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文学叙事与历史叙事方式之关系

2015-05-30李晶

作家·下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相互影响叙事方式

摘要 叙事主要表现形式在“历史”和“文学”间的区别和联系一直是学者争议的焦点所在。本文试围绕文学与历史二者之间的关系来探寻它们在叙事方式方面的相互关系,主要是通过对历史叙事和文学叙事的不同点进行较为详细的梳理,从历史哲学的演变过程和历史概念的双重性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回顾西方思想史中新历史学者观点,探讨文学和历史在虚构方式、叙事趣味上的相同以及言说内容、叙事特征上的差别,进而指出历史叙事和文学叙事的区别与重合,为文学研究提供更新且更广阔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关键词:历史叙事 文学叙事 叙事方式 同源性 相互影响 相互渗透

文学和历史在常人看来,应该是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这是因为一个是纯粹的虚构,而另外一个则是真实的记录;一个遵循审美领域的游戏规则,而另外一个则必须是严肃的科学的。那么,文学和历史这二者之间的一假一真,一虚一实的特征,已经能够让我们窥探到二者之间的区别了。具体来说,人们对于文学和历史的区别态度的这种常识,往往是建立在预设观念基础之上的,即文学给出的是一个也许根本就不存在或者出现过的虚拟世界,而历史则给出的是发生过的真实的人物和事件。尽管如此,我们要明白,本文中仅仅是从叙事方式的角度来分析文学与历史之间的关系。但是,我们从这个角度来比较二者的话,的确会发现两者间的差异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小很多。

一 历史和文学的际遇分合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文学和历史有着同样的发展源头,那就是上古的传说和神话故事。这实际上就是人类最早的叙事方式,即从口头记录到文字记载。对于传说和神话,人类的认识差距是比较大的,有人认为是虚构和幻想,有人则认为是真实历史。比如说,中国最为著名的古代传说,即三皇五帝的传说,我们的很多祖先都把这些当作是人类的历史来看待与对待,但是,到了顾颉刚这一时代的时候,以他为代表的古史辨派则认为这些上古传说仅仅是古人的杜撰而已,是凭借着自身丰富的想象力而创造出来的。直到今天,我国的史学界又开始认为那些上古传说是一种历史叙事的原始形式而已,并非古人的凭空想象的产物。

而到了孔子所处的历史时期,他所修订的《春秋》著作,则是儒家的经典之作,而且也是代表著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的历史面貌,它暗喻着古代中国人的历史意识开始逐渐地苏醒过来并慢慢积累和形成起来。而且,他的这部《春秋》发展到后来,还与《礼》《易》《诗》《书》并称为儒家的五经。应该说,孔子的这部《春秋》,其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它保留了辨别人世间是非善恶的能力,延续并代表了历史的价值谱系,这就是诗亡而春秋在的含义。

孟子推崇《春秋》,并不是因为它对事件和人物的记录,而是它在历史叙事中存在的儒家观念和价值判断。而荀子认为《春秋》《礼》《书》是历史叙事,而《诗》则是文学叙事,前者在事实的基础上增加价值判断,后者主要表达了思想情感,透露出历史叙事和文学叙事的差异所在。在秦汉后这种差异没有在经学语境中得到发展,反而忽略了言说和功能上的差异,二者的文化功能和文本差异被遮蔽了。

由于政治原因,到了魏晋六朝时代,原来一体化的意识形态随着社会变化而消融,先秦时期已经成型的文化得到再次发展,并按照内在的逻辑铺展繁衍开来。人们破除思想禁锢从而使各种学术观点得到自由发挥,给各种文学带来空前的发展机遇。其中曹丕首先提出“四科八体”学说,陆机随即举证“诗缘情”,这些都是对各种文体和文学的独特性有着清醒的、不同寻常的理解。

