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驻足

2015-05-30胡全会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小红小朋友图形

胡全会

摘要:时代的进步、社会的需求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发展型、新型人才,“高分低能”会被历史淘汰。为此,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成为教改的主旋律。从创新欲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等几个方面,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教学、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创新欲望创新思维

长期以来的传统教育、应试教育的束缚和根深蒂固,把数学知识作为“死的知识”强行灌输和接受,学生学到的数学是狭义上的数学知识的运用,如“同分母的加减计算”,学生记住b/a+c/a=(b+c)/a,然后记住这个公式,而生搬硬套,对于这个公式的由来,不去关注,学生久而久之,也习惯了“饭来张口”“拿来主义”,从不问来自哪里、去往何处。

新形势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立足于课改之前沿、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创新型人才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激发学生展现自己的激情和创新的欲望、强化创新意识、引发创新思维、营造创新课堂,让创新在课堂教学中焕发生机和魅力。

一、创情设景,唤起学生的创新欲望

小学生大都争强好胜,且兴趣广泛,对自然界、对科学知识、对日常生活等万事万物都持有一颗好奇心,对什么都想试一试,问一问,有不问出究竟不罢休之势。根据小朋友们的这一心理特征,来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精心设计情景,创设情景,唤起学生的创新欲望。

如对于小学一年级的文字应用题,关于一列或一队里共有多少人的问题,是学生的难点,学生总是少了“自己”,如“小红站在队列里,她的前面有5个人,后面有6个人,这一对一共有几个人?”的问题,小朋友们不假思索会脱口而出或列出算式,求出答案:5+6=11(人),显然答案是错的。如果老师让其中一个学生扮演“小红”,“小红”的前面站5个人,后面站6个人,让学生想想这个队列一共是多少人?这样的真实情景的创设,利于唤起学生的思维的展开,通过数数,一共是12人,学生们脸上会半信半疑,明明5+6=11,怎么会是12呢?再让学生观察站成一列的学生,看看不一样在哪?有的会发现5+6少了小红,要再加上小红,于是5+6+1浮出水面,有的说不用连加,也可以列出算式是5+7,小红前面是5人,后面6人,加上小红是7人;还有的说也可以是6+6……

学生们在教学活动中,揭示了数学的奥秘,通过站队,通过数数,通过思维,解决了他们的难题和易错题,探索了解决问题的形成过程,也提高了能力。

二、提供机会,让孩子们展示自己

小学生表现欲极强、给他们时间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思其所思、想其所想、说起所说,落实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让他们在课堂这方天地尽情展示自己的风采,思维之花在课堂上绽放。

一年级小朋友学习“图形的认识”时,如果由教师展示各种形状的图形,让孩子们识记,再给出几个图形,让孩子们数数,各有多少个,或者给出几个物体组合图形,让孩子们观察,看看都有什么形状的图形组合而成,再让他们比较各个图形的多少等,恐怕大多数教师的课是这样展开和进行的,毋容置疑这样的课是常态课,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很难,学习能力的培养更是一句空话。

而如果让小朋友课前注备学具或自己手工剪、折叠各种图形,如三角形、平长方形、正方形、圆等,上课时,让他们当老师,依次为其他同学介绍自己所准备的图形,有的小朋友说,“看,这个是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有的小朋友还找到了教室里的有关的图形问题,课桌、黑板、黑板擦、是长方形,时钟是圆的,田字格是正方形……有的还说,正方形、长方形都可以分为两个三角形……

从学生们七嘴八舌中可以看出小朋友们的知识丰富、学习和表现的热情、乐学的氛围之高涨,在看似“乱”的状态下,学生们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展示,也就在这“不安静”的氛围中,课堂彰显着无穷的生命力,彰显“以人为本”的魅力。

三、巧设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

问题教学法可以引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问题,设计出新颖、独特、利于学生思考探究的问题,促其主动思维探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求异思维的意识,养成创新思维、发散思维的好习惯。

如上文提到的一年级的文字应用题,学生们学会了前面、后面有几人,左右面有几人,一共有几人的计算方法后,教师进而巧妙设计与之相关的引申问题,如,小红站在队列里,从左边数小红是第六个,从右边数小红是第七,一共有几个人?待学生明白了做法后,再引导学生,还可以怎么编题,小红在队列里,从前面数是第六,从后面数是第七,一共有多少人?这样,孩子们创新思维的意识被激发,增强了问题意识。

再如,“如果给你5元钱去文具店买5本数学作业本,在你买之前,你会想到哪些问题”的问题,定会激发孩子们的发散思维,“买一本作业本多少钱?”“买5本要给售货员多少钱?”“买5本,该找多少钱?”顺着孩子们的思路,“那么,你会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待学生发言后,再给以适当的点拨,很快,多数学生会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中间问题,孩子们的问题意识被强化,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提升,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质疑意识,“解决一个问题,不如问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激发学生们创新思维意识的同时,质疑、问题意识也得到发展,教学中,何乐而不为。

四、增趣加味,培养孩子们创新思维

孩子们对趣味性强的问题和练习更感兴趣,因此,设计赋予趣味性的练习和习题,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思维的敏捷性、创新性。

一年级的小朋友,整天对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算来算去,虽然,他们的口算能力得到加强,多数孩子们会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算得快、算得准,对它们来说似乎有种自豪感,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但未免不日久生厌。为此,设计趣味性强的练习,而引发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很有必要。

如两根绳子系在一起打一个结,那么,6根绳子系成一根长绳子,要打几个结?小红有8个苹果,小丽有4个苹果,小红拿出几个给小丽,两个人的苹果一样多?

听到这些问题,孩子们会自主讨论,议论纷纷,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被他们一一挖出,有的说错了,顿时被其他同学给予纠正和补充,学生们谈论着、交流着,教室里流动着乐于探究、求异思维的音符,使课堂演奏一曲动人的乐曲。

创新是新课改形势下的主要目标之一,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巧设情景、精心设计趣味性的问题、把课堂留给学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兴趣,强化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创新、探究,引导他们多动脑、多动手,勤于观察、勤于思考,教师应立足新课改,跻身于新课改之列,做课改的弄潮儿,为社会培养、输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教学,让创新在小学数学课堂驻足。

参考文献:

[1]王华春.分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教育界,2014,(14).

[2]陈艺.试论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4,(05).

猜你喜欢

小红小朋友图形
相亲
年龄的猜想
分图形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Let’s DIY Poster
小红低唱我吹箫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