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寻“适规教育” 促进学校发展

2015-05-30刘宝华

江苏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学校发展

【摘 要】发展是硬道理。对于民办学校来说,发展关系生死存亡。东台创新学校自创办以来,一直在寻求做大做强的发展之道。在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之后,创新人认识到:“适者生存”同样是学校不可逃避的自然法则。“适度规模”,“适合规范”,“适应规律”,学校才能健康地生存,科学地发展。东台创新学校在“适应规律”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

【关键词】适规教育;适应规律;学校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1-0051-04

【作者简介】刘宝华,江苏省东台创新学校(江苏东台,224200)总督学。

19世纪中叶,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通过对自然界生物进化的潜心研究,发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规律,创立了科学的生物进化学说,使生物学发生了革命性变革。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及哲学的发展都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东台创新学校筹建于1999年,开办于2000年,是江苏省东台市第一所普通教育类民办学校。开办初期,学校仅有43名学生,现有小学、初中、高中学生近3000人,高中为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民办学校”“全国民办教育百强学校”“江苏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盐城市文明单位”“东台市文明标兵单位”“东台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办学15年,创新学校由小到大,由弱变强,而周边却陆续有一些民办学校倒闭。创新学校的管理者们曾一次又一次考问自己: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如何不重蹈他校倒闭的覆辙?如何走得更远、发展得更好?回顾自己走过的坎坷历史,总结经验教训,创新人深刻地认识到:“适者生存”同样是民办学校不可抗拒的法则,办学校必须“适规”而行。

创新学校追寻“适规教育”,包含“适度规模”“适合规范”“适应规律”三个方面,重点是“适应规律”。近年来,创新学校且行且思,在思考中不断提升,也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

一、责任——适应管理规律的学校文化

没有文化,便没有学校;没有优秀的文化,就不会有卓越的学校。先进的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成为名校的重要根基,是创造品牌的阳光通道。创新学校开办以来,先后经历了经验管理为主的阶段和制度管理为主的阶段,2006年开始追求“文化润校”,着力构建学校文化。当年,学校编制印刷了第一版《文化手册》,明确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方略、“一训三风”、校歌、校标、校树、校花、校鸟,并给校园建筑、校园景点命名。2009年编制印刷了第二版《文化手册》,提炼出学校精神,发布了《教师宣言》《学生誓言》,开始了“责任文化”研究。2012年编制印刷了第三版《文化手册》,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责任立校、责任育人”的文化主张,修改了校训、校歌,调整了办学方略、办学目标,补充明确了育人理念、管理理念,设计了创新学校形象、教师形象、学生形象,制定了《东台创新学校文化建设纲要》,修编了《东台创新学校规章制度汇编》,基本形成了创新学校“责任文化”体系。

一所学校的文化主张,是该校对其办学宗旨、管理思想、人才标准等“思想”和“行动”的综合表达,是在用“自己的句子”说话,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质。创新学校以“责任文化”铸造学校之“魂”的灵感源头在哪呢?一是受到“赫尔逊工厂实验”的启发。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在西屋公司的赫尔逊工厂选择了一批年轻女工进行生产效率变化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生产效率的高低,不是由“照明条件”“工作时间”等要素决定的,而是由工人的责任感决定的。二是来自对学校中存在的实际状况的反思。通过认真的观察和深入的分析,创新学校的管理者们发现:工作绩效与学历、能力、经验等并不完全成正比,而恰恰与责任心正相关。更值得思考的是:自己的学校办学历史没有公办学校长,办学条件没有公办学校好,教师能力没有公办学校强,生源基础比公办学校差,如何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与强手竞争,并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在“人心”方面做文章。“办好学校,从铸造学校精神做起;管理教师,从引导教师的价值观做起;教育学生,从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做起。”构建“责任文化”成了创新学校领导班子的共识。三是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汲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宝库。儒家主张人生须当努力发奋,方能建得功名,还主张人要通过“立德立功”来展示人生的全部价值,“为天地立志,为生民立道”。创新人认为,儒家倡导的积极的入世哲学是责任文化的“源头”“根本”。

