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庄之碟的苦囚者形象

2015-05-30张珣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救赎

张珣

摘 要:《废都》这部作品的主人公庄之蝶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作品描述了庄之蝶在社会变革的20世纪末的苦闷与困顿以及之后的救赎,到最后的沉沦与毁灭。他是一个典型的悲剧性人物,他的精神与生活的表现正是那个时代文人的代表。庄之蝶面对复杂颓废的生活状态并不是任其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他曾经纠结过,挣扎过,奋斗过,但是最后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苦囚者。

关键词:苦闷  救赎  毁灭

《废都》中的庄之蝶是西京的文化名人,一位万人敬仰的大作家、大文豪,在旁人看来他是一位在事业上的成功人士,他的西京的知名度上到市长下到保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深受大家的喜爱;作为男人的他,有一位贤惠的妻子,在他人生的低谷一直鼓励支持着他,不管是当初初出茅庐的小人物还是后来家喻户晓的大作家都对他不离不弃。作为男人的他除了家里的妻子当然也有不少情人,左拥右抱的生活也许许多人会觉得是多么的风光,但是他寄情放纵与性上不只是单纯的放浪不羁的生活方式,实质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控诉,对精神苦闷的一种排解。在传统价值观与现代标准化的生活方式的撞击之下,有着多重身份的庄之蝶觉得自己就像漂浮在海面上的一叶小舟越来越不能控制自己前行的方向,离本我越来越远。

一、苦闷、困顿的表现及原因

(一)时代的更迭

20世纪以来由于传统思想的缔造,知识分子作为社会上占有一席地位的一类人,他们曾经主导着社会的价值走向,是社会上的中心人物,但是随着20世纪末迅猛发展的商品经济,知识分子这一类人从原来的中心地位跌到了谷底,这种社会地位的变化使文人们丢失掉了原来一字千金的社会地位。庄之蝶还没有弄清楚这种社会变化,也没来得及使自己适应这种变化了的生活方式,一下子被抛入了物欲横流的现代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之中。就像在《废都》中庄之蝶说:“我也吃惊过我自己,是顺应了社会,还是堕落了。”[1]他没有搞清楚自己现在的状态,在这个把金钱作为一切的衡量标准的社会之中,庄之蝶开始自我迷失了。他毫无提防地被一场桃色官司围困,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与精神洪涝。他认为别人是只认识庄之蝶这三个字而并不正真了解庄之蝶这个人,声名远播的庄之蝶看不起这所谓的声名,但他的种种行为又表现为对声名的维护,妻子也时时提醒他作为名人要有个名人的样子。在这种看似并不在乎,而又不得不去维护的矛盾之中,他陷入了欲罢不能的困境。

(二)多重身份

庄之蝶这三个字被人熟知的原因是他是一位大作家的代名词,首先作为一位大作家,开始写着寓有深意的作品,在没有与他见面之前,通过社会上对他的评价,他有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神秘感。唐宛儿初见庄之蝶,所见到的庄之蝶让她非常的惊讶,这就是那个俯身吮吸奶牛奶汁的大作家,没有她想象中的高大帅气,但是单凭作家这一个身份就让庄之蝶在唐宛儿心中形象瞬间高大起来。眼前这个男人让她觉得,聪明能干的周敏也不过是一点点小聪明罢了。还感叹西京毕竟还是西京,英雄群集。如此一位大作家褪去这些声名也只剩下一副凡夫俗子的皮囊,他同样也生活在这个充斥着商品经济的时代,为了某种目的,不惜违背自己的初衷为黄厂长写虚假的广告词;作为男人,他家有娇妻外有情人,因为对于女人来说庄之蝶是一个成功的男人,通过他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会身份,这让年纪轻轻但社会地位低下的柳月心甘情愿地当他的伺候女,她们存在着“能和庄之蝶这样的大名人睡觉,或形成爱情上的联系,是她们的幸事,其荣耀与骄傲感不亚于狂热的女教徒见宠于自己的教主”[2]的心理;作为官场的御用文人,通过他可以使那赤裸裸的对权力的欲望不再那么露骨,经常被市长叫去写点东西;正是在各种各样的社会身份交替之下他开始模糊怎样做才是真正的自己,这让他不得不苦闷。

