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蛙》中的神话原型意象

2015-05-30陈晓霞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7期
关键词:泥人生育

陈晓霞

摘 要:莫言在小说《蛙》中关于牛蛙养殖场的描写,以及民间泥人大师塑造和求子娘娘的描写都深受我国神话故事女娲这一原型意象的影响。

关键词:神话原型;泥人;生育

在西方的原型批评家们那里,最基本的文学原型是神话。荣格在《集体无意识的概念》中把“”神话学研究称之为‘母题……。”弗莱在《批评的剖析》中说过“文学产生于神话”。中国的神话尽管没有像西方形成系统,但是留存于《山海经》,《淮南子》等书中的神话却有独特的魅力,千年来流传不衰。其中女娲炼石补天,女娲造人家喻户晓,其中蕴含的精神更是沉淀到我们民族的血液之中。而这个女娲神话原型,如荣格所说,“是人类长期心理积淀中未被直接感知到的集体无意识的显现,因而作为潜在的无意识进入了创作过程,但它们又必须得到外化,最初呈现为一种原始的意象”[1]。作家莫言在小说《蛙》中以其独特的笔调塑造了民间泥人大师郝大手,以及关于求子娘娘的几次描写和作品关于生育的主题都是深受女娲造人这一神话的影响。

一、女娲造人原型意象在莫言《蛙》中的具体化和强化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洹泥中,举以为人。”——《太平御览》

在这个关于生命起源的神话中,女娲作为人类的创造者,将生命与大地紧密结合在一起。大地无私地源源不断为人们提供衣食住行,宽厚仁爱。这个神话原型是深深的沉淀到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之中。在莫言在小说《蛙》中的塑造的泥塑艺人郝大手和秦河的故事就是女娲造人神话的外化和强化。作家在小说中是这样描写郝大手,“他的泥娃娃是用手捏出来的,他的泥娃娃,一个一模样,绝不重复。都说,高密东北乡所有的娃娃,都被他捏过。都说,高密东北乡每个人都能在他的泥娃娃里找到小时候的自己。都说,他不到锅里没米时是不会赶集卖泥娃娃的。他卖泥娃娃时眼里含着泪,就像他卖的是亲生的孩子”,[2]郝大手如女娲一样用黄土捏泥人,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如女娲一样可以给予生命,“慢慢地大家认为,买他的泥娃娃,就如同从他那里预定了一个真孩子。越说越神。说他卖给你的泥娃娃,如果是个女的,你回去必定生女的。他卖给你的是男的,你回去必定生男的。如果他摸出两个孩子给你,你回去就生双胞胎。这是神秘的约定,说破了也就不灵了。”[3]在此地,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很明显地被作家具体为民间艺人捏泥人,并且这些泥人与普通百姓的生儿育女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说对于郝大手的塑造只是女娲造人这个故事的具体化,那么小说中另一位工艺大师秦河的塑造,则是对于这个神话原型的强化。如荣格在《集体无意识的概念》中说:“与集体无意识的思想不可分割的原型概念,指的是心理中明确的形式的存在,它们总是到处寻求表现。”[4]作者通过王肝之口这样描写秦河造泥人,“我们秦大师用的泥土是专门从胶河河底两米深处挖上来的,这是三千年沉淀下来的淤泥,是文化的淤泥历史的淤泥。挖上来这淤泥,放在太阳下晒干,放在月光下晾透,让它们接受了日精月华,然后放在石碾上碾碎,再用太阳冒红时取来的河心水和月亮初升时取来的井中水和成泥巴,用手揉一个时辰,用棒槌敲一个时辰,一直将那泥巴团弄到面团一般,这才能动手制作。——而且我要告诉你们,我们秦大师,每捏好一个泥孩,都会在它的头顶用竹签刺一个小孔,然后扎破自己的中指,滴一滴血进去。然后揉合小孔,将泥孩放置在阴凉处,七七四十九天之后,这才拿出调色上彩,开眉画眼,这样的泥孩,本身就是小精灵”。[5]从这段描写,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此地将人类的创造者女娲如何用泥造出一个人这个神话原型美化和强化了。本来寥寥几笔的“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作者却用神奇之笔写出了诗意,将人类始祖女娲抟黄土作人的辛苦化为了美妙的艺术创造过程的神秘和享受。这两位民间泥人大师的塑造是对于女娲造人神话原型的的具体化和强化。而这部小说关于“蛙”,以及小说中关于娃更是对于这个原型的另一种外化。

二、小说《蛙》体现出的蛙崇拜与女娲造人原型的关系

整部小说《蛙》可以说是女娲神话的外化。除了上面论述的泥人工艺大师的塑造,还从其它方面应用了女娲神话这个原型。自古以来民间的生殖崇拜与女娲造人神话有关,很多地方有女娲庙,在小说《蛙》中就有关于娘娘庙的女娲形象的描写,“她面如圆月,发如乌云。细眉入鬓,慈且含情。身着一袭白衣,项配珠宝璎珞。右手持长柄团扇,扇面斜扣肩头;左手摸着一个骑鱼童子的头顶。在她的身体两侧,拥挤着十二个姿态备异的童子。这些童子面貌生动,童趣盎然,确实可爱极了。”[6]渴望拥有自己孩子的信女们匍匐在女娲的脚下,祈求赐予孩子。在中美合资家宝妇婴医院蝌蚪和小狮子更是听到这样的说法,“为什么“蛙”与“娃”同音?为什么婴儿刚出母腹时哭声与蛙的叫声十分相似?为什么我们东北乡的泥娃娃塑像中,有许多怀抱着一只蛙?为什么人类的始祖叫女娲?“娲”与“蛙”同音,这说明人类的始祖是一只大母蛙,这说明人类就是由蛙进化而来,那种人由猿进化而来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作家明白无疑的表明了对于神话原型的应用。其次,小说以蛙来命名,并且也有牛蛙养殖场的描写,这也是女娲神话原型的一种外化。何星亮在《中国图腾文化》写过,“娲即蛙当无疑义,而女与雌义同,所谓女娲,其实就是‘雌蛙。大概雌蛙原是某氏族部落的图腾,后来图腾演化为神,雌蛙也演变成女娲”[7]。小说中写到姑姑遭遇蛙群袭击,因为蛙代表生命和繁衍,而姑姑执行计划生育与此是相违背的。“但姑姑说,那天晚上的蛙声如哭,仿佛是成千上万的初生婴儿在哭。姑姑说她原本是最爱听初生儿哭声的,对于一个妇产科医生来说,初生婴儿的哭声是世上最动听的音乐啊!可那天晚上的蛙叫声里,有一种怨恨,一种委屈,仿佛是无数受了伤害的婴儿的精灵在发出控诉。”姑姑遭到蛙群袭击后,与姑姑放弃堕胎手术是有密切联系的,小说中的姑姑最终回归到用泥土造人赎罪的道路。在她身上体现出女娲精神,承担着繁育后代责任重担的女性,骨子里还是具有母性的情感。

《蛙》多处应用到女娲神话这个意象,无论是泥土造人的直接呈现,还是女娲与生殖崇拜的渊源,作者将这种沉淀在我们民族精神中的集体无意识深化和再创造。使这个神话获得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4]荣格.原型与集体无意识,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

[2][3][5][6]莫言.蛙[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

[7]何星亮.中国图腾文化[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泥人生育
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亟需构建生育支持体系
我是“泥人罗”
捏泥人
决不允许虐待不能生育的妇女
胆大镇的泥人
泥人作品
应对生育潮需早做准备
不能生育导致家庭破裂
延长生育假要有“兜底规定”
医改和生育 两大重点有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