创新学校责任文化体系由“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标识文化”等部分构成。创新学校以“教化认知”“感化心灵”“强化行为”“深化思想”“内化信念”“固化人格”为化育路径,通过“思想引领”“环境熏陶”“制度强化”“课程教育”“行为培养”“积淀升华”等环节不断推进,追求“入心进脑,付之于行,伴其一生”的润育效果。

创新学校的校训是“忧乐天下”,办学理念是“以创新精神创业,以责任文化育人”,学校精神是“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学校要求师生“心怀责任进校园,肩负责任出校门”,“对自己和他人负责,对家庭和集体负责,对国家和社会负责”,“以勇担责任为荣,以逃避责任为耻”。新教师培训第一个讲座是“教育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要求教师“像对待子女一样关心学生,像对待亲友一样尊重家长,像对待家庭一样爱护学校,像对待生命一样珍惜事业”。新生入校教育报告的主题是“学习是学生的天责”,要求学生“志存高远有理想,脚踏实地肯吃苦,自理自立有能力,自律自强敢担当”。平常工作中,学校通过项目化管理、过程督查、量化考核等措施使责任制落到实处。

如今,在创新学校已初步形成了“说话讲责任、做事负责任”“认真做好分内事、乐于分担分外事”的良好风气。行政人员主动放弃节假日在校加班;教职工不计报酬服务中心工作;发现学生生病,班主任、“校内家长”主动送医买药;学生会干部组成各类小组,督查卫生、纪律,服务大型活动;校园中不见了“长流水”“长明灯”,地面上偶见的废纸片随时会有人弯腰拾起……

在创新学校,讲责任、顾大局的事例比比皆是。高中分校教务处副主任童巧玉母亲过世,时值“小高考”前夕,为了不影响自己分管的工作,她只请了一天假便匆匆赶回了学校。她说:“做女儿的固然要孝敬母亲,但学校的工作、学生的前途更重要。”

二、“335”——适应教学规律的课堂模式

创新学校办学以来,一直视教学质量为学校的生命线,各学段教学质量一直在当地处于上游。然而,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其他学校纷纷加强教育科研,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学校感到了很大压力。要实现教学质量的再提高,必须“打破自己”,转变“元素型”增长方式,向课改要质量。2009年起,创新学校走上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之路。学校先后组织教师赴江苏泰兴的洋思中学、河南的永威学校、河北的衡水中学、山东的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邀请洋思经验研究专家倪高扬来校作洋思课改学术讲座。学校督导室认真研究了山东的昌乐二中、江苏的东庐中学等近20所课改名校的经验,长期酝酿,几经提炼,构建了本校的“335课堂教学模式”。

所谓“335课堂教学模式”即“三主”“三变”“五步”教学模式。

“三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

“三变”:变“教案”为“导学案”,变“报告厅”式座位为“议事厅”式座位,变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练习分段式学习为集预习、新学、练习于一体的“综合化”课堂学习。

“五步”:导入明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评——检测清盘。五个环节中,师生时刻在互动,学生是“明线”主动,教师是“暗线”主导。

创新学校推行“335课堂教学模式”,本质是实行教与学的“翻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学会自主发展,能够终身发展。通过转变质量增长方式,解放教师,解放学生,达到轻负高效、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如果把“335课堂教学模式”比作一个人,那么,“三主”是灵魂,“三变”是肢体,“五步”是动作。灵魂很重要,有了它的正确指挥,肢体才有价值,动作也才自如。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除了教学质量与外校相比优势更明显之外,教师们还感到新的教学模式有如下优点:

1.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335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强调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把时间让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先学文本,独立思考并完成自测练习,与同学合作探究疑而未解的问题,在同学面前展示学习成果,在同学和老师的点评启发下获得新知,再接受当堂的检测,拾遗补缺,强化巩固。学生一直在“忙”着,一直在被激励着,也一直在收获着、进步着。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不断增强,自学的能力不断提高。