(三)觉悟之后的郁结

受到现代社会与传统价值观念的撞击,生活在这个社会背景笼罩之下的人们开始迷茫了,庄之蝶虽然也包括在其中,但是他并不是毫无思考的任其自流。他是有思考有觉悟有行动的,痴迷于寻找古物,在女人那里找回自我,当无路可走时的逃离。但是觉悟之后的毫无办法摆脱这一切让他心里郁结。在庄之蝶心里他最大的郁结就是无法正视自己的成功,他说他是成名了但没有成功。别人认为他成功了,他说别人只知道庄之蝶这三个大字;他说他写不出自己想要的作品来了,别人认为这是谦虚。他从不谦虚什么,这种不被人理解让他受尽折磨,无处诉说而郁结在心。此时的庄之蝶还算清醒,即使是在自己声名远播的情况下,众人的追捧并没有让他高高在上,以为自己就是无人能敌的了,他还是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真的写不出什么好的作品来了,而并不是什么所谓的谦虚。正是这种清醒的认识才让他有了后来的救赎。

二、庄之蝶沦为精神苦囚者的救赎

(一)自救

1.钻进故纸堆中

庄之蝶是一位文化名人,他不仅喜欢创作,也喜欢收集古物,仿佛要在那些陈旧的东西中找出个什么来。奶牛在这部作品中也有着特殊的地位,《废都》中刘嫂的奶牛,不骄不躁地行走在大街上,牛用它的眼光审视着这个钢筋混凝土铸成的城市。人类文明创造了城市,这个城市却让人类四肢渐渐退化,退化得只剩下这个灵光的脑袋。作品中多次通过奶牛来传达庄之蝶及作者本人对城市的陌生感,这头牛并不是头次来到这个城市,而是多次来回,行走在繁华的街道上,并没有让他有一种归属感,更多的是一种孤独与恐惧。[3]作者把这种无法名状的孤寂、郁闷之情归因于这扮相繁华的城市,是这个看似珠光璀璨的城市压抑了庄之蝶的内心,无处发泄。庄之蝶来到西京城并非一年半载,在城市长时间的生活,受着现代文明的熏陶,当唐宛儿第一次与他见面时还惊讶,庄之蝶并没有说普通话,还是一口纯正的潼关话。在奶牛的奶嘴上吮吸奶汁这种粗犷的行为,这些与现代彬彬有礼的城市文明格格不入的种种表现,看似一种复古其实是对现实困境的一种宣泄与逃避。作品中出现了很多次埙这种古乐器,埙声吹出了一种悲凉的意韵,文中多处描写,庄之蝶唯独钟情于埙,这也为庄之蝶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正是这凄凉悠扬的乐声奠定了整部作品的感情基调。随着这一曲又一曲的埙声的演奏,悲剧命运的各类人物正演奏着他们一出出的故事。

