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管理存在的若干问题探究
2015-05-30介燕菁朱晓东
介燕菁 朱晓东
【摘 要】 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职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有:课程管理主体的社会化、课程管理的多元性、课程管理的生成性等主要特点,这些特点的存在以及相应社会制度的侧面影响,导致了当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在课程管理方面出现了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的存在,并调和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将是今后课程管理方面所需主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 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管理;问题分析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多元智力理论的‘高尔夫心理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3JGA28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介燕菁,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广西行政学院组织人事处助理馆员,在职硕士。研究方向:干部教育培训;朱晓东,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处长助理,硕士。研究方向:全民健身。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6-0044-02
一、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及课程管理的内涵
1. 职业技术教育的概念界定
职业技术教育主要以职业技术教育的问题、方法、内容、形式以及发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职业技术教育定义为普通教育中的职业教育、为就业而开展的职业教育和作为终身教育的职业教育三种不同的分类。我国学者习惯称为:职业技术入门教育、职业技术准备教育、职业技术继续教育。
2. 职业技术教育课程
课程是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与实现,它根据学校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定位组织授课内容,安排教学环节,以实现学生培养目标所应掌握的知识及技能为最终目标。课程又作为一种人才培养的总的设计方案,始终贯穿于人类的各种教育活动之中,其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与地位是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但决定课程最终定位的是当前社会生产发展对教育活动发展的需要。
3. 职业院校课程管理的内涵
顾名思义,对于“课程管理”有两个理解维度,一个以课程为中心,一个以管理为中心。以管理为中心的重视制度与规范的制定,侧重监控与执行的研究,包括对整个管理体系的构建、监控的运行机制与可控程度、各管理环节执行的科学性以及各评价单元的权益分配等。以课程为中心的又分为三个层面的理解:一种是课程即学科,应以该学科的具体专家或老师为主;一种为顶层设计的理解,即课程管理应该归属于国家或地方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范畴;一种为微观层面的理解,即课程管理就是开设课程的学校所应具体操作的日常管理。
二、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管理的特点分析
1. 社会参与是课程管理主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管理于普通高等学校的教育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不仅需要学校管理领导的参与,还需要用人单位、企业行业协会人员及相关社会成员共同对课程进行开发及管理。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所有与课程相关的单位均有权利、有义务参与课程的管理,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管理体系,应包括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用人单位、相关行业协会等各方面人员的共同参与,而不仅仅是依靠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自身来进行管理。
2. 课程管理的多元性
课程管理的多元性,已成为当前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管理的趋势和研究方向。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不同学校采取不同的课程设置办法,這种针对学生专业与水平差异而开展的管理办法,均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也相应地培养了学生能力。
3. 课程管理具有一定的生成性
生成性是与预设性相对的。所谓预设就是预先设定,在管理时套用固定的管理模式或者对预先制定好的指令进行管理上的执行。而生成性的管理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根据具体情况及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灵活管理。在职业院校的建设发展阶段,不同的学校根据各自的专业特点及办学性质形成了各具特点的办学风格及办学理念,在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之间,往往会发展传统与现实相冲突的现象,因此要在考虑到学校自身办学特色的同时,与时俱进,不断调整管理的措施与手段。课程管理的生成性还体现在管理者与教学者共同探索课程问题的互动之中,课程管理的决策就是管理者与教师沟通、分析、共同探究的结果。
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 课程管理囿于传统教学模式
尽管当前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与探索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但对于大部分学校的课程管理,仍按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为主,受传统的教学思想影响较大。笔者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存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较深,很难跳出固有的管理经验模式;二是就目前学校的课程管理人员来看,多为从事专门教学的人员,对专门的课程管理方面的研究较浅,未能很好地了解课程管理的背景与具体内涵;三是对“学校必须以教学为中心”的理解有一定的局限性,认为学校工作即是教学工作,教学工作就是管理好日常教学安排及考试安排,学校管理活动就是教学管理活动,相对独立地撕开了课程与教学之间的联系,将课程问题置于可忽视问题,导致了很少有课程管理或者认为教学管理即是课程管理。
2. 课程管理制度的灵活性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方面主要以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23门基础课程和通用性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等文件为主。高等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上主要以最新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含目录外专业)》,在教学改革及课程管理上以《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为主。由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更多的是在大的方向上颁布的指导性的教学计划及教学思想,而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不同特色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及培养目标又不尽相同,相互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为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学的衔接沟通、学历的互认、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办学均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3. 课程手段效果不明显
课程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既受到外部因素的制约,也受内部因素的影响,在整个课程管理过程中,若想在获得外部因素的大力支持之余,还能够掌控好内部因素的协调关系,从根本上提高课程管理的质量和效果,必须要考虑课程管理手段的科学性问题。笔者在对职业院校课程管理所采取的方法中发现,大多院校以行政管理手段为主,仅有个别院校对课程管理应采取的技术手段有所侧重。这种集权式的行政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课程管理的活力,而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所培养的對象必须面对面向企业需求,职业学校课程系统的复杂性与企业需求的突变性,使课程在实施开展及评价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这些不可预测问题的解决是行政手段所无法单独处理的,如何将行政管理手段与其他技术手段科学地整合在一起,使其合力能更好地服务与人才培养的过程,是当前职业学校课程管理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4. 课程管理内容规范性不足
一个科学而规范的课程管理应对每一部分、每一环节都有具体而规范的要求。对职业教育的课程管理来说,对其课程管理规范性的要求,一方面来自教育行政机构发布制定的有关课程标准,一方面来自其对应的行业职业标准。但由于我国目前的职业资格证书认定制度尚在完善健全之中,在权威性方面,有所欠佳,被企业行业的认可度较低。这种统一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标准的局限性及职业标准的不完全认可性,一方面迫使职业学校在办学时更多的向企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所倾斜,提高了其自主开发课程的积极性,一方面也使其因缺乏统一标准而随意性较大。就出现了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开发与实施在质量与效果上的差异性,好的极好,差的极差,整体上拉低了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水平。
当前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正处于不断完善与调整中,深化职业技术教育改革,课程改革是核心要素,而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程的科学管理。目前的课程管理模式、内容及手段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在具体实施时应考虑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要重视教育对学生终身培养的要求,在手段上有所创新、在内容上有所突破、在方式方法上更加灵活,以加快推动我国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管理的科学化。
参考文献:
[1] 李海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9.
[2] 关北光,李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年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现状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28).
[3] 黄建军.市场经济条件下中等职业学校课程管理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8.
责任编辑:吴雁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