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探讨

2015-05-30马彬

关键词:探讨研究独立性内部审计

马彬

摘 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依法独立的进行审计,不受其他相关部门的干涉。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内部审计隶属于一个单位的职能部门,是由这个单位的领导决定它的工作范围。而工作范围是不是很广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了内部部门是不是能够单独进行业务的经营活动,单位内部的审计人员的工作是自由的。他们可以自己做决定、自行判断,不会受到任何部门和个人的约束。也同时意味着实事求是和不偏不倚的职业素质。可是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却受到高层管理者的制约,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如果想要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就要高层管理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共同努力。所以,本文中针对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谈了几点粗浅认识。

关键词:内部审计;独立性;探讨研究

1 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独自立于他们所审查的活动之外,能够独自客观的评价自己的工作,被称之为独立性。它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条件。只有真正具备了独立性,内部审计人员才可以准确地进行审计。由此可见独直立性是审计的灵魂,是审计质量的保障,是审计权威性的基础。内部审计是以服务为目的,是企业强化自我监督机制的重要手段,是规范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客观要求。而审计独立性又为企业内部审计的正常运行赋予了法律意义上的保障。

2 影响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的主要因素

2.1 管理机制的影响

一个单位掌握着内部审计人员关于工资管理、奖惩及人员调派的权利,也同时归属于单位负责人派遣领导,这就形成了内部审计人员为单位利益服务的依附性,从而在执纪执法和工作质量上,直接受到了制约和影响。

2.2 直接的影响是人员和机构

内部审计人员普遍缺乏独立性。这些年来,内部审计人员基本上不再由物资管理人员或者会计兼任了,可由外部门领导或合署办公,而不是单独设置的内审机构的现象依然存在。这种现象致使内部审计人员受到了各方面的制约,从而很难进行单独的经济监督,严重的影响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2.3 人员素质和工作质量的影响

从企业目前的情况看,一方面,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人员不愿意从事内审工作,从而导致一些单位的内审人员专业不精、工作人浮于事,审计工作往往局限于查查账,不能很好地发挥审计职能;另一方面,多数内审人员从财务转到审计,造成审计队伍出现技术单一、业务不全面的问题。上述原因造成审计效能低下、质量不高、查处问题不透、处罚力度不够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的广度和深度。

3 如何实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3.1 实现内部审计独立性必须得到管理层支持

3.1.1 争取领导的支持。由于行业特点不同和领导者个体差异,致使领导者对内部审计认识和重视的程度有所不同。为了得到领导支持,审计人员收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等相关资料、收集股份公司和地区公司关于审计独立性文件和领导讲话,有目的、分期分批交给领导审阅,让领导了解内部审计、认识内部审计、运用内部审计进行管理和监督。同时,明确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明确内部审计是一个独立的监督部门,它只受控于高级管理层。

3.1.2 赢得领导的重视和认可。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必须依靠内审部门和内审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绩效来争取和确立。一是审计人员要勤奋学习、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的法规政策,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创新审计方法和手段,提升审计质量和效率,切忌满足现状、不思进取。二是在选择审计项目时,要切中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查深查透,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纠正被审计单位的错误做法,促进单位规范管理,成为领导经营管理的参谋和助手,进而赢得领导尊重。

3.1.3 提升业务素质。常言道“打铁还须自身硬”要实现内部审计独立性,内审人员就必须加强学习,及时更新思想观念和专业知识,打造一支作风硬、业务精的内部审计队伍。第一,加强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学习审计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公司制度和文件,提高内审人员客观公正揭示问题的能力。审计人员应当掌握一定的知识储备,包括财会、审计、法律、信息技术、工程等,这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基础。第二,审计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与写作能力。审计工作的进行不仅需要内部人员之间相互协作,还需要与客户保持良好的关系,结合内审实际,采取自学、专题培训、网上听讲座等多种方式进行现代审计知识的培训,包括加强必要的纵向、横向业务交流和相互学习,使审计人员熟练掌握现代审计方法和技术,开阔思路和眼界,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审计工作的需要。最终出具恰当的审计报告,为企业决策提供服务。第三,审计人员需要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模式,帮助审计单位识别各种风险。

3.2 实现内部审计独立性必须职权独立

3.2.1 独立编制审计计划。在审计计划编制上,内部审计要采用风险分析的方法,从风险较大的资金、物资、合同、基建投资等系统的管理控制入手,确定审计重点,解决领导关注的问题。独立自主地编制审计项目计划,报企业高管层审核同意后以文件形式下发到被审计单位。独立编制审计计划是实现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关键。

3.2.2 独立制订审计运行方案。审计计划制定后,内审人员要采用查看资料、座谈等多种形式进行调研,全面了解审计项目的全过程,独立制订审计运行方案,确定审计工作范围、审计工作内容、审计工作方法和实施审计时间。审计运行方案制订过程的独立是实现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基础。

3.2.3 独立实施审计。在审计过程中应避免实际的和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与偏见。内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责任人互不友好或过于亲密都会防碍内审人员专业判断的公正性,造成偏见。因此,内审部门领导需定期向内审人员了解关于潜在的利益冲突和偏见,做到实施审计项目独立,客观公正评价被审计单位。

3.3 实现内部审计独立性必须保持业务独立

有些内部审计不但要履行内部审计职能,还兼职其他管理工作或部分参与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为了保持业务独立,我们把审计负责的价格管理工作移交给企管法规部负责、停止了科研经费对外付款审计审签和工程项目招投标参评业务,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能。有些内审机构不是单独设置而是由其他部门领导或合署办公。在其他部门领导下,内部审计独立性就元从谈起;合署办公,下达审计通知书、审计意见书时就得加盖合署办公部门公章,难以区分是内部审计业务还是其他部门业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刻制了内部审计管理专用章,在实施审计工作中独立使用。另外,合署办公部门领导大部分不是内审人员,这样由企业高管层组织的生产、经营、财务、管理控制等系统工作会议,内审人员就无权参加,不传达或传达不全,内审人员就无法全面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针对此问题,我们逐级向领导层反映,取得了内部审计独立参加企业工作会的权利。

4 实现内部审计独立性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4.1 内部审计与领导层的关系

内部审计机构领导关系确定后,不管是在法人领导下或在主管副职领导下,内审部门都要积极主动地接受领导,领会领导者意图,征求领导者意见,及时汇报工作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为领导决策服务。同时,还要注意处理好同其他领导者的关系,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和睦相处,赢得整个领导层的支持,为审计创造一个和谐的内部环境。

4.2 内部审计与上级审计部门的关系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明确指出:“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这就明确了内部审计与上级审计部门的关系。内部审计要主动接受上级审计部门的监督和业务指导,经常与其取得联系,寻求业务支持。

4.3 内部审计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

内部审计相对于被审计单位是独立分离的,这是它的特殊性,但它同被审计单位的关系又应该是协调的,要寻求工作上的配合与支持。要处理好同被审计单位的关系,努力赢得他们的配合,保持协调与合作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内审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保证内审工作的良好效果。

5 结束语

总之企业审计独立性是在促进审计发展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也为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审计功能范围扩大,审计视觉转向维护国家安全,审计作用也由被动的防御转为积极的预防,审计工作量繁重,数据量增大。审计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实现审计由传统的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转变,有利于实现由财务审计向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的综合审计转变,为审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保障企业审计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谷红燕.公司清算审计和会计问题[J].中外企业家,2013(30).

猜你喜欢

探讨研究独立性内部审计
浅论我国非审计服务及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浅议中国画的构图和透视
武警基层指导员非权力影响力探讨研究
考虑误差非独立性的电力系统参数辨识估计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组织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