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探测深渊到攀登高峰
2015-05-30李欧
李欧
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当人类开始有了自觉意识和独立的自我意识时,就开始反省、推测、思索人类群体和人类个体的心理。不过,作为能成为与其他学科如物理学、生物学、地理学等等并列的现代学科,则是直接创立于19世纪德国的“实验心理学”。由于费希纳、冯特等人的工作,心理学才逐渐从哲学,以及文学艺术等领域中分离出来而独立发展。当然,这种分离并不彻底,也不可能彻底。特例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直到1978年,各个大学均未有心理学系,心理学专业不过是属于哲学系下的一个专业。而在当代西方,存在主义哲学与存在主义心理学至今仍纠缠在一起。但是,婴儿已经长大,一百多年来,心理学在西方已经成为显学,是20世纪发展最为迅猛的学科。以美国为例,在大学里,心理学无论是招生人数,还是授予博士学位的人数,都是最多的学科之一。而且成长壮大的心理学开始反哺母体学科以及其他学科。哲学、文艺学中的心理学内容已经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而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等都无法完全脱离心理学而言说;并且,例如法律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经济心理学等等都已经成为普通词汇。
心理学的强大力量和影响,并不完全来自相当于自然科学式的“实验”以及实验技术,甚至也不完全来自科学精神的追求。一般认为,20世纪的心理学有三大浪潮,也称之为三种力量,它们才真正推动了心理学的前进。可以说,这三大浪潮构成了现代西方心理学的核心、基础和思想的源泉。首先是弗洛伊德及其弟子们和追随者创立的精神分析。他们从探索人类的无意识入手,扩展到人的本能、心理结构、非理性、心理障碍甚至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个体成长的心理建构等等领域。其影响之大,弗洛伊德甚至被称之为有史以来三个最伟大的犹太人之一,其他两个是爱因斯坦与马克思。当代西方的哲学史、文艺史、精神病学史、思想史、人类文化学史都必然介绍论述弗洛伊德以及精神分析学。其次,作为精神分析的反面和对抗,以华生尤其是斯金纳为旗手的行为主义,沿着巴甫洛夫、别赫捷列夫开创的道路奋勇前行,并且秉承实验心理学的科学精神,力争将心理学建立在类似于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力争用确切的外显事实、数据来构成心理学的内容。虽然,其核心的思想观点受到了强烈的批判,这种批判既来自心理学内部,也来自哲学。但是,其研究成果、研究技术,已经广泛地运用于教育学、管理学、精神病学、政治哲学等领域,甚至构成了一门新兴学科——“行为学”的主要内容。而通称为“第三浪潮”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从60年代崛起,左右开弓,对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都痛加批评,以研究领域的新奇,研究对象的独特,以及研究结论的开创性,风靡一时。如“实现自我”“需要层次”“高峰体验”等等新观念迅速流行,甚至成为普通当代人的意识的构成。而在青年人中,对马斯洛、罗杰斯的大名均耳熟能详。这三次浪潮,其思路历程,大致是从探测人类心灵的深渊,那不可见的无意识、本能,到在日常普通人的行为原野中开出一条大路,再到力争去攀登人性的高峰。
有趣的是,弗洛伊德学说,自认是秉承科学的理性主义精神,自认是恪守自然物理规律,后来却成了非理性主义诸种思潮的源头,尤其是在文艺领域。他认同物质不灭与能量守恒,并以此来探讨人的心理能量与生理能量,却使得“里比多”论到处滥用。文明与野蛮似乎都是性能量的显现,既与物质自然无关,也与理性思维、智力智慧无关。他探讨宗教以及文明的源头,使神成了人;探讨人性,又揭示出人不过是披着文明华丽外衣的野兽,没有神控制人,也没有人能控制自身,一切都是人类心灵深处混乱的能量、黑暗的能量、非道德的能量的嗥叫、横行和爆发。他是使人类的自恋与自尊受到最沉重的打击的第三人。伽利略将人类从宇宙空间的中心宝座上驱逐,地球不过是亿万颗类似的实体中的一个。达尔文证实,所谓“万物之灵长”的人类是由动物发展而来,猴子是我们的近亲。而弗洛伊德则论述人类所有的华美的文明文化,不过是与其他生物一样,是其生理生物性的表现,都受到黑暗的不可控制的能量的控制。到了晚年,目睹纳粹的残忍暴虐,两次世界大战的种种惨剧,弗洛伊德进一步提出了“死本能”的观念,将人类趋于死亡、趋于自然毁灭的趋向,以“本能”而加以肯定。而荣格更是提出“集体无意识”理论,更使人类的存在进一步神秘化。
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在文学艺术领域的影响甚至有可能超过了在心理学领域影响的深度与广度。他五十大寿寿辰时,得到的祝贺来自文学艺术家的远远超过自己的同行;20世纪兴起的诸多文学艺术流派,其内涵的思想观念大多数与弗洛伊德思想相关,而当代文艺理论几乎无法离开精神分析而言说。20世纪的西方诸多思想流派,也或多或少地与弗洛伊德的思想纠结:存在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等。
