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阅读合适的图书
2016-05-13冯薏儒
冯薏儒
[摘要]阅读是提高广大社会公众文化素养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广大社会公众日常生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从当前我国儿童的阅读现状出发,深入分析与探讨分级阅读在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中的必要性,明确分级阅读对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的作用,进而在此基础上为如何运用分级阅读来让孩子阅读合适的图书提供相应的对策或建议。
[关键词]分级阅读;图书馆;儿童阅读;必然趋势
[中图分类号]G25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6041(2016)02-0076-04
1儿童阅读现状
阅读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主体的学习能力,儿童阅读是其后续接受更为深度教育的一大基础,同时也是提升孩子精神文化素养的重要方式。然而,我国少年儿童的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中国儿童早期阅读现状与对策研究报告》指出,西方发达国家儿童在6—9个月时就开始阅读,而中国儿童则普遍要到2—3岁才开始阅读活动;美国儿童在4岁后进入独立的、自主的大量阅读阶段,而中国平均到8岁(小学二年级)才能达到这个水平;美国孩子年阅读量是3万字,中国孩子的阅读量是每年5 000字,只占他们的1/6[1]。根据这一国际对比数据显示,我国儿童在阅读的启蒙时间与阅读量方面都存在令人担忧的问题。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应试教育体制的限制,国内中小学生群体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呈现出功利主义的趋向,即往往为了应付考试或者获得高分而选择阅读一些习题解答类或者作文辅导类书籍,鲜少有时间或者鲜少主动去接触一些有利于丰富与沉淀心灵发展的文学书籍与经典名著。除此之外,在大众传播媒介技术不断发展与多元化的当下,广大少年儿童不仅在阅读深度方面不够,同时还在阅读内容方面也呈现出肤浅化的发展趋势,如许多少年儿童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往往会选择漫画类或者偶像类等书籍,鲜少选择经典名著来进行阅读,且越来越多的儿童选择舍弃纸质阅读模式,选择了Kindle、互联网等新兴的阅读模式,且这些快餐式的阅读模式俨然已经沦为广大少年儿童的重要阅读方式。截至2011年底,我国平均每44万人才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平均每3 201平方公里才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2011年我国人均拥有图书仅为0.52册,其中,人均拥有图书最高的地区(2.94册)与人均拥有图书最低的地区(0.19册)之间,相差达14.5倍;人均购书费最高的地区(7.65元)与人均购书费最低的地区(0.27元)之间,相差达27倍[2]。这与每15公里半径内设置一所公共图书馆、平均2万人左右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的国际标准相比,相去甚远。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儿童阅读除了在阅读量与阅读模式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外,其在阅读生态环境方面也令人担忧。
2分级阅读是新时代背景下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的发展需求
书籍是一种需要主体去理解与认知的文化产品,在不同的年龄发展阶段,少年儿童的阅读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面向广大儿童进行阅读推广的过程当中,公共图书馆必须根据儿童的不同特点及需求来建立起相应的分级阅读模式,从而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阅读需求。
北京师范大学王泉根教授指出:从少年儿童的年龄(身心)特征、思维特征、社会化特征出发,选择、供应适合于不同年龄少年儿童阅读需要的读物,并指导他们如何阅读的一种方法和策略称之为分级阅读,并指出“什么年龄段的孩子读什么书”是儿童阅读的黄金定律[3]。儿童分级阅读模式的新兴与起步,大批关注和研究分级阅读的专家和学者出现,并且在公共文化服务研究领域累积了大量的研究经验。如广东省为了更好地为儿童提供图书馆服务,出台了《儿童青少年分级阅读内容选择标准》《儿童青少年分级阅读水平评价标准》,这也是我国公共图书馆在分级阅读推广领域实现全新飞跃的标志。
在大众传媒载体日趋多元化,以及广大读者群体阅读需求多样化的大环境下,分级阅读在传统阅读领域引发了一股新热潮,促使了传统阅读理念得以不断更新,公共图书馆在为广大儿童群体提供图书馆服务的过程当中,应当有效认清与明确当前分级阅读在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引进分级阅读理念与模式,积极推动图书馆在儿童阅读推广过程中建立分级阅读模式,这不仅是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新时代背景下儿童阅读推广的发展需求。
2.1 推行分级阅读模式,使各年龄段儿童阅读需求具体化
