持了传统的文化基础,又融合了现代审美的因素,使民族服饰的适用范围更加广泛,使更多人群易于接受,白族服饰也不例外。笔者归纳白族服饰现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1 汉化
汉民族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力量,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也相应得到快速发展,城乡逐渐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少数民族也逐渐大众化,民族服逐渐走向大众视野,白族服饰也呈现出汉化趋势。青年男女不在热衷穿着传统的白族服饰,都喜身着当代潮流服饰,中年人既保持传统服饰,又在某些方面受到汉化,基本上能够沿袭白族传统服饰的是一些老年人。除此之外,白族地区生产方式的改变,不在同于以前单一的劳作与生活状态,服饰风格的变化也随之而来,更适合大众的审美观,也更适应了现代的生产生活方式。再者,白族向来是个包容性较强的民族,主动吸收外来文化的营养,在这种心理下,他们接受了外来时装文化融入本民族服饰文化。
1.2 简约化
白族服饰到了当代呈现出简约化风格。主要体现在日常服饰方面。白族男子不在戴包头、礼帽之类,衣服也呈现简约化,不再穿多层相套的三滴水样式,而是简单的对襟短衫或普通短衫,女子服饰的简约化主要体现在头饰与发式。随着服饰的流水线生产,白族服饰的制作也开始工业化生产,样式与图案都有所精简,使之尽量贴合日常生活生产的需要。
1.3 新潮化
白族服饰的刺绣与扎染技术历来受到人们赞许,设计师们不断吸收与借鉴白族服饰文化,降至融入现代服装设计当中,“民族风”“复古风”的流行都体现了大众对民族服饰的喜爱。白族服饰的纹样、装饰、图案、色彩搭配等与现代服饰的融合,使得白族服饰趋向潮流,为更多大众所喜爱。
2 传承面临的问题
千百年来,白族人民自己制作服饰,积淀了很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服饰打上了深深的白族文化的烙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很快,和外界交流变得频繁,逐渐和其他民族地区的经济相融合,这导致了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民族文化在其他文化的强势冲击下,正在一步步消亡。民族服饰也不例外,民族服饰的传承在这一社会历史背景下,同样面临着重大的问题。经济的发展,是民族服饰逐渐消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但是每个民族有自己本民族的特色,对于白族服饰来说,据调查,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存在。
2.1 白族服饰材质单一
大理白族服饰材料也多取材于当地生活环境和方便制作的自然材料。因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湿热,服饰材料常以透气性能好的棉、麻、丝等制作,服装款式也以上衣下裤(或裙)分开式着装形式,使用扎染工艺制作服装。相较于其他服饰来说,白族服饰的材质相对单一,冬天的羽绒,显然要比单纯的棉保暖性能好,夏天的雪纺也比麻更加凉快和正式,更能适应各种不同的场合。这就在客观上造成了白族服饰传承的困难。
2.2 传承人流失
如今,各地都在加紧步伐建设自己的文化非遗产业,改革开放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旅游业突飞猛进,城镇化步伐加快。但是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相对封闭,对自己传统文化的价值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对待开放的市场,缺乏发现商机的眼睛。在飞速发展的旅游业面前,并没有真正获益,大量剩余劳动力,青壮年劳动力,离开了家乡,离开了学习和继承民族文化的环境,并接受了新的价值观念和生活观念。没有形成传承民族服饰文化的自觉意识,传承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主要停留在老年人和妇女身上。例如,现在长期穿着民族服饰的只有40多岁以上的妇女了,男人和年轻人基本都不穿。白族服饰的扎染、绣花、缝纫等技术也只有上了年纪的妇女才会了。
笔者在实地进入大理白族文化研究所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民族服饰的研究在白族文化研究中是相对空缺的。问其原因,一是研究民族文化传承的人手不够,对于非遗传承,政府已经有了重视,但是安排不实,任务量过大,导致很多任务都不能按质完成。二是政府经费不足,因为地域原因,一些比较偏远的山区交通是极为不便的,环境条件恶劣,经费不足使得调研很难深入,在这种情况下,很少有人愿意深入山区去调研。
3 传承建议
对于民族服饰的传承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民族服饰实体;另一个是民族服饰背后的内涵。白族服饰传承,也应该从这两个方面着手来谈。
3.1 物质化传承
民族服饰的物质化传承,主要就是白族服饰和饰物,对它们的传承是一种静态的传承,主要就是对这些静态“遗留物”的保存和收藏。因为白族服装在大理还存在着地域的差异,个性化明显,在保存收藏的过程中,不仅要有“质”,还要有“量”,只有大量的储备,才能满足服装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
(1)服饰博物馆的建设。对于白族服饰的传承,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多收藏地方特色的民族服饰,加大博物馆白族服飾展厅的建设。展厅成列方式更具逻辑性,可以根据年代来分展厅,也可根据地域来分展厅,服装的展示形式要更加多元化,平面铺排展示、支架展示、人模展示和虚拟展示四种基本形式交替分布。在展示设计中,多融入一些民族的元素。例如,南京云锦博物馆借用了中国园林设计中“引人入胜,曲径通幽”的手法,在民族展厅根据不同民族的风格而设置了具有其民族特色的图片或者建筑模型。总之,在收集服饰过程中,注重“量”,在展示中,注重“质”,这样才能充分展示出白族服饰的魅力。