而后宋文帝确立文、史、玄、儒四门学科,代表着历史和文学成为并立的两个文化门类,文学在文人心中得到独立的地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将“历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这个时期,科学已经占据文化的主导地位,同时也是学科门类按照科学划分的时期,历史和文学就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被定义出来。20世纪后人们对先前制定的学科规范开始产生质疑,认为历史和文学并无差距,大家本为一家。

二 历史和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

在文化史上,历史和文学一直处于相互影响的状态中。这种影响是长期巨大的,伴随着历史潮流一路走来。

1 文学对历史的影响

在文化史上,影响历史的文学是潜在的、无意识的。春秋时代文章虽然有大义却没有文学色彩,在修辞上是政治性而不是文学性的。两汉时期的文章可以看出是叙事类的文学作品,拥有完整的、生动的、戏剧性的故事情节,丰满的人物性格和后世的小说可以相媲美,当时的历史迎合了人们对文学的要求。文学想象让人们把握了纷纭复杂、难以理解的事情,文学想象将人物和事件戏剧化、简单化、无序现象有序化、零散事件整体化,于是一切都变得层次分明,容易理解了。

中国古代史学家擅长用人物间的纠葛作为历史大事形成的原因,历史人物和事件事实上要复杂很多,这样处理让故事有头有尾,事件原因清晰可见、人物形象鲜活,个人恩怨和好恶成为事件发展和形成的动力,这就是文学叙事的传统原则。从观念层面看史学家不接受和不承认历史叙事来自文学叙事的影响。西方学界自20世纪以来,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想以及反思现代话语构建,史学界承认文学性对历史叙事影响的重要性。

2 历史对文学的影响

历史叙事源远流长,尧舜时期就有专门史官,周朝以后留下丰富的历史典籍,所以古代有比较发达的历史体系。但是叙事文学地位一直比较尴尬,在宋明之前游走在文学的边缘地带,没有引起应有的足够重视。历史叙事和文学叙事在当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在人们心中所有关于事件和人物的陈述和记录都是历史,或者是历史的补充,从而忽略了文学叙事。当时还没有建立起文学叙事评价以及概念系统,文学叙事被掩盖在历史叙事的标准中。关于虚构的观点,到明清后才逐渐清晰成熟起来的。明朝人承认了虚构文学的合理合法性,标志着评价文学叙事有了一定的标准。

在西方文学思想史上,历史叙事和文学叙事的评判标准和中国人有很大差异,从亚里斯多德、柏拉图时代就形成追问真相的冲动,在构建知识话语中总以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为目的。西方人认为哲学、历史、文学等天文学科和化学、物理、地理、天文等自然学科相同,都负有揭示真相的责任,它们间的区别仅在于所面对的对象不同罢了。

三 在歷史叙事和文学叙事之间

尽管历史叙事和文学叙事存在着长期渗透和共同起源的关系,后现代哲学、历史学都在不遗余力地凸显文学叙事和历史叙事的相同性,强调历史叙事的文学性,但是二者之间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和根本性的差异。到目前为止,历史叙事着眼于军事、政治等重要的历史事件,而文学叙事则取材正在发生和已经发生的生活事件,在写作和取材过程中,作者的个人体验和经验比较重要;就处理材料而言,文学叙事研究的是生活场景、世态人情的体验,历史叙事研究的是作者对历史潮流变化和社会变迁的感受;文学叙事让人们精神的幻想得到满足,因此特别注重感情的独特体验,历史叙事是让集体想象得到满足,比较注重历史事件;以上差异指出文学叙事和历史叙事之间存在很多相近或者相似处,但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他们都是独立存在的,不能混为一谈。后现代主义的语境和哲学阐释反思历史的价值在于,将现代性神话进行历史客观化,承认发生过的事和人的历史文本型和不可还原性,但不能够将文学叙事代替历史叙事。