2.让教师的教学更加有效。教师从“演员”转变成“导演”,通过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学生先学,而后检测,检测结果为教师提供了“三讲三不讲”的学情,使教师的“讲”更有针对性。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合作探究、平等互动,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其教学便可取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让课堂管理更具实效。过去,我们过于强调课堂里座位排得整齐划一,学生坐得端端正正,教师讲课,下面鸦雀无声。这种安静的课堂看上去很舒心,其实,有的学生“思维的钥匙已经生了锈”,有的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可叹的是为了维护这样的“良好秩序”,我们有的教师甚至要花半节课时间进行纪律整顿。实施“335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时间占大部分,教师的解难释疑、归纳小结也是在与学生平等地互动,根本不需要学生循规蹈矩,唯命是从。课堂上,学生“太忙了”,基本上没有时间做无聊的事,即使个别学生不想学习想捣乱也失去了同伴和观众。偶尔出现学生违纪的情况,教师可进行个别教育、点到为止,因为不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挨批评,学生没有丢面子的难堪,会知趣地下台,避免了不必要的师生冲突。

三、三“好”——适应学生成长规律的德育内容体系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育人的核心是立德树人。关于学生的品德要求,国家层面大到制定教育方针,小到制定《中小学生守则》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层面按国家规定开设德育课程,按上级部署开展德育活动。如何使德育工作更富实效?创新学校在德育内容方面作了认真研究。针对本校学生年龄层次不同、学生全部食宿在校、70%以上学生为留守孩子的实际,创新学校构建了小学、初中、高中“阶梯型”“递进式”德育内容体系。

1.对小学生进行“好习惯”教育。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小学生刚刚接触社会,对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做”与“不做”、“怎么做”听从于成人的要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幼学如漆”,对于小学生的正确教育尤为重要。对小学生的教育又不可“成人化”,忌讳“高大空”,要从最基本的行为习惯培养起。创新学校经过对儿童行为的观察和心理研究,决定从培养学生“十类百种好习惯”做起,为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打好基础。

“十类百种好习惯”的内容为:举止文明的15种习惯,善于学习的12种习惯,诚实守信的6种习惯,尊重他人的13种习惯,守时惜时的7种习惯,感恩报恩的10种习惯,勤劳节俭的8种习惯,锻炼身体的6种习惯,讲究卫生的8种习惯,注意安全的15种习惯。100种行为习惯表述具体,易懂易见,操作性强。

2.对初中生进行“好品德”教育。

初中学生进入了青春期,身体发育快,精力旺盛,自我意识增强,敢作敢为,但思维发展跟不上身体的发育。他们容易冲动,常犯错误,但往往难以接受他人的批评,逆反心理严重,处于人生的转折点、“危险期”。针对这些特点,创新学校决定对初中生巩固“好习惯”培养成果,着重进行“好品德”教育。

创新初中从训练初中学生的“静雅”行为着手,培养学生的个人品德、社会公德,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学校要求男生具有“绅士”风度,女生具有“淑女”气质,做一个“自己满意、他人欢迎”的人。

“静”,指“安静”,分为“七静”:候课安静、午休安静、结队安静、集会安静、就餐安静、就寝安静、乘车安静。

“雅”,指“优雅”,分为“三雅”:仪表素雅、谈吐文雅、举止高雅。

“静雅”教育旨在使学生内外兼修,修身养德。

3.对高中生进行“好人格”教育。

高中生处于成人的“入口处”,经过3年的学前教育和9年的义务教育,加之家庭熏陶、社会影响,他们已有了一定的阅历,感到自己是大人。他们有了人生的憧憬,甚至有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渴望。他们有自信,常常也会“指点江山”“愤世嫉俗”。然而,他们还有些青涩,还未成熟。他们比初中生少了一些冲动,多了一些思考,但往往偏激,甚至执拗。他们需要引导,需要矫正,需要走向成熟。