儿童阅读理解力、知识水平及具体阅读需求会因儿童年龄段而改变,如果千篇一律地为其提供阅读引导与图书馆服务的话,必然难以起到真正的引导与服务功效,而通过推行分级阅读模式,根据儿童的接受能力与年龄层次来进行图书馆推荐与服务,则有利于更好地帮助儿童找到自己想要阅读且能够阅读的书籍,从而真正地发挥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职能。
2.2 推行分级阅读模式,提高儿童阅读技能与阅读水平
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阅读需求与接受能力,如果不根据儿童的自身特点来进行服务的话,不仅无法真正发挥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也无法让儿童的阅读能力取得提升。只有了解各层次年龄儿童阅读的具体需求与阅读技能,才能为他们提供最合适的书籍,才能有效发挥分级阅读的真正作用。
2.3 推行分级阅读模式,提高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精准性与针对性
通过推行分级阅读模式,公共图书馆可以在为儿童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当中,根据儿童不同成长阶段所经历和接受的事物,以及不同的认知能力,来有针对性、更为精准地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成长期所需的读物,从而帮助他们不走弯路且更好地接受新知识、新事物,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与善恶观。
2.4 推行分级阅读模式,顺应当前阅读模式发展大趋势
在传媒技术与阅读载体不断发展的当下,广大儿童作为读者群体更为容易通过传媒技术或者阅读载体接触到新知识、新事物,而这些传媒技术或者阅读载体上的信息往往具有海量性,他们由于受到认知能力的限制,难以在海量的信息或者知识中筛选出符合自己阅读能力与需求的知识,而通过推行分级阅读模式,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设置相应的阅读板块,可以帮助广大儿童快速选择符合自己阅读需求的书籍,以切实发挥公共图书馆的阅读引导与文化服务职能。由此可见,除了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阅读需求,以及提高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精准性与必要性之外,推行分级阅读模式,还是顺应当前阅读模式发展大趋势的必然选择。
3分级阅读:让孩子阅读合适的图书
实现儿童分级阅读体系的构建,让孩子可以在最合适的时间阅读到最合适的图书,成为当前公共图书馆践行社会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必然要求,成为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儿童阅读需求的必然要求,成为提升中国儿童精神文化素养的必然要求。儿童分级阅读体系的科学构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对儿童阅读水平与能力进行有预见性的探索
科学的儿童分级阅读体系应重点考虑儿童年龄特征与文本选择。年龄虽然不能完全断定个体的思维和阅读能力发展水平,但同一年龄段的儿童存在许多相同特征,他们的思维与阅读能力发展存在许多的相同点[4]。分级阅读在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在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阅读水平等研究方面也具有其他组织机构无可比拟的优势,如掌握了儿童阅读情况及偏好等第一手数据与资料。因此,在构建分级阅读体系的过程当中,要想让孩子阅读最合适的书籍,公共图书馆首先就必须对儿童阅读水平与阅读能力等要素进行有预见性的探索,从而根据研究所得的结论及收集的相关资料,来构建相应的儿童阅读数据库,充分反映儿童的阅读层次、阅读水平、阅读偏好等信息,同时也帮助广大儿童群体能够更为清晰明了地明确自己的实际阅读水平,明确自己最适合阅读什么样的书籍,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在儿童阅读推广当中的指导性作用,才能更有专业性与针对性地为儿童阅读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3.2 把握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阅读倾向,从而实现儿童分级阅读体系的构建
目前,综合各国实践,当前各国关于分级阅读的划分依据主要为年龄、知识结构、媒体形式与性别等。但是,不管是以哪一要素作为分级阅读的划分依据,其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为读者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把握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具体阅读倾向,实现分级阅读体系的全面构建,具体如下。
3.2.1 1—2岁儿童
由于其自身接受能力与阅读水平的限制,他们的认知能力可能更适合阅读图片类的书籍,因此,对于这一时期的儿童,公共图书馆在书籍推荐与引导的过程当中,应当结合该年龄阶段儿童的阅读需求,向他们推荐一些类似于水果图片认知书籍、动物图片认知书籍等类型的图书,从而帮助该时期的儿童在启蒙初期获取相应的知识。
3.2.2 4—7岁儿童
