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词鉴赏课的教学目标探索
2015-05-30赵德金肖东平
赵德金 肖东平
摘 要:唐宋诗词鉴赏课应把对传统文化中精华部分的继承,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更应培养学生的现实意识、世界意识和未来意识。使学生真正了解中华文明,承传中华文明,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创造出更有价值的人类文明。
关键词:唐宋诗词鉴赏;教学目标;人类文明
唐宋诗词中蕴含着丰厚的古代文明,唐宋诗词鉴赏课是语言文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那么唐宋诗词鉴赏课应实现怎样的教学目标呢?就目前教学情况来看,有的注重字词句意义的疏通,背景、典故等的考证;有的则注重对作品思想与艺术的评价等等,总之,唐诗鉴赏课的教学目标不尽相同。笔者就这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两点看法。
首先,应把对传统文化中精华部分的继承,作为唐宋诗词鉴赏课重要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通训诂、明典故、察背景、考身世等固然必不可少,但这不是终极目的,其终极目的是要在课堂上把作家通过特定的艺术手段展示的思想、情感以及当时的现实等重现在学生面前,训诂也好,明典也罢,主要目的是为了排除这一再现过程中,在语言、背景等方面的障碍,即是为了扫除外在的隔膜,以便呈露内在的本质,也就是帮助学生识别唐诗宋词中每个作家、每篇作品中其精华是什么?糟粕又在哪?乃至为什么?这才是唐宋诗词鉴赏课的关键所在。
比如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大家之一。1079年,在亲人团聚的中秋节,当他不能与日夜思念的弟弟子由相聚时,回想起步入仕途以来的坎坷经历,追忆起失去母亲、父亲、妻子三位亲人的悲伤,他虽也曾产生“我欲乘风归去”的出世思想,可是,面对高高在上凄寒的明月,他明白了人生的痛苦源于对平常生活的追求,而人生的快乐也源于对平凡生活的热爱。最后,他终于在“月有阴晴圆缺”这一自然现象的观照下,悟出“人有悲欢离合”是其常态的道理,对人生的不幸作出通达的解释,从心底发出对弟弟也是对人生的美好祝愿。当他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背上不忠的罪名,客居廖落的黄州,虽也曾有过“异乡衰病,触目凄感”的悲凉,想到许多朋友因自己连累被贬到南方荒远之地,不禁产生“心肺间便有汤火芒刺”般的痛苦,也有过“忽然浪起,掀起一叶白头翁”的悲壮,甚至也曾涌起“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的空漠感,可是一旦面对潺缓清澈的小溪,优雅素朴的兰草,仍喷发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生命激情。苏轼这种在人生逆境中,不回避、不沉沦,顽强自振的精神,仍会给今人许多有益的滋养。
其二,在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更应培养学生的现实意识、世界意识和未来意识。
所谓历史意识,就是把很多文学作品尽量地还原历史。否则,就无法了解当时的情况,就不能对作家、作品作出历史的、理性的评判。
比如我们熟知的陆游,他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在他的作品中,写下很多气壮山河表达抗金复国豪情的诗篇。如他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道:
醉卧乡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在睡梦中竟然把风雨之声当作战场上驰骋杀敌之声,可见报国之切。他在《示儿》中悲凉地写道: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对国家对人民的赤诚之心令天地也会为之动容。陆游在诗中表现出的这种情怀,只有设身想像在南宋时期,祖国大好河山被金人占领,百姓生活在异族的统治与压迫中,朝廷苟且偷安的社会现实,我们才会理解陆游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心的文人,近乎痴狂的忧国忧民之情。
再有就是现实意识,即对历史是什么之后,又要对其作出现代的思考。在引导学生学习古代诗词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主张“存旧”,读懂古代的东西,但不能“守旧”。我们应引导学生把诗词既放到历史的环境中,又要放到现实的文化背景中去透视,把握其中的价值,并为现实所用。正如《文学评论》副主编胡明先生在一九九七年四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研讨会”上提出的那样:“今人的研究应注入先进的思想意识与时代精神,传播一种健康的文化心理,目光落在提高与丰富今人的精神文明,推动我们生活着的时代思想、思维与观念形态的前进,也就是说,我们要把唐诗宋词的研究事业放到宏观的文化新建设与开拓新文明的事业中去。”⑴唐诗宋词作为传统,有些在当时是有生命力的,现已丧失;有些现在仍旧有生命力,我们应在教学中,把尚有生命力的传统激活,而不应弄得更死。作为唐诗宋词教师,不仅仅是帮助学生疏通字义,更重要任务是帮助学生领悟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在唐宋诗词教学中,要想开阔学生的思想视野,除了把唐诗宋词纳入现代文化背景中的同时,还应把它放在世界文化的大背景下来学习。即在教学中有历史意识的同时,还应有世界意识。东方文化有许多值得世界学习之处,而西方文化同样也有许多有益的营养。在相互的交流中,使各自的文化更为丰富多彩,更为进步。这样,在具体的学习及其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中,建立民族的自信心。也就是说,我们学习古代,不是为了回到古代,而是为了更好地面向现代和未来。因此,唐宋诗词教学中,既要求学生认真扎实地阅读作品的同时,又要防止走皓首穷经、烦琐考证、死记硬背,把学生的头脑看成储存知识仓库的传统老路。而应把唐诗宋词中优秀遗产的继承,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思想水平的提高、内心世界的丰富等,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真正成为中华文明的承传者和创造者,他们才能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创造出更有价值的人类文明。
参考文献:
[1]《文学评论》. 1997,10(5).
[2]《唐诗鉴赏辞典》.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10.
作者简介:赵德金,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对外汉语1301班学生;指导教师:肖东平,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