关于历史题材中的文学叙事作品,让历史叙事和文学叙事之间的关系更加特殊更加复杂。这是一种在历史叙事和文学叙事之间的叙事方法,它受两种叙事方法的制约,同时又要尽力摆脱两方面的束缚。一方面要符合叙事的规则,逼真生动地刻画细节以及深厚丰富的感情体验,另一方面作品要根据时间的真实性而不能虚构假设。一方面要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进行叙事,来证明文本的历史题材,另一方面作品必须包括想象虚构成分,来证明文本是文学而非历史。这样历史题材中文学性叙事的地位就比较尴尬。在后现代语境中,这种尴尬的局面被打破,叙事中允许含有一定虚构成分,凸显出历史题材文学性叙述的重要性。

我们进一步研究理解时,发现历史这个词的含义更加丰富。历史的形态有两种:一种是历史学家按照各种材料用文字研究历史,体现了人们对过去岁月一种认识,称之为“历史意识”、“文字历史”或者“历史认识”,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史学”。另一种是记录人类生活的实际过程,称之为“历史存在”、“历史文本”或者“现实历史”,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史实”。“史实”是客观存在的,“史学”是主观确立的,双重的历史概念是意识与物质、主观和客观等在人类对过去事物的认知和反应,显示出抽象和具体的状态。历史不但是实际历史,也包含着思想历史。正因为历史资料、事物和记忆的不完整性,很多人对其真实性提出质疑。

文学叙事和历史叙事在虚构方式和叙事趣味上属于同类,存在着多层面的联系,一方面历史叙述和文学叙述相互补充,文学中的历史材料和历史文学成为史学家的旁证;另一方面,文学是历史的产物,评论和创作都不能离开历史和现实在生活素材、思想观念、时代潮流方面的相互影响。历史和文学的亲密关系影响着文学创造和文学评价。从创造的角度来看,什么样的文学代表着什么样的历史观,文学作品如果缺少历史眼光,往往很难挖掘出有深度的题旨;从评论角度看,作品要放在文学历史中进行全方位比较,历史主义不仅是风靡一时的流派,也是被大部分公众认为是深度批评应必备的基本观念。“史诗”这个名词蕴含的意义,代表中外学者对文学史的看法,也从另一个角度解读、确认了历史叙事和文学叙述的关联以及重要性。

四 结语

叙事一直在文学和历史间徘徊着,从科学角度看,似乎处在比较尴尬的地位,其实这种左右有难的境地,在某些方面显示出它强大的优越性。文学和科学是遥遥相对的两极,而历史在两者间存在。文学性叙事和历史行叙事的诸多关联和相似点,让文学文本、历史文本、史学家和作家常常感觉很难辨别清楚。这种有关联的相似性,让两个学科完美地合二为一,其原因在于,“可能性”是文学叙事比较感兴趣的表述对象,而历史对“可能性”没有兴趣,只对具体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一直在评价历史叙事在表述真实的事件,小说在寻找想象和真实的成分。历史叙事和文学叙事就在相互融合与不断冲突中长期共存着,让述史和述事成为结合在一起的多元化精神世界,用各不相同的形式存在于史学和文学空间中。

参考文献:

[1] 高萍:《论历史叙事对文学叙事的影响机理》,《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2] 李桦:《论历史叙事与文学叙事之关系》,《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年第24期。

[3] 程新雅:《新闻叙事与文学叙事的界限与融合》,《芒种》,2013年第19期。

[4] 陈新、江睿杰:《真与用:关于历史叙事与文学叙事的问答》,《江海学刊》,2011年第5期。

[5] 盘晓日:《在历史与文学叙事之间》,广西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

(李晶,西安文理学院教育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相互影响叙事方式
目标激励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及相互影响
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的叙事策略分析
声乐作品与声乐演唱的关系探究
地价与房价的相互影响关系
再论中国琵琶的起源及发展
试论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
电影《千万别丢下我》的叙事学分析
从《夏洛特烦恼》看青春片叙事方式的走向
《沉睡魔咒》的后现代主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