该时期的儿童在心理成长方面开始呈现出反抗的趋势,他们的自我主张较为强烈,不仅想象力十分丰富,同时也拥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因此,对于这一时期的儿童来说,童话故事、神话传说等类型的图书往往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他们对于这种类型的书籍表现出了强大的阅读欲望。因此,这一时期的儿童在阅读方面可以说是处于神话期与童话期。通常,这种童话故事、神话传说等类型的图书虽然在素材方面都取自于儿童身边或者日常生活当中,但是实际上却又存在一些想象或者奇迹等超越于现实的东西,且结局善恶好坏往往十分鲜明。
3.2.3 7—9岁儿童
该时期的儿童在人际交往与日常生活方面都从家庭延伸至了学校,且开始学着适应社会环境,及如何与人相处,他们必须学着按照一定的行为准则开展活动。他们不仅对童话故事、神话故事等类型的图书感兴趣,同时也对寓言类等图书也具有较强的阅读欲望。7—9岁阶段的儿童相对于前一阶段的儿童来说,在阅读数量与阅读水平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不仅可以完成一定字数的阅读量,同时也能够在父母、亲人及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一定的书籍阅读,能够看出图书中插图所表达的意思,也能够借助图书当中的一些图画来解读一个完整的故事,并且可以有条理地将图书所描述的内容表达出来。
3.2.4 9—12岁儿童
该时期的儿童在心智、自我意识与接受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进步与发展,他们拥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与主观价值理念,因而在理解客观事物与现实的过程当中往往会带有个人色彩,而这一时期被称之为过渡期。在这个过渡期内,他们在原有童话故事、神话传说及寓言类图书的基础上,也逐步开始对科普类书籍具有相应的阅读需求。与此同时,在阅读技能方面,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他们不仅可以通过上下文的联系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与意思,也可以通过阅读重点句段来明确全文所要表达的内在含义,并且能够在教师或大人的引导下有效把握全文的主旨。
3.3 构建分级导读服务模式
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图书馆馆长王志庚说:“我们图书馆员的工作是为人找书,为书找人,为每一个孩子找到他喜欢看的书。图书馆员为儿童所做的服务与出版社、作家、老师不同。在图书馆员眼中,儿童是作为未来读者的儿童,是信息时代的儿童,是社区内的儿童,是国际化的儿童,也是享有公民权利的儿童,这些是图书馆员的儿童观。今天的孩子们生活在一个童书出版高度活跃的时代,需要阅读指导和信息素养的培养。”[5]在推行分级阅读的过程当中,公共图书馆内部的工作人员不仅要有效做好固有的借阅工作,同时也应当有效发挥自己在儿童阅读过程当中的引导职能,在儿童分级阅读的过程当中为儿童阅读提供必要的指引。分级阅读在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中,激发儿童对图书产生兴趣是关键性因素,让儿童在进入公共图书馆的时候,就能够被图书馆内的设置、氛围与服务所吸引。这就要求图书馆员能准确把握儿童的阅读偏好与阅读需求,进而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需求引导他们分级阅读。因此,在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的过程当中,公共图书馆内的馆员要学会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去思考,将一些热门书籍或者优秀图书置放在醒目位置,让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在进入图书馆之后,能够在第一时间看到这些图书,从而更好地吸引广大儿童对这些书籍进行深入阅读。与此同时,在安置书架的时候,公共图书馆还应当根据不同的主题内容设置专题书架,从而将不同类型的书籍推荐给儿童读者,让儿童读者可以有目的性、有选择性地进行阅读。
4结语
阅读对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儿童的阅读过程,实际上也是公共图书馆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的过程,即通过多种最合适的方式将孩子与书籍紧密联系起来,并且在最合适的时间,让孩子看到最合适的书籍,使越来越多的孩子通过分级阅读合适的书籍来汲取相应的知识。因此,如何将分级阅读理念引入到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实践当中,构建起具有本土化特色且贴近儿童阅读需求的分级阅读模式,是当前图书馆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不进一步深思与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杨卫东.少儿图书馆在儿童阅读推广中的使命与担当[J].新世纪图书馆,2010(7):92—94.
[2]潘启雯,任志茜.2013—2014中国人阅读指南[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4-04-22(4).
[3]王泉根.新世纪中国分级阅读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图书评论,2009(9):101—105.
[4]李碧梅.浅谈我国少年儿童分级阅读[J].出版广角,2010(3):66—67.
[5]一个图书馆员眼中的儿童分级阅读[EB/OL].[2014-12-01]http://www.bookdao.com/article/87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