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普通本科高校“三风”建设实践

2015-05-30王璐

东方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实践

王璐

【摘要】高校的“三风”建设主要指“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民办普通本科高校相对于公办普通本科高校而言,建校历史较短,教师流动性较大,学生生源大多为三本层次,“三风”建设更应根据自己的校情进行建设实践。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是重庆第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高校。根据建设目标,学校进一步加强“三风”建设,实施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三风”建设卓有成效。

【关键词】民办普通本科高校;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三风建设”;实践

高校“三风”建设是学校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学校端正办学思想,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育人环境,培养合格人才的一件根本性大事。“三风”建设对于民办普通本科高校来说尤为重要。重庆地区原有独立学院七所,分别是原西南大学育才学院、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四川外国语大学南方翻译学院。2013年4月,原西南大学育才学院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成为重庆市第一所获得批准转设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2013年初,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应用技术型大学战略研究试点高校之一,正在积极创建西部领先、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应用技术型大学。近年来,学校围绕发展目标,增强学校凝聚力,凝练教师队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三风”建设工作卓有成效。

一、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三风”建设目标

(一)建设“校风优”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

校风建设是高校“三风”建设中的根本。学校坚持坚定政治原则,着力抵制各种不符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错误思潮侵袭;牢记宗旨意识,着力解决民主意识不强、深入基层不够、办事推诿拖拉等问题;坚持低调务实,着力解决文山会海、重办学规模轻内涵发展等问题。

(二)建设“教风优”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

高品质的教风既能推动优良校风的形成,也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育。学校强化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着力解决职业情感和职业道德淡化、只教书不育人等问题;加强教师学识提升,着力解决民办教师不思进取、工作积极性不高、教学水平停滞不前等问题。

(三)建设“学风优”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

高校大学生应是国家新一代青年中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代表,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学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着力解决入党动机不纯、示范性不强等问题;严格管理,强化诚信教育,着力解决大学生贪玩惰学、纪律涣散、考试舞弊、论文作假等问题。

二、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三风”建设措施

(一)统一思想认识,转变工作作风,加强校风建设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充分认识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校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学校多次组织中心组切实学习好、落实好《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认真开展各级层面的宣讲和学习,使学校从上到下在校风建设工作上迈出重要一步。

1.加强协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学校行政机关部门每三年进行一次竞聘上岗,选拔优秀人才,不断提高薪酬待遇。2015年3月全校还正式实施职员制级别制度,有利于管理队伍的稳定,及时有效的解决了教职工最关心的发展问题。全校制定全年工作要点推进日程表,行政部门分学期制定主要工作的推进日程表,并下发二级学院,认真组织落实各项工作。学校还制定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加强了部门间的考核和评价,减员增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机关部门全面树立起为全校师生服务的管理理念。

2.管理透明化、公开化、民主化

学校转设后,跻身全国39所应用技术大学行列。在制定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规划时,除邀请国内专家和上级主管部门领导提出专业建议外,更是召开了各二级学院党政一把手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使全校师生有更多的机会关心了解学校发展的状况,纷纷献计献策,增强了学校凝聚力。学校设立有校级领导公开接待日,了解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心中的渴求。校级领导和各级管理干部深入教学第一线,年平均听课近700人次,进一步了解学校日常教学运行。学校领导和各级行政管理干部周末和假节日带头值班,加强校园安全管理。领导干部的深入基层,给广大教职员工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有效的调动了其他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重视教学管理,铸炼教师队伍,加强教风建设

教风是教师的德与才的统一表现,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是教师道德、才学、作风、素养、治教的集中反映。教风是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学生起到熏陶、激励和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此,教风建设是我校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是我校教风建设的重要目标。

1.重视制度建设,强化教师管理

学校制定了教学、科研、人事等系列管理制度,并汇编成册,印制有《教学管理制度汇编(一)(二)》《科研管理制度汇编》《人事工作管理制度汇编》等。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修订。每年新进教师报到后,进行新教师入职教育,专门为他们进行教师行为规范、教学事故认定办法、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和年度考核、职称评定晋升等系列管理规定的宣讲。

2.建立科学有效的师生教学信息反馈机制

学校各大教学楼设立有教学质量监督电话,每学期开展一次网络评学评教活动,有效的搭建了师生教学反馈沟通平台。学校组建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教学督导员队伍,除日常听课外,更是有针对性的对新进教师、外聘教师和职称晋升的教师进行跟踪听课,全年听课1400余人次。学校重视学生教学信息反馈,每个教学班均设有学生教学信息员一名,共有学生教学信息员400余人,成立了学生教学信息站10余个,每月集中搜集一次教学信息。另建立有学生教学信息员QQ群,及时有效了解学生反馈的教学意见和建议。

