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对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的探索

2015-05-30曾健良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曾健良

【摘 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学校的一门必修课程。当前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与计算机的快速发展相比,显得相对滞后,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和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本文认为,对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进行改革是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让学生更好的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关键。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本课程虽然要在一学年的时间里完成学习,但还是经常会出现内容多、课时少的现象,特别是在上机实操的课时,尽管教学方式在不断的优化,但学生的问题还是不能完全得到解决。以下是对教学相关的几个事项的分析:

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的分析

本课程主要内容有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网络基础知识、多媒体等。有部分内容专业性较强,不少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提不起兴趣。对一些使用较多的应用,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得比较轻松,但操作往往又不是很熟练。有些内容,操作繁杂,学生在学习中因没有实际的切身体会,掌握起来比较吃力。这些问题都与教材统一,没有专业针对性,与实际、专业的应用联系不紧密有关。

2.教学对象的分析

(1)教学起点不一,给教学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我校的中职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域,由于地域经济文化的差异,学生在对计算机的接触和了解上也存在着差异。

(2)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学生受手机游戏、聊天等网络信息影响严重。现行的教学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不能运用有效的操作考核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掌握程度,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另外,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学生可以很容易接触到网络,更容易被外来的各种信息影响到课程的学习,因此一些自制力不强的学生上课不带课本,只带手机,上课交头接耳,不是讨论学习而是讨论如:网络新闻、微信等信息,把计算机课变成“微信课”,严重影响了学习。

3.教学方法的分析

(1)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方式一般都是(板书或课件)讲解→教师演示→(教师)上机辅导。所以在教学中存在着一种现象:教师在讲授知识点时,学生提不起兴趣;教师在演示操作时,学生又往往眼高手低,弄得教师在上机辅导时不得不反复回答学生相同的问题。这就使教学成了教师的独脚戏,教学效果也不好。

(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的目的除了简单的知识积累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上机实践也就成为教学中的重要的一个环节。普遍来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课堂是一个老师要负责几十个学生,甚至是合班课辅导上百人上机的情况。由于上课老师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对所有学生进行有效的针对性辅导。

二、教改思路

1.改革、优化课程,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1)《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自学能力为目的,使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在本专业的学习和今后在工作岗位上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

教师应该将教学目标分解成为包括若干个相关知识点或技能要点的子目标,根据这些教学子目标把教材的内容进行模块化,由此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筛选、并及时进行有益的补充。根据教学模块化这一思路,那么,计算机基础教育根据课程和内容可大致分为:①计算机基础(初级的理论知识),这个模块主要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文化。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汉字输入、计算机基础知识;②计算机技术基础(强化动手能力),这个模块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常规的计算机操作。教学内容主要包括Windows基本操作、Office办公自动化(Word、Excel、PowerPoint)基础操作,网络基础、Internet应用;③计算机应用(理论与操作相结合),这个模块要求学生能较深人的掌握计算机理论与操作知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Office办公自动化(Word、Excel、PowerPoint)高级排版和操作、计算机安全、病毒预防及相关专业的常用工具软件。

(2)教师要提高知识的实用性,各教学模块的作业和练习不能千篇一律,要体现出专业针对性,让学生学有所用。同时,教师要根据不同专业加入相应的专业常用软件的教学。如:会计专业的学生可相应的加入财务管理软件的实际操作。另外,教学目标设置也应根据专业、班级的教学实际区分对待,允许A级班级的教学内容高于大纲要求,B级班教学内容符合大纲,C级班教学内容基本符合大纲。通过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考核标准的细化、专业化,可以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点的能力,让教学循序渐进。

2.改革教学模式,实施分级、分层教学,差别对待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不同,应该多采取分级、分组进行教学,如:提高组和普通组。教师针对不同组别开展小组教学,从而避免一锅端,填鸭式的教学。对于提高组的学生,缩短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提供更多的上机操作时间。对于普通组的学生,适当加大学习内容和深度,给予方法的指导,让他们能做到举一反三。又或者是运用帮扶式小组教学,按优秀学生比例分配组成学习小组进行教学。通过实践,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有限的精力可以分配的更合理更有针对性,真正做到精讲多练、因材施教。

3.改革教学评价、考核机制,规范上机管理

(1)对学生的评价内容的改革,需要将学生上机实际操作的考核纳入到学生的总体考核评价中,评价内容应该包括:学习的精神面貌、小组合作能力、创新、解决问题能力等。评价方式可以通过“评价表”形式让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综合评价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对学习重视起来。如:每完成一个学习任务,让学生用“评价表”对各自的作品进行点评、评分,让学生在别人的点评中发现问题,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2)对学生的考核方式的改革。我校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考核中加入了两套考试系统,分别是计算机统考考试系统主要是针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另一套是计算机等级证考试系统,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目的是让学生具备计算机等级证、相关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的双考核机制能使学生把计算机学习和上机操作都重视起来,而且考核内容也能做到更全面、更科学。

(3)学校要规范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教师要严格执行《学生上机守则》,将手机游戏、微信等不良的网络信息屏蔽在机房之外,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将过程教学法落到学生学习的实处。

4.改革教学方法,运用任务、游戏驱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1)在新教学模式下,教师可充分运用互联网,将相关的教学内容以视频、微信、微博、Q群、网站等方式,在课前就提供给学生了解和学习,为学生安排好课前任务,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预习形式还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教师设计合适的小组任务,让学生互相分工合作,共同准备学习材料。教师通过互联网及时接收学生在预习中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的计划。这就使学生的预习不再是单兵作战,而是同学间、师生间的多向互动,让教与学从第一步开始就相辅互承。如:在讲解图文混排前,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为制作一份班刊收集自己需要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在不断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学习热情,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游戏中的目标驱动原理能不断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征服欲望。因此,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和任务转变为教学比赛活动。如:教完画图后,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机主题绘画比赛,让学生施展自己的才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同时,可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教指法时,可选取加入一些打字游戏,并进行例如英语记单词、成语知多少的打字比赛,这样使得学生既强化了其他学科的记忆,也有助于本课程的知识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和专题式相结合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