2.寄希望于女人,放纵于“性”上

为了摆脱这种苦闷的心理,他有过许多的尝试,最后他选择了用性爱来释放压抑的内心,再次唤起那种自信和创造的欲望。他把自己投向了唐婉儿、阿灿、柳月的温柔乡中,然而过度的性爱让原来带有目的的自我释放转化成了动物式的性欲望的宣泄,原本想找回自我却成了堕落与毁灭。在他与牛月清的夫妻关系中,他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男人,也许在别人看来他能娶到像牛月清这样知书达理贤惠的妻子是他上辈子的福分,牛月清虽说对庄之蝶也有许多的抱怨,但是她还是尽其所能地帮助庄之蝶在事业上有所作为,早早地就放弃了自己的事业,操持着家中的大小事务。但是在庄之蝶眼中她是一位好妻子但不是好女人。在家中牛月清嘟嘟囔囔让人生厌,让他们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他们两个之间的性事只是在履行义务而并无什么幸福感可言。渐渐的他变得性无能了,也失去了自信,他渴望着幸福的生活,但是却压抑着内心。就像柳月说庄之蝶之所以把女人写得那么美丽动人,男人写得如此憨厚老实,内心活动很多但不敢有所行动,这些表明了他是一个性压抑者。与唐宛儿的爱恋,他们之间是有真实感情的,但是这种感情在那种恣意妄为的性爱上表现得并不那么纯粹。外表光鲜正派的庄之蝶其实过着一种荒淫无度的生活。就像郭春林说:“庄之蝶之所以沉湎于性事,是因为他找不到其他可以摆脱、逃避的途径;堕落和颓废是迷茫、无着无靠、没有任何认同的自然结果,在他的世界里,似乎就剩下一个通道,那就是女人。”[4]孤独与苦闷的内心让庄之蝶封闭自己,毫无创作欲望,毫无创作灵感,性无能一度让他低迷。他希望能在女人身上找回他想要的一切,然而这种放纵在性上只能使他更加的绝望与无助。性救不了颓废的内心,救不了这个时代创造的颓败的社会气息,与以前刚毅坚强的文人相比,庄之蝶是那么的软弱与无能。他正上演着一出自我颓废,自我迷失,自我毁灭的精神悲剧。

3.逃离废都

被现代都市的名利所困,庄之蝶寻求不到创作的灵感,为了更好地创作,他曾经选择了远离都市。庄之蝶到农药厂老板黄鸿宝郊外的房子中去进行创作,房子很大,环境还不错,但是原本是为了找一个清静的地方进行创作,然而到了黄厂长家中,黄鸿宝没在家,他老婆把庄之蝶当做诉苦的对象,向他抱怨黄鸿宝的种种不对,最后还是仓皇逃走。包括“求缺屋”,开始的“求缺屋”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创作,然而,最后却成了他们肆意纵欲的地方。种种的烦恼囚困着庄之蝶,想尽各种途径来释放自我最后还是毫无办法,偌大的西京城,原本是庄之蝶的名利双收之地,而最后却成了他无法直视的伤心地,最后庄之蝶选择了离开这里,故事也在火车站落下帷幕。庄之蝶想逃离这里但是在火车站却瘫痪了,不管怎样他最终还是没有能离开这里。火车看似有自己运行的轨道然而不同的人终有不同的命运,庄之蝶想尽办法寻找自我的本真,最后无迹可寻,只有选择离开。最后连离开也未能如愿。

(二)他救

孟云房唆使庄之蝶玩女人,在孟云房的眼中,名利都是可以给自己带来方便。作为名人就应该活得比一般人更加的自由潇洒。之后庄之蝶与唐宛儿有了奸情,与阿灿有了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孟云房在这其中都扮演着拉皮条的角色。当然在庄之蝶与牛月清关系破裂时他还是极力劝说庄之蝶与牛和好。除了孟云房、牛月清之外,唐宛儿也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在她看来她并不只是在性上能够满足庄之蝶,庄之蝶通过她能够激发他自己的创作灵感,在庄之蝶创作数量日益下滑的时候,也只有唐宛儿能够给他带来创作的灵感,她是无比的自豪。他们之间的结合并不是简单的性爱关系,当然这也只是唐宛儿的看法。其实是在为自己与庄之蝶这种不正当关系的一种辩解。唐宛儿也并非什么善男信女,在乡下的时候背着丈夫与周敏私奔,来到这个城市让她开阔了眼界,在这繁华背后掩盖的虚荣心使唐宛儿未曾与庄之蝶谋面时就心生崇拜。她以为她的付出能够拯救庄之蝶,但最终庄之蝶还是没能逃脱悲剧的命运。在爱中,他们都真诚地去爱一个人,诚挚地被爱,但是这些付出带来的是自己与他人的伤害。无论是温柔无比的唐宛儿还是柳月的万种风情,都不能让他从绝境中走出来。数人的拯救也是失败的,留给他的最后一条路那就是走向沉沦与毁灭。[5]