高中生是形成健全人格的关键期,创新学校对此进行了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根据国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求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结合高中生心理特点和本校学生实际,创新学校遴选了25种品质作为基本要素构建成高中生美好人格体系。这25种品质为:仁善、正义、礼让、理智、诚信、勤奋、节俭、廉洁、积极、敬业、勇敢、顽强、乐观、自信、自尊、自知、自立、自强、自律、谦虚、感恩、宽容、文明、忠诚、负责。这些品质,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进行这些基本品质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从缺陷型人格向健全型人格靠近,从变异型人格向正常型人格、完美型人格、高尚型人格转化,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好习惯”“好品德”“好人格”教育,体现了创新学校“育人德为首,成才先成人”的育人理念,收到了良好的德育效果。学校被评为“东台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多次受到盐城市文明办、东台市文明办嘉奖。

学生家长普遍认为,创新学校风气好,学生品行好,纷纷把孩子送到创新学校上学。近年来,在当地生源年年减少,公办学校“瘦身”,其他民办学校招生困难的情况下,创新学校在校生数不但没有减少反而递增,成了学生“想进来,不愿走”的学校。

四、创新——适应社会发展规律的学校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世界进入了一个全面创新的时代,创新学校创办人高翔之所以把学校取名为“创新”,就是要以创新精神鼓舞勇气、激励斗志,开创大业,做成大事。

创新人认为,作为一所基层学校,“人无我有”是创新,“人有我优”也是创新。所谓创新,既包括原创,也包括元素重组,还包括嫁接。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只要有用,皆可“为我所用”。在创新学校的办学实践中,含有创新精神、创新元素的个性化做法比比皆是,以下略举一二。

1.“创建校内和谐小家”活动。创新学校70%以上的学生为留守孩子。针对留守孩子“亲情缺失、生活失助、学习失常、安全失护、心理失衡”的实际,创新学校自2006年始,开展了创建“校内和谐小家”活动(开始叫“包生制度”)。每学年初,学校将所有学生组合成若干个“校内小家”,明确教师担任“校内家长”。“校内家长”要负责小家成员“思想的引导、学习的辅导、生活的指导、心理的疏导”,关心小家成员的“全方面、全过程”。学校要求:“校内家长”每月组织小家成员集体活动一次,每月要与每位小家成员个别谈心一次以上,与每位学生家长沟通一次以上,与班主任及科任教师交换意见一次以上。每学期期末评选、表彰一批“校内和谐小家”,评选结果纳入教师工作考核,对“优秀家长”给予荣誉表彰并发放奖金。东台创新学校“创建校内和谐小家”活动2013年被评为盐城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东台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品牌。

2.“道德模范进校园”活动。每年3月份,创新学校都开展“道德模范进校园”活动,这已列为创新学校德育的“规定动作”。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小记者“采访道德模范”,利用校园电视台、宣传橱窗“宣传道德模范”,举办道德模范事迹报告会让师生“亲近道德模范”,召开主题班会、座谈会“点赞道德模范”,融入生活、走进社区“学做道德模范”等系列动作,实现“道德模范进校园,道德精神润校园,道德行动出校园”,注入育人正能量。此项活动被评为盐城市学校管理案例一等奖。

3.校园“星光大道”活动。创新学校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确立了本校的人才观——有用即是才,人人可成才。学校的责任就是搭建平台,让学生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从而促进各类学生的发展。为此,学校开展了“校园之星”评选活动。校园之星种类繁多,只要符合“文明、健康、安全、特长”的标准,都可申报评选。学校设立了“志愿者节”“礼仪节”“生活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六大文化节,每个节日后都“评星”。平时也经常开展“评星”活动。“评星”之后,将“校园之星”的大幅照片布置在长达50米的文化墙上。群星闪耀,星光灿烂,“星光大道”使学生增强了自信,成了激发学生奋进的动力。

“敢为人先,追求卓越”是创新学校创业、兴业的真实写照。创新人敢于“第一个做”,而且立志“做到第一”。踏平坎坷成大道,一路高歌向天涯。创新人正意气风发向着“百年老校,全国名校”的梦想一步一步地挺进。

猜你喜欢

学校发展
体育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文化引领学校走向科学健康发展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浅析小规模学校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浅论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发展的作用
浅谈学校工会在学校发展中的职能
中学体育在学校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教育转型期校长当谋学校内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