(2)规范流通秩序。在笔者走访过程中发现,在当地路边经常会有一些小摊小贩出售少数民族饰品,而一些少数氛围浓厚的地区,则经常会有很多外国人驻足观看学习甚至高价购买当地饰物。例如,笔者到大理州鹤庆县新华村的时候,发现很多外国人对银制饰品的制作非常感兴趣,拍视频,跟着艺人学,高价购买原材料等。这只是能见到的一个很小的方面,在暗地里,难以想象饰品的流失,制作工艺的流失会有多少。当然,这一现象的存在,与当地居民对本民族文化自觉意识不足有关系,但是当民族文化意识与现实利益相冲突的时候,在這样一个文化自觉意识还不足的地域中,当地部门政策法规的制定实施就成了必须。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强对少数民族服装服饰文物流通的调控和监督管理,依法严格把握少数民族服装服饰文物流通市场准入条件。相关部门对允许拍卖的少数民族服装服饰文物应当出具批准文件,对允许销售和禁止出境的少数民族服装服饰文物,应当分别做出标识。
3.2 非物质化传承
对少数民族服饰的非物质化传承,体现在服饰文化的传承和服饰技艺的传承两个方面。服饰文化的传承对象比技艺传承的范围要广一些,方法也可以更加多样化。
(1)通过调研做材料进行研究性资源文化抢救。深入民间调研是了解白族服饰文化很重要的一步,以文献典籍为依据,以笔记、录音、摄影摄像和数码等为手段,将不同的少数民族服饰形象及其背后的故事完整的记录,然后分门别类地以整理,进行个案分析,并使之固化为书籍、影碟、光盘等资料,对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资源最大限度的记录和保存,并使原始记录不断完善。这就要求财政部门出经费支持有关部门的调研,同时也要鼓励支持民间组织、学生社团的调研。
(2)举办“鉴宝”活动。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民族服饰以及饰品等,并不是能在博物馆找得到的,很多都是在民间艺人手中,他们很愿意展示自己的东西,但是不愿意通过博物馆的方式,或者是在一些普通老百姓手中,但是他们并未意识到这是很独有的饰品。“鉴宝”活动的举办,为私人收藏创建了一个良好的场所,提高民间收藏者交易的安全性,增强大众民间文化中“宝”的意识,也为相关部门对民间收藏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总之,“鉴宝”活动对于普及基本的民族服饰的文化知识具有积极的作用。
(3)举办民族服饰展。民族服饰的展演是展现民族服饰魅力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让本民族和很多游客了解到白族的服饰,在举办民族服饰展的时候再配以服饰解说,对于传承服饰文化会起到很好的效果。最后把服饰展演的实地录成视频光盘,上传到视频网站,出售视频光盘都是很好的弘扬民族文化很好的渠道。
(4)注重传统技艺的传习。民间服饰是属于民间的,传统技艺通过照片、书籍、视频是不能学到其精髓的,只有深入民间,和民间艺人言传身教,才能真正体会到民间服饰的魅力所在。在传承面临的问题部分已经提到民间传承人的流失是传承民间服饰一个很大的困难。幸运的是,白族扎染工艺已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对于这一传统技艺的沿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在服饰制作工艺上,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关部门应该着重对掌握传统少数民族服装服饰制作技艺的民间艺人进行培养和保护,关心他们的生活,鼓励他们带徒弟,传技艺,使他们得以完成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心愿,同时扶植、资助其传承者,保护好这些传承人。
(5)民族元素融入现代服饰。把民族元素融入服装设计中,是现代服装设计一个比较热门的方向。例如,2013年中国女装品牌销量冠军茵曼很多服饰都融入了少数民族元素,用元阳梯田设计T恤,品牌裂帛就是以民族服饰与现代服饰的融合为商机,有个绣花圆领短袖T恤,就是融合了白族照壁与白族服饰中的植物绣花元素。白族文化中,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元素,但是民族服装品牌创立道路还很艰难。相关部门应该多举办类似的服饰创意大赛,鼓励支持更多有创意的人加入到民族服饰的传承中来。
(6)民族服饰元素走进动漫。动漫产业已成为许多国家政府政策和民间资本广泛支持的文化创意产业,动漫产品是深受大众喜爱的文化产品。中国的动漫产业一直发展不太好,主要就是缺乏本民族国家特色,抓住这一契机,把白族服饰的元素带进动漫产业,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4 小结
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白族服饰是大理等其他白族聚居地区民族历史、文化和智慧的结晶,其蕴含的文化底蕴是滇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与其他文化支系共同构成丰富的中华文化。因此,保护、传承和发扬白族服饰文化意义重大。
在面对世界多元化的潮流中,相关部门应该对此引起高度重视,要建立一个更加有效的保护机制,让白族服饰文化在更大内得到保护和传承。同样,作为白族人民,应该拥有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为白族服饰文化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M].方国瑜.云南史料丛刊(第一卷)[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 樊绰.蛮书[M].向达,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61.
[3] 张世歆.少数民族服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营与保护——以云南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12(12).
[4] 周梦.少数民族传统服饰传承的现状与出路浅析——以贵州少数民族服饰为例[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