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词析句 放飞理想

2015-05-30何芳余小燕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放风筝刘老师风筝

何芳 余小燕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播放春天的微视频,导入)春天又到了。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摇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人仰望天穹。每逢这时,当代著名作家苏叔阳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他的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现在我们就跟随苏叔阳的怀念走入今天的课堂。上课!

(生齐读课题:理想的

风筝)

师: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生字词。(课件出示)还认识它们吗?谁来读?

生读:

嫩绿 慈祥 天穹

舒展 忠厚 蜈蚣

金黄 眯起来 翱翔

连翘花 拐杖 翩翩

起舞

师:除了横着读,还可以怎么读?

生:竖着读。

师:竖读每一列,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第一列写春天的

美景。

师:春天的景色美吗?

生:美!

师:大家能读出春天的

美吗?

(生齐读:嫩绿 舒展 金黄 连翘花)

师:同学们,你们的朗读让我看到了绚丽多彩的春天!

师:第二列跟谁有关呢?

生:第二列跟刘老师

有关。

师:喜欢刘老师吗?

生:喜欢!

师:真好!带着对刘老师的喜爱来读读这些写刘老师的词语吧。

(生齐读:慈祥 忠厚 眯起来 拐杖 )

师:那么第三列跟什么有关呢?

生:跟放风筝有关。

师:同学们喜欢放风

筝吗?

生:喜欢!

师:那么就读出放风筝的快乐吧。

(生齐读: 天穹 蜈蚣 翱翔 翩翩起舞)

师:我们在美丽的春天里认识了刘老师。课文写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呢?

生: 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三件事。

师:概括得非常好。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写了刘老师的三件事。下面请举起你们的右手,跟老师一起写。

(生书空:谈腿疾 写板书 放风筝)

师:这三件事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呢?同学们可以到黑板上写下来。

(生上黑板自由书写表达)

师:同学们写的词语真丰富。但是课文的第6自然段是这么写的,请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师:能告诉我,你们放过风筝吗?

生:放过。

师:你们放的是什么风

筝呢?

生1:我放的是蝴蝶

风筝。

生2:我放的是蜻蜓

风筝。

生3:我放的是小鸟

风筝。

……

师:那么你的风筝是你自己做的吗?

生:不是。

师:一个用圆木拐杖支撑起身体的刘老师,每年春天是怎么放风筝的呢?他放的风筝是哪来的呢?

二、抓住细节,感受人物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7~9自然段,边读边想你的脑海里出现了哪些画面。用心品味文字,找出描写刘老师放风筝时感人的词语或句子, 用波浪线画出,并在旁边简单写出你又认识了一个什么样的刘

老师。

(生边读书边批注)

师:接下来我们来交流“放风筝”。说说哪些细节之处打动了你?

生:“在晴朗而没有大风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刘老师心灵手巧,亲手制作风筝打动了我。

师:说到心灵手巧,是呀,他制作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瓦片儿”,也有长达丈余的蜈蚣,最精妙的是黑色的燕子风筝。只有热爱生活

的人,才会制作这么多美丽的

风筝。

师:你能读出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吗?

(一生读)

师:你的朗读让我好像看见热爱生活的刘老师正做着各种各样的风筝呢!

师:继续交流。

生:“他仰望白云……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这里又出现了“笑”,可见“笑”也是一处细节描写。

师:是的,刘老师为什么会笑得如此甜蜜呢?他可能想到些什么?

生:他可能会想:春暖花开,孩子们学习也很辛苦,我要让他们多活动活动。

生:他会想:小燕子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希望我的学生也像它们一样。

生:他还会想:总有一天,我的学生会有出息,像一只只小燕子 ,在广阔的天空尽情翱翔。

师:所以,刘老师把自己亲手制作的风筝亲自放上了天空,他的脸上禁不住“漾”出了甜蜜的笑。课文中说:“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这个“漾”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一个“漾”字让我想到“荡漾”,他的笑容在脸上荡漾,像波浪,绵绵不绝。

师:同学们平时写文章,只会用“露出笑”,作者为什么用“漾”呢?

生2:我查过字典,“漾”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水面微微动荡,二是指液体溢出来。在这儿,我觉得是第二个意思。他很快乐,脸上充满了甜蜜的笑,好像要溢出来一样。

师:是的,一个“漾”字让句子生动传神了。你真会学习!当遇到自己不懂的词语时,查字典就是一个好办法。那就让这种甜蜜的笑在我们心中漾开去吧!齐读。

生2:老师,这个“漾”字还让我感受到了刘老师的乐观,自强不息,还有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生3:放着风筝,刘老师就像是个无忧无虑的孩童。

师:谁再来幸福地读读这句话?

(生读,师评价。)

师:让我们面带笑容,快乐着刘老师的快乐,一起再读读这句话。

(生再次齐读)

师:此时的刘老师,默默地注视着在空中翱翔盘旋的燕子风筝,什么都没有说。但是,我们分明感受到刘老师心中有千言万语。他看着小燕子好像在想什么呢?

