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手册翻译中的“信达雅”
2015-05-30邹海南
邹海南
摘 要:用户手册翻译在本土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手册翻译应该满足符合自身特点的“信达雅”标准。信,即忠实于产品;达,即服务用户;雅,即符合规范。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了如何在实际操作层面,通过咨询行业专家,灵活使用语言和非语言文本手段以及引入可用性测试来提高翻译质量。
关键词:用户手册;翻译;可用性;规范性
一、引言
用户手册作为商品的组成部分,其编写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欧洲各国政府和企业界都十分重视这一问题,欧盟和德国还通过了专门的法律,将用户手册的编写质量纳入对商品质量的评估范围。然而国内对用户手册的编写重视程度不高,用户手册的翻译成为制约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可以说,用户手册编写是全面提升商品竞争力的薄弱环节,同时也是大有可为的关键环节。
二、用户手册翻译研究
完整的用户手册应该包括产品构成和功能概要说明、使用指南和问题处理三个部分(刘云,等,2006)。拜恩(2006:61)认为用户手册有三大主要功能:帮助使用者入门,帮助提升使用者的使用效率和疑难解答。
在CNKI搜索,可以发现国内专门对用户手册进行过翻译研究的并不多。崔艳秋(2008)就英文用户手册的编译提出了手册翻译要满足面向读者群、使用、易操作和具有可读性的要求。李可(2009)指出国产手机用户手册英译存在术语、动词和文体用语翻译讹误、欠妥的问题,提出了参考平行文本和适当增译、减译的翻译策略,问题研究的重点仍在词汇和语法层面。应用翻译从最初注重文本语法特色,到注重文本功能、以目标读者为导向,再到当前引入功能、跨文化、交际、文本类型、翻译目的和接受美学等多种研究视角,研究广度不断拓展(邹彦群,2011)。手册翻译作为应用翻译的组成部分,其研究视角则相对有限。方梦之(2013)提出应用翻译的蓬勃发展有两个支点,一是学术,二是市场。本文结合相关行业规范和学术研究成果,讨论如何在市场条件下提升手册译本的规范性、可用性,归纳总结可行的策略。
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准则,自此这三个字被奉为圭臬。本文对“信达雅”做了新的解读:信,即忠实于产品真实情况;达,即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服务;雅,即符合地区和行业规范。
(一)信:忠实产品
翻译不是无源之水。用户手册翻译最终的“原文”是产品。现实中对用户手册的投诉多也多因手册与产品实际情况不相符。有些软件产品在经过本地化以后,操作流程也会出现细微的变化。在翻译的过程中,对原手册中所存在的与商品性能不符的内容有义务进行更正或明确。如Belkin F5D7050 USB无线适配器的安装过程在中英文用户手册中就有所不同。在英文手册中,应在插入适配器后点击“Finish”完成安装过程。在中文手册中,则是在点击“Finish”完成软件装后,才插入适配器。
(二)达:服务用户
用户手册最终要为用户所用,“达”体现了对可用性的追求,即用户能够将手册所提供的内容转化为实际使用能力。根据国际可用性职业联合会(UPA)的定义,是指软件、硬件或其他任何产品对于使用它的人(即用户)适合以及易于使用的程度。可见,用户始终是手册的服务中心,那么就有必要对用户进行分析,有的放矢。
手册读者文化水平、相关领域知识的储备都参差不齐,因此在进行编写是要尽可能关照理解能力较弱的用户群。因此,译者要时刻保持清晰的读者意识,国外有些手册的名称是… For Dummies,不妨就把读者当作dummies。没人会因为用户指南太详细、太基础而投诉,但是如果内容专业性、跳跃性太强则很容易引发问题。
1.易读、易懂
这首先要求在词汇使用上要减少或避免专业术语的使用,使用规范的名词、动词和文体用语,减少代词it的使用,降低产生歧义的可能性,确保在语境中能够体现清晰的语义。语言表达要简洁,控制句长,使用较为简单的语法结构,单句之间利用语法词或序号等明确所述内容的时间、逻辑关系,弥补中文表述中形合不足的问题。
在非语言方面,可以采取分栏的方式进行排版,对应文字处插入相应的图表。参照图表能够帮助用户读者更好地理解手册含义,同时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能够减轻日常规范文本带来的枯燥乏味感,减轻读者的阅读阻力。
2.不易出错
