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策略分析
2015-05-30杨静
杨静
摘要: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下,培养学生模型思想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数学相对其他学科略显乏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生动形象化的理解与掌握,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为学好数学这一重要学科创造了条件。主要针对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有效策略,以期能够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促进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模型思想 策略
一、前言
数学模型思想是指将数学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运用数学理论知识找到两者之间的各种关系,并应用数学概念及性质等使数学知识形成相对的数学模型,进而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思想。但是,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在课堂上一味地讲解数学知识的验算流程,忽略了培养学生将数学应用于生活的能力,限制了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建模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单一
现阶段,部分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并未严格按照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单一的教授学生数学知识的验算流程,忽视了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在课堂上,仍然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情境,教师只是通过教材直接将数学知识的相关理论方法教授给学生,然后再让学生套用。这种老套的教学方法不但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也使学生难以灵活的使用数学知识。
2.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现在是信息时代,部分学校因数学教师的综合素质不足,并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认为学生只要学好教材相关知识即是完成学习任务,未能实现学生听、说、思和实践的全面发挥,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综合能力较差。
3.应试教育观念强
目前,部分小学的数学教学注重于应试性课本理论知识的记忆,试卷成绩被视为学生优良的最重要标准。应试教育观念使学生习惯死记硬背的应对考试,而忽视了培养学习中思考和生活中实践的能力,致使学生对学习数学兴趣减退,甚至惧怕考试。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策略
根据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转变小学数学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小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迫在眉睫。在数学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背景下,通过模型思想的培养,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最终喜欢数学,学会数学,使用数学。
1.结合实际生活,调动学生的建模兴趣
数学知识都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每一个数学模型都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找到相应的生活模型。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失时机的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利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创设生活情境,通过学生对生活事件的理解,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并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再在遇到类似生活事件时可以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例如,在小学教学中学习《统计》时,教师可以根据“统计”的概念模拟一个实际生活中学生去果园摘苹果的情境。比如,“今天,学校组织同学们去果园里摘苹果,小芳摘了5个苹果,小丽摘了4个苹果,小刚摘了7个苹果,请问以上3名同学一共摘了几个苹果?”等生活情境问题,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模型对问题进行解答,生活化了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进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感受模型的应用,建立学生的建模思想
数学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尝试着将课堂中的数学模型在生活中找到应用之处,并通过观察进行认真思考,从而使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变得生活化、具体化。例如,在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长方形的模型,并用尺子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并进行面积计算。比如,一本书长为20厘米,宽为15厘米,根据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面积=长x宽,则这本书的面积=长x宽=20x15=300(平方厘米)等。同时,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里找到长方形的生活用品,量出该物品的长和宽,并进行面积计算,然后在次日课堂上检查学生的作业情况,让学生们比一比哪位同学找到的实例多且符合实际,哪位同学则被评为面积计算小赢家。通过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模型,亲身感受生活模型的应用,使学生养成了构建数学模型的好习惯。
3.充分利用旧模型,创建新模型
在数学的学习中,数学的概念、公式、法则等都是数学模型,且这些数学模型都是逐级建立的。比如,学生先学习了加法的运算,然后才学习减法的运算。数学教师在教授减法时,可以先让学生思考加法的运算模型,在思考后调用加法这一数学运算的旧模型,进行减法的运算。例如,“小明买了5支铅笔,小红买了3支铅笔,请问小明比小红多买了几支铅笔?”这道数学题需要运用减法算出答案,5-3=2(支)。对于减法理解的不够深入的学生,数学教师可以这样启发学生思考,“小红买了3支铅笔,她再买几支铅笔就和小明买的一样多了呢?”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学会了加法,自然很快就能说出答案,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减法的方法进行该题的解答就容易了。学生通过利用已经掌握的旧模型来解决看似困难的新模型问题,不但学习了新知识,也对旧知识进行了巩固复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连贯性掌握能力,也为今后的继续学习打下牢固基础。
4.加强实践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
数学教师应定期带学生走出教室,在社会实践中构建数学模型,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例如,数学教师可以带学生到学生超市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模型思维解决商品的价格计算、统计等问题。教师使学生通过实践应用数学模型思想,不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了数学知识,也使数学知识得到了有效应用,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生活奠定了计算基础。
四、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属于基础性教育事业,为培养国家新标准人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十分重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创建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高效的掌握数学知识并能熟练的应用到生活中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校及教师应积极构建模型思想课堂,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全力为国家培养与时俱进的现代化高能力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小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探讨[J].考试与评价,2014,(10):29.
[2]刘明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3,(09):51.
[3]毕春兰.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心得[J].赤子,2014,(1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