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教育

2015-05-30李振南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探究

李振南

【摘 要】从世界的发展看: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而人的创新素质的培养应从小抓起。给数学教学注入创新元素,让数学课堂多一份新鲜活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探究;创新

一、创设情景再现新元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象力是创造的灵魂。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注入创新元素,采取各种方法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准备题,使学生的思考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于一种形式,不限于一种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1)一题多解,激活创新欲望。在每一知识内容的开始我都设计一道一题多解的题目,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做一做,然后告诉学生,像这样的题目可能有几种方法.只要你们动脑,一定能找出一种算法。例如9+()=11的准备题,既是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是揭示“想加法算减法”算理的理论依据,因而,一上课就利用这一道题.不但唤起学生对旧的知识的回忆,激活原有的认知结构,还能告诉学生这道题可有两种解法。学生会从老师的提示中思考其他的解法,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激活了他们的创新欲望。

(2)运用电教,激情引趣。声情渲染,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的思考.丰富他们的想象。使他们学会创造,追求真知的乐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教学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时,我设计这样的课前准备: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瞧,这个神秘的地方是哪里,演示太空的美丽画面,不过想要登上太空必须自己拼组一艘宇宙飞船,你们每答对一道题、宇宙飞船就会拼组一部分,拼组成功了,我们就可以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开始拼组吧,这样的开始,有谁不兴趣昂然呢!

二、开发创造潜能新元素

在新课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学生的探索与创造、观察与分析、归纳与验证等的数学活动,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共同讨论,使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也感受到想象的乐趣。从中培养了学生思考过程的条理性、知识结论的确定性和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1)激发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小学生由于在生理上尚未发育成熟,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基础知识还比较薄弱。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通过学生所能理解的情境,借助于实物、教具、图表、模型、语言等直观手段提出一些寓意探刻,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想象力和思维力,逐步把他们从具体想象思维引度到抽象的逻辑思维。第一语言精练易懂,丰富学生的表象。例如学习图形时,举出不同的例子,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把“像这个图形的东西说给老师听”。最后教师提出:“这类形状我们能不能用这个图形代替呢?”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发明创造。这样从语言上的直观的问题由找人深,由杂到精,生动括泼地层层引向深入,把思维与表达紧密地结合起来,学生学得开心,记得舒心,知识也记在大脑中。第二是事物直观,鼓励学生想象。爱困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能力是构成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例如,教学比多比少的问题时,我说“同学们,找一找我们周围有哪些东西是同样多的”让学生展开想象到生活的实例中去,从而引导学生自己理解“同样多”“比谁多”等概念。通过这样的实例观察,学生就会很快理解要掌握的概念,鼓励学生从多想象、多联想中来利用形象思维进行创造思维训练。

(2)加强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实验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补充有代表针对性的实验,或设置探究性的实验。使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克服思维定势。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从而培养学生设计并进行实践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告诉学生要从不同的角度击观察实验现象,即看得准,看得细,善于捕捉疑点、重点,善于发现不同现象,并能独立思考,全面分析和研究得出科学结论。例如,在教学乘法结合律的时候,可以这样设计实验:5×4×2、l5×4×lO、125×8×5等算式中,分两次进行计算,第一次先乘前两个数后再乘第三个数,第二次先乘后两个数之后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然后看看结果怎样,这样的教学避开了思维的定势,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掌握规律。

(3)善于“导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基地,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段话可悟出疑”是思维的动力,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保持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在教学中学生不能“质疑”时,教师应激其有疑。当学生能够提问题时,老师还应扩其多疑。例如.我在教学《3的认识》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见到3你会想到什么,教学4的组成时,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的:把4根小棒分成两堆,看谁的分法和别人不一样。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学生在动手操作,创造性地摆放小棒中培养了创造力。逐步开拓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好途径。以前,我们常常要求学生从基本题做起,逐步提高层次。这样的训练,看起来每个学生都在练习,实际上一些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得不到应有的练习,费时费力。因此,我们可以板书出所有的题目,并设计基础题为☆☆☆题,变式题为★★★★题目,发展题为★★★★★题目。让学生把题目全部浏览一遍,再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合适的题目开始练习。(要求每人至少做3题)从而全体学生有可做的题目,基础稍差的做基础题,适当做变式题;基础好一些的少做基础题,着重做变式题,基础最好的学生在做变式题的基础上多挑发展题中的难题来做。这样的训练,充分体现了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也体现了《标准》中提出的:“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岳晓东,龚放.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教育研究,1999(10).

[2] 李铁烽.数学课堂教学要着眼于创新能力的培养[J].数学通报,2001(09) .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创新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