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科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2015-05-30徐银阶
徐银阶
[摘 要]小学升初中时的优秀毕业生被市里中学录取,本地优秀学生大大减少,补充的民工子女越来越多。这些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不大。针对此现状,非常有必要实施以合作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实施合作学习时要注重合作小组的成立、教师在合作小组的引导和调控及对合作学习的评价等方面。
[关键词]农村初中 合作学习 策略 学生主体
一、理论依据
《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开放性的讨论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营造学生之间相互尊重、开诚布公的氛围,使学生既学会理性、客观地对待他人的看法和观点,又勇于放弃自己的错误观点,接受更合理的科学观点和解释。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合作中进行学习,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使学生认识到合理分工的重要性,各施所长,互帮互学,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而人的认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因此建构活动具有社会性,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
二、现状分析
小学升初中时的优秀毕业生被市里中学录取,本地优秀学生大大减少,补充的民工子女越来越多。而他们在小学时都是留守儿童,大多数由爷爷奶奶抚养大,娇生惯养,平时在班级活动中大都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与同学交流较少。更有一些学生是从初二或初三开学时中途转入的,原有的科学版本与我们的版本完全不同,更加深了学习的难度,对学习科学缺少兴趣,进而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尤为重要。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初中,目前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没有注重实质,流于形式,课中所谓的合作学习也只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很少,基本停留在独立学习方式上,只是在有公开课的时候让学生临时组合在一起进行合作学习。(2)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分工,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没有形成互帮互助关系,虽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学生并没有真正投入到合作学习中, 往往是 基础较好的学生在演独角戏。(3)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时,有时需要比一般课型用时长,而教师怕影响教学进度或怕拖延时间,往往不敢过多地让每一个学生展示自己,只注重每个小组优秀学生的想法而忽视成员个体的学习情况,认为好学生能够代表其小组,因此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获得鼓励,体验成功的快乐。(4)由于现在的学生都比较自私,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也会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三、实施策略
(一)科学分组,形成默契
笔者将全班每6个学生编成一个小组,各个小组的6个学生总体成绩接近,既有成绩好的,也有基础差的。6个学生中至少有一个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便于后面的大展示、上台讲解及每门课的学科主持。新七年级的班主任在前三个月是很辛苦的,因此对班级合作学习小组建设是极为重要的,在小组建设中应让小组成员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要让小组有凝聚力,使小组成员形成默契,关系融洽。平时让小组成员在一起生活和学习,评优和考核也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不是哪一个学生好就能评优,必须是整个小组好才能评优。学校也要有评价机制,定期评出“美丽小组”,每周学校都选出一个“美丽小组”来让他们展示。最终把共同的目标转化为小组合作成员的内在需要和自觉行动,这样小组合作成员就可以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群体。
(二)合理引导,积极调控
1.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总体设计
笔者认为,教师在学生上课前要编制好一套导学稿,导学稿中包括以下五方面:(1)课外自学;(2)小展示;(3)大展示;(4)课堂小结;(5)当堂训练。有了这样的合作学习的导学稿,小组成员们才会有条不紊地进行合作学习,小组每个成员才会有事可做,不会只停留在形式上。学生也会去搜集资料,提前思考,并对问题做好准备。有了课外的自学后,学生就可以自信地在小组之间进行各自的展示。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把各个小组的观点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大展示。
2.选准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
(1)选择方法不确定或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内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引入一些具有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如在学完了光学有关内容后,笔者就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的题目,让各个小组通过合作讨论作答。
【题目】 在下面的光路中,尽可能多地填上合适的光学元件,并完成光路图。
这道题大多数学生只能填出一到两种,实际有三种可能。一个人很难回答得完整,
但通过小组合作就有不少合作小组回答完整。
又如,在讲电学“暗箱”有关作业时,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因为这类题目较难,比较抽象,经过小组成员讨论后就比较容易达成共识。
(2)选择个人无法完成的复杂内容。 教师应把小组合作问题的背景介绍给合作小组成员,同时要求学生对小组合作的问题有一个预先的准备。例如,在教学《植物的主要类群》时,让学生自己回家去找植物,由于农村孩子认识的植物品种较多,所以上课时都带来了许多不同的植物,这样可以让小组成员认识许多原来不认识的植物的名称及其用途。这样,师生对新知识都能达到共同建构的目的,同时将学生置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体验科学、理解科学、认识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科学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策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合理评价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进行合理的评价。评价应该侧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不应该全部看结果,这样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员有持续合作学习的动力。同时要建立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在评价过程中,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收集信息,准确反映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总之,对农村学校的特殊群体来说,通过实施合作学习,既重视科学知识的教学,更重视科学思想和方法的培养。课堂上学生变“被动接受科学知识”为“主动获取科学知识”,变“学会科学知识为主的过程”为“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科学问题为主的过程”。通过加强和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集体的凝聚力,促进科学学科素质教育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