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中的儿童地球村
2015-05-30奚亚英
【摘要】核心价值追求是学校的精神与灵魂。现代学校的核心价值追求,是时代背景下学校的价值坐标系的真实反映。这种价值观,不仅具有共同性又具有适切性。学校不仅是一个物化的空间,更重要的是一个成长的空间,一个生命的集合体。基于这样的思考,学校形成自己共同的核心价值追求,并通过“文化重塑、管理重建、课程重构”实现学校的核心价值追求。
【关键词】核心价值;成长空间;生命
【中图分类号】G4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3-0025-02
【作者简介】奚亚英,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江苏常州,213000)校长。
学校是什么?
百度百科中这样描述: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的教育的组织机构。古代的学校称为庠、序、学、校、塾。清末,开始兴办近代教育。辛亥革命以后,“学堂”一律改称“学校”,并一直沿用至今。
而在人们的眼里,学校又是什么?有的人把学校比作渡船,将一位位学生从人生的一岸渡向梦想的另一岸;有的人把学校喻为车站,不同的学生,就像不同的列车,开往不同的未来;有的人把学校看做是一间四面有窗的屋子,一头连接过去,一头连接未来……
无论是渡船、车站还是屋子,在人们的眼里,学校不过是一个可以容纳学生的空间。比喻的本体与喻体之间相关更多的是其物理特性。每一种比喻,似乎都有一些道理,但又都少了些什么。
少了的或许就是——学校的核心价值追求。
一、我们如何认识学校的核心价值追求
如同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灵魂,任何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独到的核心价值追求。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核心价值追求是学校的精神与灵魂。
在我们看来,核心价值追求首先是一种追求,是学校全体成员(包括学校中的所有人)共同追求的教育愿景。学校的核心价值追求是全体师生员工自主选择的结果,反映了学校成员共同的价值理想、教育追求和行动原则。
学校的核心价值追求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其一,不可替代性。它是学校最重要、最根本、最有影响、最持久的信仰与追求。其二,全员认同性。它是学校每个成员共同的追求与信仰。
现代学校的核心价值追求,是时代背景下学校的价值坐标系的真实反映。这种价值观,不仅具有共同性(即与人类基本价值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契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与“中国梦”的核心追求相一致),又具有适切性(与学校组织的价值相吻合)。
二、我们如何定义“清英”的核心价值追求
建校于2007年的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是一所国际化的民办学校。在我们学校,不仅有来自中国的儿童,还有来自美国、印度、西班牙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不仅有来自中国的教师,还有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不同国家的教学工作者。
在我们看来,一方面,学校联通着世界,从学校出发可以走向世界;另一方面,学校本身就是一个独特的世界。世界是平的——学校在世界里,世界也在学校之中。来自世界各国的师生,让小小的校园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地球村”。而在这个“地球村”中,满目可见的是儿童的身影,随耳可听的是儿童的声音。
事实上,学校不仅是一个物化的空间,更重要的是一个成长的空间,一个生命的集合体。基于这样的思考,“学校中的儿童地球村”——成为了我们共同的核心价值追求。
“学校中的儿童地球村”——“地球村”凸显了外国语学校的使命与特色。“儿童地球村”则充分彰显了儿童中心的教育思想。学校是儿童的地球村,儿童是地球村的主人。尊重每一个人的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给予每一个儿童自由学习、学术争鸣的空间;珍视每一个人的生存状态与发展姿态,给予每一个儿童自由成长、个性张扬的舞台。儿童在地球村中与自我对话、与他人对话、与世界对话,不断完善自我,优化他我,认可群我。
三、我们如何实现学校的核心价值追求