三、沉沦与毁灭

庄之蝶从春风得意走向悲剧的阶段:周敏的一篇不实报道使庄之蝶莫名其妙地成了法庭的被告,这场飞来的官司还没有结束就把主编钟唯贤气死了,玩弄字画又把老友龚婧元害死了,最后让柳月嫁给市长的儿子,种种的委曲求全还是没有赢得这场官司。种种的事与愿违使他这颗本来就很脆弱的灵魂掉入了不能自拔的泥潭里。庄之蝶并不是一个自甘堕落的精神放逐者,然而种种的救赎失败却让他陷入了沉沦。庄之蝶期盼着在性中找到快乐与自信,但是这种努力使原本带有救赎意味的性关系变成了纯动物性的性冲动与放纵,找回自信与创作的欲望成为了硕大的欲望中的一个借口。以为恢复了性能力就能重新燃烧对生活与创作的激情,然而带给他的却是自我的迷失与丧失。

庄之蝶并不是生来就带有荣誉与地位的。他曾经也努力地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奋斗过,然而,当他拥有名声、地位与金钱的时候,他也开始慢慢丢失自我。不管怎样努力却再也没有写出过很好的作品,却为了所谓的名声,所谓的金钱写出了他不应该写的也不愿意写的东西来。但实现自己曾经的目标与理想之后,他没有了之前为了实现目标努力奋斗的乐趣,也渐渐丢失掉作为作家所应该具备的情操。他是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的普通人,金钱、名誉、女色的诱惑使他渐渐丢失掉了传统的价值观与作为人应该具有的准则。他们四人真挚的友情,庄之蝶与多个女人坚贞的爱情,无法满足的情欲,这些人生的精神食粮以及美好的情感,在庄之蝶身上完全褪去,他正滑向深渊。

西京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也是正如书名的一座废都,那些从中国传统的“士”变化之后的中国文人,从文人堕落为闲人再到废人。作品中所描述的西京的四大名人在社会变革之中为了生存不得不出卖原来真实的自己,委曲求全也保不了他们安逸的生活。结果庄之蝶放纵于男女性爱之上在车站的时候中风瘫了;龚婧元被儿子气死了,曾经没有钱的时候生活是多么的艰苦与不安,然而当生活条件变得更好的时候反而被这些外在的金钱所捆绑,让人不得动弹,未能更好地处理生活与金钱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带来很好的结局;汪希眠却被执法部门穷追不舍地调查。以慧明为代表的佛门清净之地也是如此的龌龊,这是对这个看似干净和谐的社会的一种极大讽刺。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当人还在徘徊驻足不前时,改革的洪流就像奔腾的江流一股脑地涌来,当传统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时,毫无防备的人类只能手足无措地痛苦面对。庄之蝶就是这一类人的代表,庄之蝶的沉沦正是未能及时更新自己适应现代化社会的牺牲品。

参考文献

[1] 贾平凹.废都[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

[2] 余利丽.贾平凹90年代长篇小说中寓意主体的指向性[J].柳州师专学报,1998(2).

[3] 党圣元.说不尽的《废都》——贾平凹文化心态谈片[J].小说评论,1996(1).

[4] 郭春林.在批判的困境中选择——贾平凹文化批判

的视点分析[J].当代作家评论,1992(2).

[5] 梁小珊.颓废背后的深沉思索——论《废都》庄之蝶形象[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1).

猜你喜欢

救赎
论美国电影中的癫狂之美
《罪与罚》的人性探析
《等待戈多》,人性断裂的精神现实与救赎
失眠的人是可耻的
东野圭吾小说中的宿命论
《谢尔盖神父》中卡萨茨基的救赎之路
爱无尽 梦飞翔
《追风筝的人》的心灵疗治与救赎反思
庄之蝶:欲望激流中的沉沦者
南锣鼓巷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