3.强化考核,选拔骨干,稳定队伍

学校建立有完善的考核体系,对教师进行德、能、勤、绩的全面考核。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工作作风作为最重要的考核指标,与教师续聘、评优评先和职称晋升挂钩。为让教师扎根教育事业,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2014年起,学校实行“青年教师择优培养资助计划”,从不同对象中选拔“英才教师”“青年骨干教师”“青年新秀教师”,每月分别给予2000元、800元、300元的资助,并辅以考核标准,有效了激励了青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4.鼓励教师提高科研教改水平

为提升学校整体科研水平,强化学校内涵建设,学校制定了《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科研奖奖励办法(暂行)》《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科研教改成果认定办法》,旨在奖励科学研究成绩突出的中青年教师及教育工作者。除科研奖励,学校每年立项校级科研教改项目20个,每个项目资助经费1万元,每个项目可有5名中青年教师参与,每年可以有100名中青年教师参与到校级的科研教改项目中来,为中青年教师积累科研教改经验和成果提供了基础保障。仅2014年,全校中青年教师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3篇,主编教材6部,入选12届全国美术作品展1件,获得市级以上科研课题立项7个,科研奖励经费近200万元。学校建立有“学风建设”网站,成立由学风建设领导小组,设立有学术不端举报监督电话,每年认真组织新进教职工见习期培训和岗前培训,学习教育部关于学术道德的相关文件精神和学校科研教学管理文件。学术委员会对每年的科研成果进行评审,无一例学术不端行为。

(三)重视人才培养,强化思想教育,加强学风建设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成为微笑学风建设的首要任务。

1.加强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培养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培养、教育和管理,加强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的思想教育工作,以培养高素质党员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通过建立“党员服务岗”“党员先锋岗”等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2.开展各类教育活动

从新生入学开始,围绕学风认真抓好入学教育、军训教育和巩固军训成果教育。通过组织新生写出军训总结、制订大学生涯规划、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召开“怎样过好大学生活”主题班会等活动,对新生进行学习方法、学习目标和成才教育。引导新生转变角色,尽早适应大学生活。在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中,采取举办“名师讲座”、学习经验交流会、宣传优秀校友成功事迹、开展“我为什么学习”为主题的反思教育等系列活动,重点帮助学生认识养成良好学风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毕业班学生,注重将择业观教育、文明离校教育和就业指导贯穿学风教育始终。着力营造以学风建设为己任,争做优良学风实践者的浓郁氛围。

3.强化学生行为管理

制定了《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学生校园文明行为规范》、《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学生管理规定》、《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学生违纪处分规定》等具体办法,使规范学风管理,做到有章可循。采取“周日晚点名”、辅导员、学生处查课、设立学风监督岗、严格课堂考勤、检查学生晚归、清理学生校外租房等系列举措,切实加强学生日常行为管理,促使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位。围绕“学风”建设,每年四月在全校开展了学风建设月活动和治理整顿校风校纪的创建和谐校园活动,加大了对校风校纪中不良行为的惩治力度,有效遏制了酗酒滋事、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等不良现象,促进了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养成。

4.改进学习环境管理

以主题团日和主题班会为载体,通过“学风建设承诺签名”、“创建优良学风班”等活动形式,广泛开展争创优良班风活动。在学生干部选拔和使用上推行“学习成绩一票否决制”,引导学生干部成为学习的“标杆”。在各园区以学院为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单位(牵头学院),开展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实行园区辅导员、辅导员入住学生宿舍和学生工作干部深入学生宿舍制度,在学生宿舍设立“党员工作室”,划分“党员责任区”,建立“园区学生自律委员会”,开展“文明宿舍”、“安全园区”、“和谐园区”创建等活动,优化园区和宿舍的学习生活环境。针对学生特殊群体,采取“三项行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勤工助学岗位,发放国家助学金和学校困难补助,实施关爱行动;对行为习惯差,学习有困难学生,采取辅导员谈心,结对子,开展“一帮一”的帮扶行动;对心理有疾患的学生,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教师分别进行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落实援助行动),将学风建设与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拓展学风建设途径,为创建优良学风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5.树典型,学模范,加强宣传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师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身边同学的榜样作用也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实例。学校充分发挥校报校刊、广播、电视和校园网的平台作用,采取广大师生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宣传师生的典型事迹。学校专栏宣传获得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学校奖学金获得者,以及重庆市先进个人、先进集体,重庆市优秀大学毕业生。在全校形成了勤奋好学、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2014年学校通过微博投票的形式评选了“我最喜爱的老师”“我身边的学霸”“感动校园人物”等,坚持典型引路,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高校的“三风”建设彰显了高校的特质和办学理念。民办普通本科高校虽然建校时间不长,但更应重视“三风”建设。民办普通本科高校“三风”建设是提高人才质量、引导大学塑造良好形象、优化育人良好软环境、构建和谐校园和促使其内涵式发展的正能量。对提高民办普通本科高校教师教学水平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提高民办普通本科高校软实力,推动学校获得长远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任波:“论高校三风建设”,《重庆城市管理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猜你喜欢

实践
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究
会计预算控制现状及方法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