学校核心价值追求说到底是一种团队的核心价值追求。建立并维护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核心价值追求是非常重要的。这种追求不仅激励着学校成员个体的实践与行动,同时也是对学校全体成员理念与梦想的指引。因此,我们从文化的重塑、管理的重建与课程的重构三个维度进行思考与实践。
1.文化的重塑
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说:文化是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是学校的灵魂。一所好的学校,应该用文化为学校立魂。我们以“让学习成为体验美德、提升能力的快乐旅程”为办学理念,以“学会共同生活”为办学目标,在整体形成文化建设纲要的基础上,从环境文化、制度文化与心理文化三个层面进行推进。努力让清英儿童地球村成为传递真情、激扬梦想、充盈幸福的理想之地。
整体设计环境文化:根据儿童地球村的发展愿景,进行环境文化的整体优化。形成了“理想国”“童话城”“呼噜岛”“甜甜街”“梦工场”“欢乐谷”系列名称。
系列建构制度文化:优化重组各项制度,形成《清英员工手册》《教师发展手册》《儿童成长手册》,从而让制度模块化、体系化、实用化。
全员孕育精神文化:彰显教师队伍的“精气神”。“精”:具有水一样的精神,像水一样不断地积蓄自己的力量,不断地冲破障碍。“气”:志气。像树一样活着,在每一个教师心里种下一棵叫自己的树。“神”:神话。每个清英人都要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神话。
2.管理的重建
基于学校的发展愿景——学校中的儿童地球村,强调儿童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成人则作为儿童的指导者、同行者。形成儿童地球村的三大委员会的整体组织机构:发展委员会、指导委员会、自治委员会。
儿童地球村自治委员会则建立起八大生活社,分别是安全生活社、行为监督社、创业体验社、体育生活社、艺术生活社、科学生活社、学友合作社、国际生活社,各社由学生高度自治管理。
自治委员会竞选参照美国总统、议员的选举办法进行。经过层层选拔,公开宣讲,现场竞选,全校投票等环节,产生1名会长和8名社长。
3.课程的重构
以“第七号教室”为学校课程文化标识。建立学校即教室的观念,把学校这个儿童地球村看作是一个大教室,更强调以教育的观点、以课程的视角,让学校每一处都凸显其特有的教育功能。
努力为每一个学生设计课程,实现用“自己的课程”教与学。强调每个人都是课程的领导者与创造者。自己的课程,从群体上讲是学校的课程;从个体上来讲是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自己的课程。这里的教与学,指向教师的互教互学。
以儿童视点为课程设计的出发点,从我与自身、我与自然、我与社会,三个维度系列思考现行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全面对三级课程进行整合,划分为五大领域,分别是人格与品德、阅读与表达、思维与探究、艺术与审美、体育与健康。在“第七号教室”课程图谱的整体建构下,根据各课程实施对象与范围的不同,分两大类别实施:普适性课程与专设性课程。普适性课程,即为每一个儿童提供一生必需的基本知识与基础技能,培养儿童地球村公民的基本素养的课程。专设性课程是指为学生设计满足其个性发展需求的课程群组,供学生自主选择,以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为保证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清英自主研发了选课系统:一人一账号,一站式登陆。两类课程互为补充,为每位学生提供“基础发展+个性成长”的全方位服务。通过“联课+基础课”、“自然班+走班”、“必修+必选+可选”等多元共融的方式,诠释“用自己的课程教与学”的课程理念。
在“普适性”与“专设性”两大课程的内容、方式与途径的设计中,基于“儿童地球村”的形态与功能,尝试建构“儿童地球村”体验课程群组。在儿童地球村中,学生们可以通过银行、邮局、超市、机场、农场、医院等不同岗位的职业体验,感受全课程、全体验与全教育。
在这样的“文化重塑、管理重建、课程重构”的过程中,我们越发清晰地认识到:学校的核心要素是人,学校的核心目标是发展人,学校的核心价值追求——“学校中的儿童地球村”已然融于学校的文化、融于校园的空气、融于师生的生命。
“儿童地球村”的追寻,与学校的灵魂相依,与师生的思想相随,与课堂的内外相伴,与校园的呼吸同在,与生命的成长同行……而我们仍将以梦想者的勇气、以奔跑者的姿态、以朝圣者的虔诚,继续执着地追寻——追寻学校的灵魂、品格与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