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尔盖神父》中卡萨茨基的救赎之路
2016-11-10焦孟洋
摘要:《谢尔盖神父》主人公卡萨茨基从军官转变为神父,声名远播的神父犯下大罪后,放弃神职选择流浪,终于在普通的劳作中找到了信仰的真谛。他的世俗身份越卑微,他的内心越趋向神圣。他最终接近了上帝,实现了他的救赎,真正成为一个游历于俄罗斯大地的圣徒。
关键词:谢尔盖神父;救赎;信仰
中图分类号:I561.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015-02
一、身份和信仰的转变使谢尔盖神父完成救赎
(一)从军官到神父,从追求完美、力争出人头地到期盼皈依上帝的转变。
前途似锦,即将成为尼古拉一世的侍从武官、胸甲骑兵团连长卡萨茨基对沙皇有着强烈的爱戴和崇拜,甚至希望献出性命来奉献沙皇。他认为未婚妻是圣洁的天使。当得知沙皇竟然是未婚妻的情夫,他感到了极大羞辱,毅然进入修道院,改名为谢尔盖神父。这次受辱是他选择作为修道士的导火索,其真正原因是“为了比那些想要显示站得比他高的人站得更高”,“另外一种纯宗教感情……和骄傲感及争强好胜的愿望交织一起,共同构成了其行为的主导动机”①。
他的倨傲使他放弃“提升为侍从武官的机会,呈请退职”。在军校中,出于强烈的自尊心和追求完美的性格,他无论学问课程,还是学习法语或跳舞,都表现出超常的毅力。在取得成功后,卡萨茨基非常享受众人的赞美和惊羡。“享受赞美和惊羡”的愿望即便到了他成为了谢尔盖神父的时候仍然变现的很明显,甚至成为了他日后饱受精神折磨的源头之一。
除了追求完美的性格之外,卡萨茨基还有脾气暴躁并不善克制的性格。恰恰是这两种性格相互交融,将崇拜沙皇、热恋未婚妻的卡萨茨基得知不贞事件后,更加难以克制怒火,他的精神需求与外部现实是激烈矛盾的,从而促使他固执的远离了功名之争和纷扰的尘世。他心中有一种“真正的宗教感情,……绝望又把他……引向上帝”, 希望从宗教和上帝中找到精神的慰藉。
(二)从神父到“上帝的仆人”;从“为人活”到“为上帝活”的转变。
卡萨茨基经过多年的严格自律和禁欲苦修,他成为谢尔盖神父并声名远播,然而他却再次在寺院中领略了世间的浮躁和荒唐。恪尽职守的隐修生活,以断指来抵御一个美妇人的诱惑、进而使妇人剃度皈依的传奇事迹,使谢尔盖神父成为著名的长老。随着他名望的与日俱增,他的迷茫、困惑和痛苦也越来越重。一方面“川流不息的访客对他是个累赘,令他疲倦”;另一方面“在内心深处,他们的来访以及他们对他的一片赞扬之声,又使他高兴”。这使得他痛苦、迷惘,“有时候,他甚至想一走了之,隐姓埋名。他甚至设想了逃跑的所有步骤”。这样的矛盾心态一直折磨着他,他不断地追问自己“我所做的一切,究竟有多少是为了上帝,又有多少是为了人呢?”世俗间的功成名就让谢尔盖迷失了自己,恪尽职守的苦行生活并没有使神父成为一个真正的基督徒,虽将凡事都做到无可挑剔,成为一个品格和功绩出众的修道士,但他仍没有完全摆脱那颗世俗的虚荣心,他的内心始终无法获得一名真正基督教徒应有的平静。这种“苦修”式的修道生活,非但没有拉近他与上帝之间的距离,反而让他时时恐惧自己的“肉欲”和“怀疑”会让上帝抛弃他。
谢尔盖神父过于关注人们对他的态度,关注自己的虚荣心是否得到满足,修道之前的那种追求“赞美”的需求在修道过程中没有消除,反而越来越明显。因此他总是处在迷茫、困惑、惶恐之中。这时候的神父始终是在为别人活——为了效忠上帝,为了接见信徒,他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为从别人那里得到肯定。不论做什么事,他力求尽善尽美。这种对高于别人的优越感的执着追求,是推动他一步步前进的深层动力。为了体现这种优越感,他强迫自己听从“上帝的教诲”,以隐忍顺从的态度对待上帝、对待信徒。他托身于修道院,却没有真正地皈依上帝。但与此同时,神父心中上帝的荣光并没有消失,信仰的力量让他时时反思自己,在“内心生活变为外在”、“心中的活命之泉日见枯竭时, “心中燃烧着的上帝的真理之光正在渐渐黯淡和熄灭”;在“他高兴地听到那包围着他的一片颂扬中,感受到了灵魂深处“魔鬼用为人的活动偷换了他为上帝的整个活动”。他背负着精神的重压,在忏悔、反省的路上挣扎,在他犯下了基督教之大罪——“奸淫”后,甚至试图通过自杀来寻求救赎与复活。
二、情欲对谢尔盖神父的折磨,推动了他在救赎之路的步伐
谢尔盖神父长期闭关独处,他的生活一直很艰难,倒不是履行教职和祈祷是多么费力,而是“怀疑”和“肉欲”长期折磨他。谢尔盖身为神父虽声名远播,但他仍然难以断绝作为普通人的欲望,为了信仰,他时常伏地跪拜、口诵训诫、忏悔祈求上帝的宽恕,以此来抵制世俗间受到的诱惑。
