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

2015-05-30刘冠男林芳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道德情感培养大学生

刘冠男 林芳

【摘 要】大学生是社会中的活跃群体,由于自身的道德认识与自我认识的特殊性,其在社会中所表现的行为与活动也有其特殊的影响与作用。本文针对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的需求和方法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道德情感;大学生;培养

一、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个人道德意识的构成因素。指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长期的实际生活体验中,对现实的道德关系和自己或他人的道德行为等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等心理体验。

在个人的道德品质构成中,道德情感具有三种作用:①评价作用,即能以某种情绪状态,表明某种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是否具有正当性和合宜性;②调节作用,即能以某种情绪倾向,强化或削弱个人对某种道德义务的认识和实践;③信号作用,即能以特有的情绪形式如表情、动作,向他人传递其道德行为价值的信息,或从他人的某种情绪形式获取自己道德行为价值的信息。个人一旦对某种义务和行为形成道德情感,就会积极地影响其道德选择。某种道德情感一旦扩展为社会性的情感,也就会程度不同地影响社会道德风尚。

二、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

1.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与道德培养的重要性

大学生是社会中的活跃群体,由于自身的道德认识与自我认识的特殊性,其在社会中所表现的行为与活动也有其特殊的影响与作用。大学生的人格修养与道德情感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其社会体验的特殊地位,其对社会问题的反映更加明显、纯粹。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一个根本问题。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受到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明显增多。目前,在一部分大学生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的思想问题:有的正在信仰迷信、理想信念模糊,有的社会责任不强、团结协作意识较差,有的艰苦奋斗精神不足、心理素质脆弱,有的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影响较深。

大学生接触新事物多,信息面广,思维敏捷。这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探索新途径、研究新方法,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感和实效性。研究大学生的行为特点,探索大学生思想认识与环境变化的内在联系,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确定合适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活动。网络技术等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给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带来了深刻影响。这既给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要根据大学生接受信息途径发生的新变化,全面加强校园网建设,善于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传媒,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机融入其中,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主动权。

2.道德情感培养的一般原则与要求

大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的原则是经过反复实践检验形成一些规律性认识,它来源实践又高于实践,既以大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的实践为依据,又对大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的实践进行提炼和升华,使之上升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准则,从而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因而,在大学生道德情感培养过程中,我们应遵循这些原则:

(1)方向性。道德情感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有着鲜明的阶级性。因此,任何道德情感的培养都是有目的、有方向的。

(2)示范性。道德情感是一种态度体验,容易被共享和感染。因此在大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的过程中,通过发挥先进典型和教育者自身的榜样作用,利用榜样人物的言行,把抽象的道德情感规范具体化、人格化,使教育富有形象性、感染性。

(3)层次性。每个大学生先天条件不同及后天影响自身努力的因素不一样,导致了他们道德情感上的差异的存在,不能“一刀切”、“一锅煮”。

(4)实践性。要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全面研究大学生的道德情感状况及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使实践具备科学性、针对性和说服力。

(5)渗透性。道德情感培养要遵循道德情感 “综合影响”形成和“渐次发展”的规律,要让其融入到日常具体工作中去,同时融合各种教育因素及中介,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循序进行,这样才能做到针对性和有效性。

(6)主体性。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激发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要求,培养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将道德情感的内容转化为大学生的自我要求从而实现由教育向自我教育的转化。

3.道德培养的方法与形式

(1)榜样示范作用,以理服人,在客观情境中潜移默化。

(2)坚持关注并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让学生在良好的自我认识中,接受社会,思考社会,创建社会。

(3)关注学生的自尊感与责任感。两者是学生面对社会的最基础人格需要。

(4)组织感恩教育,以轻松活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让学生在这些基本的人格培养中建立其更加立体化的人格意识。

(5)组织文化形式、宣传活动。让学生成为主角,在实践中自然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文化形式多样,符合大学生的审美价值,并且跟上时代潮流。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5

[2]王丹玲,孙丽丽.道德情感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

猜你喜欢

道德情感培养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语文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探讨
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道德情感的培养分析
组织中代际管理系统的构建
组织中代际管理系统的构建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康德道德情感思想对当代高校生态德育的启示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