用户多是在不会操作时才会想到寻求手册帮助,查找到所需内容后往往会不加怀疑地遵照手册进行操作。因而,手册编写应适当缩小理解文本所需的语境,减少文内和文本间的交叉参考。同时,译者要具有强烈的读者意识,始终从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确保所提供信息充分可靠。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手册最为基础的作用是要保证安全,因此对于警示、安全标识应当采取多种方式在手册的醒目位置进行规范标记。
3.易纠错
手册还要具有容错性,帮助读者避免犯错或将其错误的后果控制在依照手册可解决的范围内。用户手册的编写过程中要提前预测可能出现的错误,在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强调。对于容易出现的错误提供辨识和解决的办法,使用户仍能够自行排除故障,继续进行操作。
4.易使用
用户在使用手册时很少会通读全文。在准确传达的基础上,手册翻译还要保证读者能够快捷地获取信息。
首先,针对人类的认知特点有学者提出了从语言层次帮助改善读者对信息接受能力的方法。GJB3629-1999中提出“同一术语应表达同一概念,统一概念应用同一术语来表达。类似部分应采用相同的表达形式或措辞。”拜恩从认知工程学的角度提出,借用朱利安·豪斯的相似链接(iconic linkage)概念也提出在翻译中“重复目标语言,来翻译源语中虽然表面形式不同但意义不同的句子”,他还指出相似链接具有减轻读者记忆负担、易记易得等八大优点。
在段落的安排上,可以用讨论的产品功能作为段落的划分标准,段落内部可以采取分级标题。段落间的安排顺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各级标题内容应做到层次明确、贴切明确、字体醒目。在字体上,可通过加粗、斜体、改变字体、颜色以及使用大写字母等方式,对重要内容进行突出。苹果公司为其计算机编写的用户手册中就使用了两种颜色,对于重要信息使用鲜艳的绿色,以引起读者注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雅:符合地区行业规范标准
用户手册翻译所得的译本也是用户手册。手册编写和翻译活动的发起人自然希望其能够达到市场准入标准。因此,符合译入语用户手册编写的相关规定和标准,是实现原手册功能的前提。拜恩(2006:49)指出翻译过程中需要多方的协作,其中包括行业专家。用户手册的规范也需要行业专家的参与。
笔者发现各行业和地区标准对于手册结构、内容、标识的规定各有不同。以BS EN 62079-2009中对手册应包含内容的规定为例,共包含35项内容,对产品名称、型号、专业术语的引用标准都有规定。因此,译者应在译前咨询专业人士了解相关规范。初步翻译完成后,听取行业专家意见,比照规范对文本进行修改,删繁就简、查漏补缺,从而进一步增强手册的规范性。例如根据欧盟2006/42/EC新机械 指令规定,所有成员国必须采取适当措施确保只有满足该指令基本健康与卫生要求,并依照指令标注CE标识的机械才能进入市场。在国内由于没有相关规定,国内的中文使用手册很有可能对该没有进行标注。
(四)可用性测试
拜恩在《技术翻译》一书中对可用性评估进行了介绍。手册翻译的质量在使用过程中会得到直观体现。初步译本得出后,应创造条件在部分用户中进行可用性测试,考察用户能否根据手册进行有效操作?使用过程中出现哪些问题?科学、严谨的测试方案能够帮助我们更有针对性地提升手册可用性。
三、结语
手册是用户和产品的交流界面,要忠实于产品、服务用户、符合规范。翻译不同类型的文章,应该运用不同的翻译原则和方法,这是当代翻译理论的核心(郭建中,2001)。在商业化和职业化的背景下,用户手册翻译是文本目的指导下的改写,或者重写。用户指南的翻译要时刻考虑到使用者需求和市场规范,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来实现翻译目的。
参考文献:
[1]刘云,吴洁,彭蔚,蒋阿芳.手机用户手册编制中应注意的问题[J]. 现代电信科技,2006,(9).
[2]Byrne, Jody. Technical Translation: Usability Strategies for Translating Technical Documentation [M]. Dordrecht: Springer, 2006.
[3]崔艳秋.如何编译英文用户手册 中国科技翻译, 2008(4).
[4]李可.用户手册汉英翻译策略研究——国产手机英译用户手册误译个案分析[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5).
[5]方梦之.应用翻译研究的新起点[J]. 上海翻译, 2013(3).
[6]邹彦群,满颖,孟艳梅.公示语翻译研究十年综述[J]. 上海翻译, 2011(4).
[7]郭建中.实用性文章的翻译[J]. 上海科技翻译,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