在隐修室中,他受到一个放荡美妇人的极力诱惑,在这个过程中,神父极度矛盾。一方面,神父的确被欲望深深折磨,想要拥有这个美妇人;另一方面内心信仰的力量犹如捆住奥德修斯不被塞壬诱惑的绳索。神父在人的欲望和神的召唤中反复摇摆,他刻意的躲开妇人,却能清楚的听到妇人在脱衣服时丝绸的窸窣、光脚的走动等极其轻微的响动,这些对神父来说是无比的煎熬。为了摆脱这种疯狂的折磨,神父几乎是在恍惚中砍掉了自己的手指,通过体验肉体的痛苦来唤醒神召。滴血的手指诚实的代表神父作为凡人仍具备的情欲,但另一方面却是他用最惨烈的方式来救赎自我。这个矛盾的景象,因为神父追求赎罪的信念获胜而熠熠生辉。那滴血的场景折射出的宗教信仰的光辉将那怪癖的美妇人深深震撼了,以至于她最终剃度成为修女。那个妇人的巨变象征了信仰的胜利,也是神父赎罪的胜利。
在对待美妇人时,神父采取自虐的方式来控制和消除自己的情欲之火。但事与愿违,他越是自我克制,情欲越是如同魔鬼缠身,挥之不去:一位父亲把自己有些痴呆的女儿交给谢尔盖神父,希望这位远近闻名的圣徒能医好她的病,可是谢尔盖神父没有抵御住这位少女的诱惑,他最终还是犯下了奸淫之罪。他此次的罪,体现了他精神的游移,他内心中的“两个魔鬼”——“怀疑与肉欲”的力量过于强大,即使忏悔、断指也无法从根祛除这些恶的意念。可贵的是,尽管谢尔盖神父内心中的“怀疑与欲望”占了上风,但他内心中的善的意志并未泯灭,他内心的罪感如此强烈以至于让他难以承受,选择出逃,重新走上寻找上帝的道路。
三、融入民众、服务民众的实际行为完成了神父的救赎
神父在犯下奸淫罪后非常绝望,试图用自杀来解脱痛苦,但他突然想到了儿时伙伴帕什卡,一个生活在下层的普通俄罗斯妇女,并梦见一位天使对他说:“去找帕申卡吧,找她去打听一下你该怎么办,你的罪在何处,怎么拯救。”他放弃自杀,发现当年羞涩的小姑娘帕申卡己经变成了不幸的寡妇,她生活在困窘中,但总是真诚地关爱他人,对素昧平生的游方僧也是如此。“本想进屋取钱包给那人五个戈比的,可又一想没有十戈比以下的硬币了,于是又想给面包,就走近碗橱,可突然脸红了,想起刚才自己还舍不得给钱。于是……又去找那枚十戈比硬币去了。‘这就是对你的惩罚,她对自己说,‘叫你给双份儿。 ……她在把硬币和面包递给云游僧时,一个劲儿道歉,而东西出手时,她不再为自己的慷慨而自豪,反而感到很害羞,因为给的东西太少了。”帕申卡把对上帝的爱、对世人的爱贯穿于世俗生活中。她替女儿照看孩子,靠做家庭教师的微薄收入来养活一家人,还得忍受酗酒、精神衰弱的女婿。不愿看到人们互相埋怨,彼此仇恨;即使是在无意中做了有违上帝旨意的事,她也会加倍惩罚自己;因为家庭生活境况窘迫无法到教堂,但上帝根植于她的灵魂之中。平凡的帕申卡为神父树立了真正神圣的榜样,从她身上谢尔盖神父终于明白“帕申卡就正是我的本应所是和未是。我曾以上帝为借口而为人们活着,而她却是在为上帝而生活的同时,满心以为自己是在为人们而活着。一碗在递给他人时根本就想不到这是一种奖赏的水,也比我给人们所施的恩惠珍贵。
为了拯救自己的心灵,神父隐姓埋名,放弃了名声和地位、放弃了神职,作为一个普通的“上帝的仆人”开始寻找通往上帝之路。谢尔盖神父的赎罪之路正是在不动声色中践行了悔改、歉疚的归信过程;信心转向基督的过程;恢复与上帝联合的过程;以及最后获得重生的过程。神父犯下“奸淫罪”冒犯了上帝,为自己的罪深感歉疚。在和帕什卡交流后,神父放弃了神职、名声和财富,将自己的身份一再降低。终于以“流浪者”、“上帝的仆人”的姿态为俄罗斯大地上的人们服务。最终在这样的流浪生活中发觉自己与上帝的距离越来越近,进而实现了与上帝的联合。
在流浪的过程中,终于在普通的劳作中找到了信仰的真谛。他的世俗身份越卑微,他的内心越趋向神圣。此时的神父满怀着对芸芸众生的爱,终于接近了上帝。他不再渴求人们对他的顶礼膜拜,不再是做了一点善事就沾沾自喜,他开始真正地为人们排忧解难,开始真正地爱身边的一切人。此时的他才真正成了一个游历于俄罗斯大地的圣徒和上帝忠实的仆人。
注释:
①列夫·托尔斯泰:《谢尔盖神父》,1999年版,第67页。
参考文献:
[1]列夫·托尔斯泰.谢尔盖神父[M]蒋路,张冰译.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9
]2]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彭强,黄晓京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金亚娜.充盈的虚无——俄罗斯文学中的宗教意识[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4]刘锟.东正教精神与俄罗斯文学[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焦孟洋(1993—),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文学硕士,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方向:欧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