生:他也把自己当作小

燕子。

师:对!他还会将风筝想成谁?

生:他可能会想,这风筝就是我的学生,正在蓝天上自由翱翔,茁壮成长。

师:很好!这就是刘老师的理想,这是一只——

生:理想的风筝。

师:继续交流。

生:从文中的两个“亲手”可以看出,刘老师心灵手巧,很会生活。

生:他虽然身体残疾,但是他的心灵是健康快乐的。

生:“决不肯”看出他很自信,他不肯放弃,他相信自己一定能把风筝送上蓝天。

师:是啊,亲手制作风筝,亲自送上蓝天,那份快乐别人是很难体会到的。读出这份快乐。

(生齐读第7自然段)

师:读得多好哇!是啊,坦然面对生活的不完美,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才是真正的热爱生活啊!(板书:热爱生活)

生:“有一次,他故意撒脱手……得意和满足的神气。”这也是动作的细节描写,可以看出他很乐观。

师:对,乐观的刘老师。谁还有补充?

生1:从“故意撒脱手”可以看出刘老师在挑战自我,他知道自己有腿疾,但还是想证明自己与正常人一样。

生2:我从“笑着”“叫着”“拄着”“蹦跳着”这些词语,看出刘老师很开心,他忘了自己的腿疾,忘了自己的年龄。

师:你从他的笑中看到了什么 ?

生2:乐观。

师:你从他的叫声中听出了什么 ?

生3:快乐。

师:对。他笑出了乐观,叫出了心中的快乐,更喊出他挑战困难和克服困难的决心。

生4:尽管他拄着拐杖,但他和正常人一样强壮,他在展示他的力量、顽强、活力。

师:说得真好!快乐的刘老师忘记了自己的坎坷经历,和孩子们融为一体了。

生5:我从刘老师的语言中听到了自信、坚强。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吧,读出刘老师的开心、乐观、坚强、自信。

生(齐读):你们不要管我,我自己来!

师:此刻的刘老师,他就像什么?

生:像奋力拼搏的健儿。

生:像展翅高飞的雄鹰。

生:也像意气风发的少年。

师:他还仅仅是在追风筝吗,他还在追什么?

生:在追理想和希望。

生:在追自信,也在追幸福。

师:哪个词最使你震撼,为什么?

生:“蹦跳”这个词,因为一般人蹦跳,我们会毫不在意,而他拄着拐杖,我们都担心他。

师:刘老师蹦跳着,而他却全然不顾自己,他要展示自己的什么?

生:展示他人老心不老。

生:展示他身残志坚。

生:展示他与命运抗争。

师:这样,蹦跳的结果是什么?

生:(齐读)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

师:他脸上现出的是得意和满足,得意的是什么?

生:得意的是“我”终于战胜了困难。

生:他得意的是证明了自己的力量。

生:他一定觉得幸福和充实,因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师:他的强壮和力量更是影响着我们。所以说乐观、坚强、热爱生活的刘老师就是一只——

生:理想的风筝。

师:这只风筝不仅飞进了作者的心中,同时也飞进了我们的心中,让我们的心中也升腾起一只只——

生:理想的风筝。

师:就让我们定格这追赶的画面,铭记这幸福的瞬间,记住这最美的文字。齐读。

(生有感情地齐读第9自然段)

三、品味心声,升华风筝

师:虽然身体是残疾的,但刘老师却用各种各样的风筝装点生活,让自己和学生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时间飞逝,这一切早已都成了美好的回忆,但作者难以忘怀。近30年啊,作者念着刘老师的乐观幽默、敬业顽强、热爱生活。我们一起来听听苏叔阳的真情告白。

生:(深情地朗读)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师:轻声读,说说作者思念什么?

(生自由轻声地读文)

师:你感受到作者在思念什么呢?

生:作者在思念刘老师功德无量的圆木棍。

生:作者在想象刘老师的近况,尤其是对他的风筝念念不忘。

生:作者希望刘老师长命百岁,不要离开人世。

生:三个“永远”,让我感受到刘老师对作者的影响很大,可看出作者对刘老师寄予了美好的祝愿。

师:你们读懂了作者的心声。让我们再次体验作者的真情。我请一位同学朗读,老师为你配上音乐。

(一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0自然段)

师:听了你的深情朗读,我渐渐明白刘老师在苏叔阳心中放飞的不仅仅是风筝,还是什么?

生:放飞了人生的理想。

生:告诉我们要做一个乐观顽强、热爱生活的人。

生: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要对生活充满希望,不要轻言放弃。

师:是呀,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更是影响了“我”的一生。一只只自由翱翔的风筝成为了作者心中最美的风景。同学们,你们了解苏叔阳吗?

生:他在生活中遇到过很多的挫折。

师:是的,作者在“文革”期间受到了非人的迫害,被关进了牛棚,有很多的人都以近乎悲壮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可苏叔阳会吗?

生:(齐)不会!