弗氏对人类心灵深处的探测,前无古人,目前也还无来者;应该指出,只有探讨到人性的深渊,才能更好领悟认识人性的高峰。弗氏曾强调“哪里有本我,哪里就有自我”,也为心理学的发展从黑暗深渊到高峰的攀登点燃了灯火。虽然“俄狄浦斯情结”的强化,固然有些偏执,但“文明建立在压抑的基础上”这一思想却发人深省。虽然,婴儿性欲的观点,甚至被其诸多忠实的弟子所摒弃,但从此开拓了幼儿心理学领域。虽然对性本能强大的描述过分渲染,但“死本能”的提出,使我们不得不直面人类精神中的兽性因素。虽然,他的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不能完全令人信服,但为人格的探讨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道路。总之,尘埃落定,弗洛伊德确实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心理学家。
但是,精神分析的主要内容,很难直接实证,临床效果也不确切,这与实用主义盛行的美国精神相龃龉。因而,从20世纪20年代起,华生开路,斯金纳领军,“行为主义”心理学阵容逐渐强大。华生与斯金纳都曾担任过美国心理学会的主席,他们摒弃了“内省”,也将“意识”“无意识”“本能”,甚至“个性”“情绪”“动机”等驱逐出心理学的研究领域,认为这些观念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他们宣称,人的可见行为,以及行为的优化技术才是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因为这样才能保持客观性与准确性。而精神分析的内容与观点,他们讥讽为“深层心理学”,只不过是些“黑箱”式的猜测而已。他们认为人类的内在的心理过程,不过是行为的内在形式,甚至思维也是由细微的语言动作构成。因此,人类的诸多心理问题,均可从行为的矫正与优化来加以解决,甚至人类的个体种种困难与困境,也可用一套技术加以行为训练,从而加以解决。华生甚至宣称,给他一打身体健康,智力正常的孩子,经过他训练,他可以使其要成为法官就成为法官,要成为科学家就成为科学家……而且,他还真得到了一笔资金,用于实现他的计划,以验证他的理论的正确。不过,其结果却是失败。
但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并不认为这是理论的错误,而认为是技术问题。于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斯金纳开始发展一套更为成熟的、更为复杂的技术。他认为,人类行为可分两大类,一类是应对性行为,一类是操作性行为。华生从“刺激—反应”入手,针对应对行为去控制,这是初级的行为主义技术。而他则强调“操作性”行为,并且发展创立出一套“强化”技术,通过“正强化与负强化”“连续强化与间断强化”“远期强化与即时强化”“规律强化与非规律强化”等等套路,来达到对行为的控制。他先是用鸽子、小白鼠等动物实验,再运用到人的行为上。这套技术大获成功,现在仍然是教育、管理,以及精神障碍行为和变态行为的矫正等方面广泛应用的技术策略。不过,由于对人类外显行为的可操作性过度强调,认为只要人人都具有社会所赞赏认同的优秀行为,所有的社会问题都会得到解决,甚至认为人类有史以来,不断追求的目的,如自由、尊严等,都是不必要的假设,他的代表作《超越自由与尊严》,就论述了他的这些思想观点。实质上,他的这套技术,就是一种控制术,其思想渊源可追溯到社会达尔文主义。因而,受到哲学家,以及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批评,认为他将人类简化为动物和机器,而人类所宝贵的良知、激情、超越性、自由与尊严,统统被操作技术所遮蔽,而且,这套技术如果被法西斯纳粹所运用,将导致人性甚至人类的毁灭。
精神分析可以说是从内到外,从深层到外显,可是对外在显现的行为的理解以及优化,常常力有所不及,其理论解释也不能令人完全信服;而行为主义则试图从外到内,却止步于外,很难借此能深刻地理解人性和人类的生存困境。
据文献称,马斯洛在医院欣喜地看着自己初生的婴孩,思忖到:这是一个完美的生命,不应该成为被控制的对象,他应该而且可以通过努力来实现自己的潜能,成为美好的人。于是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逐渐成熟。他的名言:“一个人只要认为自己是健康的、善良的、美好的,那么通过自己的努力,他终究会成为健康的、善良的、美好的。”他的代表作《人性所能达到的境界》,虽不如他的成名作《动机与人格》,那样影响广泛,但其实更能代表他的主要思想倾向。
马斯洛、罗杰斯等人认为,精神分析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病态的人,有精神障碍的人;而行为主义心理学则聚焦于研究动物或者平常的人。如果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是理解人性,从而使人性更加健康美好,那为什么不去集中研究优秀的,或者称之为“自我实现”的人呢?因而,他们先后发展并论述了系统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的思想在教育学领域,通过与斯金纳的论争,逐渐明朗,并且得到广泛深入的呼应。马斯洛的一些核心观念,如“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动机论”等都已经成为心理学常识。实际上,他的“高峰体验”论,应对性行为与表现性行为的划分论,更富有启发性,更具有哲学深度。
马斯洛曾提出,心理学的第四次浪潮将是“存在心理学”,并且还出版过《存在心理探索》一书。他认为存在心理学将主要探讨“超个体心理学”,以纠正无论是精神分析,还是行为主义,以及人本主义的过分集中关注个体所带来的偏差。遗憾的是,迄今为止,虽然已经有罗洛·梅等学者的文集《存在心理学》出版,但还没有出现成熟系统的“存在心理学”理论。而当今西方的心理学,主要表现出交融、综合的面貌。从事心理学工作的人,已经很难判定为哪一个流派。可以说,三种力量、三种浪潮,相互激荡,却又相互补充,相互交融,并且交织在一起,从而使得心理学领域更加广阔,更加丰富,更加深刻。物理学是20世纪的“灯塔”学科,照亮了其他学科前进的方向;而21世纪,很可能心理学将成为“灯塔”学科,我们期盼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