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

2015-05-30刘会娟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运用信息技术

刘会娟

【摘 要】在新课标、新理念的环境下,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中,我们发现在实际教学目标、改进学习方式,对教学条件的使用上都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运用;小组合作;策略;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教学已成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新途径。

一、信息技术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

教学过程的实施当然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一般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策略、学习实际来进行灵活安排。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一般教学过程如下:

1.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这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基本的层次。教师利用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形象地演示教学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影片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等。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法时,首先利用计算机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如:解决37+18的计算方法时,我们又利用计算机可以任意拖动图像的功能,给学生出示了37只小鸡,和18只小鸭图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尝试自己能否找到计算的方法:有的学生先从37只小鸡中施2只小鸡到小鸭中,使18只变成20只,再和35只合在一起即:18+2+35;有的学生从18只小鸭中拖3只到小鸡中,使37只变成40只,再和15只合在一起即:37+3+15;还有的……。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使计算机代替粉笔、黑板等传统教学媒体,实现传统模式所无法实现的教学功能。

2.小组合作 探究实践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制定相关性的研究性学习任务,使学生充分了解到电脑其实只是一种工具,是同学们的小助手,可以帮助我们完成一些具体的工作,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的学习,养成大胆求知、勇于探索的好习惯。例如:数学中平移与旋转介绍的就是生活中的现象,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讲是十分陌生的,我们就利用摄像机摄取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让学生观察,把学生的视角从课内扩展到课外,把学生放在现实情境之中来认识概念,增加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看到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二、信息技术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对策略

1.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要通过学生间的互相交流,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建立起探索性的个性化的主体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些小组的组建军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有的老师只是简单根据座位的安排,同桌或前后组合作,而不顾及学生的性格、学识、能力等因素,小组中有时只是一两个学生合作,那些学困生坐着不说。我在组建合作小组时,将小组成员控制在4-6人之内,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由组合,结合哪些同学演示文稿操作水平高些、哪些同学富有创意等方面的能力知识水平进行更加合理的调换搭配,更有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提高合作效率。

2.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标准倡导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信息技术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思想的贯彻一样,我们必须牢牢抓住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虽然小组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才是真正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教师要参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创作中进行引导、点拨,真诚地和学生探讨问题,对一些小组在合作过程中产生的好的点和好的想法及时进行鼓励支持。只要教师给小组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展开合作学习,使人人都有表现机会,就会撞击出许多意想不到思维火花,让学生体会到小组合作的乐趣和带来的成功感受。

3.形成正确的评价,培养良好品质

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参与者不仅充分表现自我,而且在与他人相处中学会接受他人、欣赏他人、取长补短。

我在合作小组评价方面采用“综合评价”,引进竞争机制和激励评价。小组合作学习对于组内成员来说,是他们之间的合作,但对于组与组之间来说,还必须有竞争。因此在“综合评价”中我设置了两部分的评价体系,一是组内之间的评价,组员间能否互相激励,互相促进,以团队为整体。二是组与组之间的评价。成立合作小组的最终目的就是在发挥团队协和的基础上,以最优异成绩完成任务,因些小组合作的作品优劣就成为组与组之间评价的核心。

三、信息技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实践思考

1.信息技术的应用要为教学服务

计算机只是一种教学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只是一种教学手段,不能用来代替教师的作用和学生思维,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或不科学地利用多媒体,会使学生产生思维的懒惰心理,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有教师在一年级“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课件上设置了很多口算题,每题都有精美的图案背景,点击还会出现声音及以动画形式展示答案,这样的训练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视觉干扰,达不到训练目的。因此,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教材和学生的特点,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

2.利用信息技术要传承“做”的直观教学

“有了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不能丢弃传统教学手段”。小学生学习数学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经验性学习,经验的获得大都靠亲自实践操作实现,没有大量的直接经验的积累,感知成为蜻蜓点水,表象无法在大脑中建立。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学生身边有很多的这样形状的物体,书本、文具盒等等,不宜让学生从屏幕上观察物体,找出特征,而应用身边的长方体模型,效果更好。而在教圆柱体的体积时,如果用直观教具模型推导圆柱体体积公式,将真圆柱体切割拼成长方体,没有原来的真圆柱相对照,学生找出长方体的圆柱体之间的关系比较困难,如果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而原来圆柱体的地方留下一个水印,这样便于学生对照,通过比较学生直观地看到圆柱体与长方体之间的关系,高没变,体积没变,底面的大小也没变,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从而根据长方体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体体积公式,两种不同的演示比较,使用多毁媒体演示的效果要好得多。

小组合作学习给个体提供了与他人合作的最好机会,能及时学习如何在群体中保持个人独立性和创造性的绝好机会,也给个体提供了学习如何利用小组的优势完成自己学习任务的机会。尤其是在信息技术中的网络信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更能发挥它的优势,实现小组成员之间远程合作,最终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运用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作文评改“五步曲”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