师:因为在他的世界里永远有那些数不清的理想的风筝,教会了他乐观、坚强、热爱生活。1993年他身患肾癌,15年来先后动过多次手术,但他仍顽强地生活、工作着,写了300多万字,出书7本。如今,70多岁的他仍笔耕不辍,奋斗着,积极乐观地过着每一天。时至今日,他仍然对刘老师难以忘怀,仍然在心中深深地呼唤——

生:(再次深情地朗读)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师:多么余味无穷的省略号呀!这里的省略号省略的是什么?

生:无限的思念。

师:同学们,作者会思念刘老师的什么呢?如果你是苏叔阳,你会说些什么?(课件出示:老师,我想对您说)

(生拿出作业纸,直抒

胸臆。)

师:同学们写得真好!你们想知道苏叔阳对刘老师说的话吗?

师:他在《谢谢老师》一文中这样写道——

生:(齐读)刘老师,我想对您说:“您是润泽大地的春雨,您是擎天的柱,您是我生命中的风筝!

师:作者的言行深深地打动着我们。那就让我们大家记住苏叔阳,记住他的——

生:理想的风筝。

师:同时也记住他的刘老师,让“乐观幽默、敬业顽强、热爱生活”也像风筝一样,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放飞。

(师边总结边在板书上添画蝴蝶风筝)

师:你们六年的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还有一个多月就要离开与你们朝夕相伴的老师了。想想平时老师为同学们的付出,或许他们也像刘老师那样平凡,但一定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给你们一个机会,对自己的老师说几句话吧,也许他在现场,你就回转身,对着他说吧。

生:我想对我的班主任说:秦老师,您六年的教导,我铭刻在心;您六年的关怀,我感激在心。谢谢您,秦老师! 我会永远记得您!

生:我想对我的语文老师说:金老师,尽管马上就要毕业了,但我永远记得您在学习上对我的鼓励和帮助。我会继续加油的!

……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师:这篇课文给我们带来许多启迪。回顾本节课,你掌握了哪些写作方法?

生(看板书齐说):抓典型,写细节,抒真情。

师:大家掌握得真好!苏叔阳有近30年没有见到刘老师了,而你也肯定也有多年不见的老师、朋友,那就像苏叔阳写他的老师一样,用抓典型、写细节、抒真情的方法,写一写你的老师、朋友,给自己的小学时光留下一段最美好的记忆吧!下课!

【评析】

《理想的风筝》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编者选编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体会、学习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学习文中运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表达方法。为很好地落实上述编者意图,针对阅读课文的特点,何老师设计的教学板块清晰,相对独立却又前后勾连;她的课堂不急不缓,学生入情入境。尤其是在字词教学上,更是独具匠心,给予词语以生命的活力,涌动着智慧与灵性。

一、创设情境,让教学富有画面感

何老师在组织教学时,播放春天的微视频,根据文本中“放风筝”的文字进行创造性的发挥,在学生面前显现了栩栩如生的画面。随着何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诵,学生走进了文本的情感世界。

在学习第7~9自然段时,何老师着力引导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通过想象,把

学生带入到了那舒展快意的

场景。

二、以词串文,让词语富有活力感

如何做到词语教学的“形”“意”“神”兼得,且又不缺乏生命的活力呢?何老师的这堂课有许多可圈可点

之处。

1.何老师在课始便出示三组词语,这三组词语分别指向春景、老师、风筝,并借由这三组词语来疏通课文,厘清主要事件。

2.紧扣文章的重点,通过对“浮”“漾”“笑”“蹦跳”等词语的咀嚼、品味与感悟,探寻句子的内在情意,体悟作者思想深处的情思,直至走进刘老师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内心世界,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何老师的课堂无半点拖沓之感,引导学生在咬文嚼字中品味词语意蕴,在对重点语句的层层剥笋中领略其中的情思,在对文章的上下关联中感悟真情。既让学生学习积累了语言,又化教育于无形,可谓一举两得。

三、学习表达,让课堂富有灵动感

抓住细节进行描写是叙事性文学作品最基本的表达方法。何老师对此理解深刻,她关注细节,定位准确,精心安排,在课堂教学中自觉实践,精细操作,效果很好。

1.学习作者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方式。何老师巧设问题——“文章写了三件事,为何把‘放风筝作为重点呢?”“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刘老师表面上放的是风筝,实际他放飞的是什么?”用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倾听文字背后的声音,明确作者的真实写作意图。

2.巧用课文空白。文末作者表达了内心对刘老师深深的思念,作者思念的是什么呢?却未着一字,何老师借此提出:“如果你是苏叔阳,你会说些什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让学生联系实际,想想自己的老师的付出进而表达,这样的设计灵动而

深远。

如果说对何老师的课还有什么建议的话,我认为六年级的语文课,更要凸显“语用观”,如果阅读“指向写作”的意识再浓些,篇章意识再重些,引导学生多关注作者是怎样布局谋篇的,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

(作者单位:安徽宣城市宁国实验小学/安徽池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责任编辑 张振清)

猜你喜欢

放风筝刘老师风筝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刘老师想开小车
幽默的刘老师
在手账中为风筝比心
放风筝
学做风筝
放风筝
放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