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阅读滋养儿童的心灵

2015-05-30陈耀方

江苏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儿童阅读

【摘要】面对大量阅读与语文学科有限的课时形成的鲜明反差,我们需要从多方面重新构建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这“重新构建”不管涉及的面有多广,道路多么漫长,我们首先要弄明白的是儿童阅读的意义在于在书海中发展自己的心灵世界,而不是能应对当前语文试卷上那几道考题。阅读的过程就是滋养自己心灵的过程,阅读能带给儿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获得心灵的慰藉。

【关键词】儿童阅读;大量阅读;心灵成长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3-0048-02

【作者简介】陈耀方,江苏省金坛市金城镇中心小学(江苏金坛,213200)校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北京新学校研究院中小学语文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阅读延伸

随着对“书香”认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超越语文课本,实施课外阅读、大量阅读,以此拓展学生的阅读量。然而,当众多的阅读材料进入语文课程的时候,不少教师感觉被陡然增加的阅读“量”捆住手脚。从理念上讲,教师实在应该鼓励儿童大量阅读,但从操作层面看,如何实施大量阅读又似乎难以解决,大多数教师心中始终被“这么多文本,我如何来得及教?”这个问题纠缠。当陷入迷茫的时候,我们应该冷静下来,回到出发的原点来思考:为什么要大量阅读?这样,面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宏大工程,我们就会创造出许多适合自己的课程实施方案。

问题1:语文教学为什么要以大量阅读奠基?

我们读书,大致会经历两个过程:“观其大略”在先,重在博览;“务于精熟”在后,期在会意。面对世界,儿童懵懵懂懂,也正因为这样的懵懵懂懂,他们心里才会迸出“十万个为什么”。就知识而言,儿童如同一张白纸,他们期待着上天入地、横贯古今,把周遭弄个水落石出;就语言来说,儿童深感茶壶里煮饺子——有嘴道(倒)不出的无奈,期盼阅读时一目十行的畅快,期盼交流时侃侃而谈的淋漓。儿童阅读,就是以书本为桥梁,面向未知领域,慢慢爬坡,且行且进。大量阅读,为儿童的发展打开了时光隧道,使他们通过文本,与古今中外的作者交流,体验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体验到的丰富多彩,感受别人的经历,丰富自己的内心。在这个阅读行进的过程中,“观其大略”而“博览”,就是在奠基,就是在为“薄发”而“厚积”。日积月累,儿童有了宽泛的知识结构,自然“务于精熟”。

认知科学认为儿童语言习得不是本能的、自然的过程,而是儿童认知能力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儿童口头语言的习得是渐进的,语言规律的掌握是无意识的,是在不断耳濡目染的过程中学会的。同样,儿童书面语言的习得也不是教师直接教出来的,而是在输入输出的过程中儿童通过自己慢慢理解、反复练习、实际运用而获得的。道理就这么简单,所以语言习得的过程就是“浸”,就是“泡”,就是“染”,就是“举三反一”,甚或“举百反一”。在这“浸染”的过程中,儿童拥有属于自己的思索、感悟,拥有提高语文素养所必需的大量的语言材料的积淀。因此,儿童大量阅读,是其学习语言不可逾越的必然历程。有趣的是,儿童语言的习得是大量阅读的副产品。也就是说,只要儿童享受了丰富的阅读生活,其语言素养就如同其肉体生长一样,日有所进,而浑然不觉。这样的成效,是儿童自己“读”出来的,而不是语文教师“讲”出来的。

问题2:儿童阅读与专家研读有何区别?

陶渊明在其《五柳先生传》中说:“好读书,不求甚解。”以此言指导儿童读书,颇为精辟。在儿童刚刚步入多彩人生的起步阶段,阅读的功效,主要在于广泛涉猎,打开视界,拓展心灵空间。这显然不同于专家研读作品。比如:红学家们研究《红楼梦》,分流出版本学、探佚学、脂学等分支,不但研究《红楼梦》各种具体内容,还要通过研究曹雪芹的生平、经历来探寻《红楼梦》,关注的细节,涉及的层面,可谓蔚为壮观。再如:龙学家们研究《文心雕龙》要研究刘勰的身世和思想发展,要研究刘勰的思想和《文心雕龙》的哲学基础,要研究《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结构,还要研究《文心雕龙》中的文学见解,包括刘勰的文学观、文学革新观、自然观、文质观等等。

红学和龙学的丰富、专注及深入,是学术研究的需要和必然。然而,这种学术研究的特质,一旦介入小学语文教学,就可能将儿童阅读引向歧途。如今,我们一学期主要围绕一本语文书教,一篇课文要教两至三课时。很多时候我们教学的重头戏,就在于抠字抠词抠句,深耕深翻,微言大义,一定要让小学生品味出遣词造句的“匠心独运”,一定要让文句中的深刻内涵彰显出来,在学生口中、笔端表达出来。殊不知,在我们深耕深翻,将字词句段挖得火冒金星的当儿,学生宝贵的阅读时光就在如此的折腾中悄悄流逝了。周国平先生在其《如果我是语文老师》的博文里写道:“我最不会做的事情,就是让学生分析某一篇范文的所谓中心思想或段落大意。据我所知,我的文章常被用作这样的范文,让学生们受够了折磨。有一回,一个中学生拿了这样一份卷子来考我,是我写的《面对苦难》。对于所列的许多测试题,我真不知该如何解答,只好蒙,她对照标准答案批改,结果几乎不及格。由此可见,这种有所谓标准答案的测试方式是多么荒谬。”

“好读书,不求甚解”,凭借阅读,儿童在书海中发展自己的心灵世界。这,是阅读的全部意义。这,显然不同于专家研读作品。《收获》杂志副编审叶开先生在《对抗语文》一书中写道:“唯阅读时,千万不可努力去寻找中心思想,做那笨驴刨食的傻事。真正的阅读,是放松的,倾心的,自由自在地漫游在这些作品所创造出来的美妙幻想世界里。”当学生心中“书富五车”的时候,自然会逐步构建起自己的心灵世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小学语文教学名家地图》,青岛出版社,薛炳群等著,2012年3月出版。该书汇集了山东省潍坊市近年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中涌现出来的26位小语名师的教学创新业绩,可谓“人人握灵蛇之珠,家家抱荆山之玉”。毕英春的“1+X单元授课教学法”、赵红的“单元过关教学”、韩兴娥的“海量阅读”、李虹霞的“统合教学法”……他们朝着“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方向,大胆创新,摒弃一学期主要围绕一本教材教的教学思路,扩充学生阅读量,“课外阅读课内实施”。在他们的课堂,往昔“花几节课教一篇课文”的课堂套路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简约明快,大容量,快节奏。学生兴趣浓,教学效果好。他们日常的语文教学,独辟蹊径,甚至“离经叛道”,就这么大胆,就这么“放肆”,质朴实在,毫不矫揉造作。更令人敬服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展现出来的令人羡慕的语文素养。他们教学的创新,形成了课文教学求质得法与大量阅读求量重用的协调互动和优势互补。

猜你喜欢

儿童阅读
儿童阅读引导:高校图书馆面向社区开放的突破口
浅析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工作
高校图书馆向社区小学生开放的探索与认识
以观影寻觅儿童阅读初心
我国儿童图书馆读者服务研究
让孩子阅读合适的图书
儿童阅读:读什么、怎么读
以绘本为起步,打开阅读之路
让儿童在阅读中成长
国内0—6岁儿童阅读现状与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