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阅读起点,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2015-05-30于化杰
于化杰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与学生的成长关系密切。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找准学生的阅读起点,在读书的过程中注重方法指导;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运用有效的阅读策略。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 阅读能力 读写结合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促进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渠道。
一、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生阅读的自觉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人。可是,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课堂中,更多的是教师“牵”着学生向前走,教师成为课堂中的“语霸”,教师控制着课堂的时空和节奏,学生只是“应声虫”,没有思考的空间。这样的课堂看上去很热闹,但却是低效率的。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切不可喧宾夺主。教师作为阅读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要给足学生阅读文本的时间,给学生提供感悟文本的机会,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这样,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能够得到真正的落实。
二、找准阅读教学的起点,增强阅读的实效性
教学的起点简单地说,就是我们每一堂课的教学从那里开始。阅读教学,对于许多老师来说,首先遇到的不是“怎么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的问题。拿到一篇课文,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根据年段目标和课文特点,把语言训练点、方法习得点、能力培养点弄得十分明确,并能在教学过程中很好地体现出来。就小学阶段来说,主要培养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的能力。这是语文的综合能力,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如低年级侧重在通过朗读和借助图画阅读,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学习积累词语上。中年级通过朗读、默读,合作交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体会表达效果;在大量阅读中提高感受和理解能力,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高年级进一步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能体会词句含义、感情色彩及表达效果;揣摩文章叙述顺序,领悟表达方法;学习根据需要,通过快速浏览,搜集和处理信息;学习探究性阅读。但是,感受、理解、积累、运用的能力不能割裂开来,逐一培养,而应既有所侧重,又能整体推进。
三、运用阅读教学策略,增强阅读的有效性
1.在教学过程上,尊重整体性原则
“整体——部分——整体”是最基本的阅读教学流程。先是初读课文,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交流初步感受,提出问题、困惑。再是深读课文,沉浸其中,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把握文章主旨,感悟做人之道;同时抓住典型语言信息(如内容精彩之处,语言运用经典之处),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并积累语言。按下来,走出文本,思考受到的启发,揣摩文章的写法。最后是适度拓展。如开展相关阅读,进行灵活多样的小练笔。我们既要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又要针对不同课型、不同课文,探索简约、有效的教学模式。
2.在阅读技能训练上,要加强朗读、默读、诵读
朗读,首先是读正确,即读准字音,包括生字、轻声、儿化、变调等,还要重视纠正地方音;要做到不添字,不丢字,不颠倒、不破读;读出长句子中词语之间的停顿和段落之间的停顿。在每篇课文的朗读中,要体现这样的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的过程:由读得不完全正确到读正确,读得不大通顺到读得通顺、流利,读得平淡到读出感情。
默读,在日常阅读中最有用。在学生有了一些朗读的基础之后,就要加强默读训练。默读要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要在逐渐提高默读速度的同时,指导学生逐渐学会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把读和思,把阅读和获 得个人感受、提出疑问结合起来。
诵读,特别适用于古诗文的理解,读出语感、情趣和韵味。
3.在阅读方法上,既要重视精读,又要重视略读和浏览
精读,要坚决摒弃离开语言文字进行繁琐的内容分析,注重整体把握,重视对文章精髓的把握和总体感受,对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因此,阅读教学要从整篇入手。无论哪一学段,什么样课文,都要重视整体感知、自读自悟、个性化感悟,重视阅读后感受,切忌肢解课文。只有整体把握是不够的,还要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联系全文,抓住少量重点、难点、精彩的句段,引导学生理解、揣摩、内化、吸收,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不断提高分析概括和品味积累的能力。精读教学还要重视引导借鉴,从读学写。由词句到语段到篇章,不仅要抓理解,还要抓表达。还要引导学生发现表达的特点、闪光点,鼓励他们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迁移、运用。
略读,即粗略的、不进行探究的阅读。这种阅读方法旨在通过比较快的阅读,粗知文章大意。略读更接近于平常读书、读文章,以了解大致内容为主要目的。略读能力要从三年级开始培养。
浏览,指大略地看。多用于平时消遣性阅读,如读报、看杂志、上网,以增加知识、见闻。浏览一个重要目的,是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根据需要快速地看,可以先看标题,再看正文;可以一目十行进行跳读,与需要无关的略去不看,相关的比较认真地看,并对信息进行处理、加工,为我所用。
四、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要俯下身子,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学习,做共同学习的大朋友,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和力。要在学习中进行指导、引导、辅导。教师要导读、导学、导思、导练。比如,对于重要的学习内容,如果学生忽略了,老师要提醒学生予以关注;对于学生理解不准、理解不深的重点、难点,老师要作为问题提出来,和同学共同探讨;对于尚未意识的学习方法,尚未养成的学习习惯,老师要引导发现、习得;对于应知而不知、讨论交流后仍理解不到位之处,老师要做到必要的、精要的讲解。教师的示范、讲解也是一种指导,能积极地影响学生由接受走向发现。教师的导,要落实到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渐生成,逐渐建构,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建构知识、能力、方法、习惯。
五、重视读写结合,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读好课文。做到读有要求,读有层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悟情传情,培养语感。学景的文章,要体味如何借景抒情;写事的文章,要体会如何记事传情;写人的文章,要感悟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
要引导学生读中悟写,从读学写,加强读写的联系。不要把阅读仅仅作为理解内容的手段,还应把阅读和品词品句、揣摩表达作用、学习文章写法结合起来。否则,是跛脚的阅读教学。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老师的主导作用不是给学生“鱼”,而是教会他们怎样“渔”。让学生尽可能多读书,拓宽阅读的视野,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掌握会读书的本领,为终身读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果我们能正确地确定阅读教学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科学合理地落实阅读教学全过程,给学生广阔的阅读空间,那么,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便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