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2015-05-30黄艳凤
黄艳凤
[摘 要]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应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大胆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通过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创新,引导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中学会自我教育,完善对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监管机制,使新媒体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释放正能量。
[关键词]新媒体 高校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8-0073-03
目前,互联网、手机、博客、微信等新媒体已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极其普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遭到新媒体发展的极大挑战,新媒体改变了大学生思想整体的教育格局。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认清新变化,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大胆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我们应该根据新的形势变化来重新整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步骤、全方位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这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政治素质
首先,要坚定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政治立场,并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当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不断通过新媒体时刻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在新媒体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更加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导权,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1],对新媒体中的虚假和不良信息做出正确、理性的判断,及时遏止不良信息的传播,将主流信息传递给大学生。
其次,要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政治理论素质。面对新媒体新的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将这些知识融合到教学中去。只有自身掌握了一定的政治理论,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准确、生动、透彻地传递给大学生;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政治理论素质,才能掌握大学生的兴趣点,与他们实现双向交流,并且在他们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及时给予帮助,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只有不断提升政治理论水平,才能把握大学生各方面的变化,对新媒体的影响做出积极有效的回应。
(二)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职业化和专业化
建设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是一项与时俱进的系统工程,除了要把好队伍的“入口关”,还要挑选出一批政治素质过硬、作风正派、新媒体技术能力较强并熟悉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同时,还要完善这支队伍的管理、培养以及激励保障工作运行机制,借以促进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朝着职业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各高校应在校党委的领导下,组织一支由辅导员、学生处、团委等政工人员组成的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技术队伍”。对在职辅导员搭建交流平台,进行分类指导和分层培养,可以通过有计划的分期、分批、分层专业化培训和交流,完善考核办法。[2]如让辅导员参加国家职业指导师培训,使之能够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形势与政策分析,借用案例分析对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进行指导;又如心理咨询师培训,心理咨询课程的学习不仅有利于高校辅导员掌握学生每个年龄阶段的一些主要特点以及心理辅导的一些技术,而且还给辅导员的工作提供某些理论支撑和有效方法,提高辅导员的岗位技能,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的生活学习,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要兼顾所有政工队伍的新媒体运用技能的培训,这样的培训可以由本校教授计算机类应用课程的资深教师来执行。培训要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政治觉悟,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也要提高他们运用新媒体的技术与技能,做好网络信息传播的“把关人”。[3]
二、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不仅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大学生的爱修课。当今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课堂教育和课下辅导为主,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基础依然薄弱,学科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要努力创新,要自觉地锁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这个重大主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充分了解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集合的优势基础上,要提高学科理论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拓宽理论视野,立足中国实际,用世界眼光把握学科建设的特点、规律,与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互动,通过与学生的多渠道的交流、沟通,从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自主讨论和主动学习。
高校应利用广泛的多媒体网络技术,通过网络实现多媒体课件的广播、直播和点播,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双向交流。[4]积极开发超文本结构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多媒体控制系统,不断增强教学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新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图文声情并茂、交流便捷、受众互动传播。这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手段使教育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形象、生动和直观的情境中感知教育信息,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可利用网络视频,教学内容有答疑解惑、课题研究等,可以进行直播、录播,也可以进行传输和覆盖,实现校园内任何一台学生联网终端都可以随时观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视频。将新媒体融入 “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中去,改变传统“两课”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以及单向灌输的方式,结合新媒体网络的特点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需求,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引导大学生自主参与教育过程。[5]
三、引导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中学会自我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借助新媒体平台创建多样化的政治思想教育形式,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指导和保障。一方面,作为新媒体教育活动的主体,教育工作者占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通过各种方式融入大学生生活,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有效地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另一方面,大学生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他们必须根据自己的人生目标选择道德学习的方向,自主地利用新媒体选择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的互动化及传播途径的多样化,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6]这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出现在学生需要的各种环境,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
面对具有虚拟性、多边性和平等性的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拓展新的教育渠道,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所谓媒介素养就是理解媒介信息在制造、生产和传递过程中受到来自文化、经济、政治和技术诸力量的强制作用,侧重于对信息的判断和理解能力。在新媒体时代,每个人既是信息的输入者,又是信息的输出者。作为输入者,应具备理性分析媒介信息的能力,尤其是对消极负面信息的批判抵御能力;而作为输出者,则要自觉提升综合素养,强化自身的道德精神。[7]面对海量信息,一部分大学生因辨别能力不足,成为庸俗、低俗、媚俗文化的输出者。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增强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选择、处理、分析、理解、评估、运用的能力。
四、完善对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监管机制
(一)加强校园网络信息建设
首先,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开通校园网并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为大学生们拓展知识领域、信息共享、自我管理、自主学习提供便捷的平台,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通过校园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最为方便快捷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近几年来,清华大学、南京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积极探索校园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加强校园网上的正面教育与引导,开设网上论坛、网络心理诊所、网上班会等,有意识地让专兼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参与进去,做虚拟导师,引导学生明辨是非,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校园网络建设是基础,教学资源库建设是核心,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校园网的搭建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高校师生都感受到校园网在科研、学习、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校园网络是高校信息资源的依托,同时也是信息资源的中心,要积极构建校园网络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学案例库、题型库、软件库、素材库、网络在线课程库等,具有全面的、鲜明的主题特色,明确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激发学生内心向学的积极性。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媒体进行学术交流、科技交流、娱乐活动、艺术探讨等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8]校园网建立了多层次架构的师生交流平台体系,从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密切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有效帮助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的各种问题。
大学生作为校园网络的主要服务目标,应该参与校园网的建设。学校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参与和维护,激发学生参与建设校园网的热情,旨在实现利用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同时,借助学生的创造力,促进校园网络建设向多方、全面、高层次的方向发展。
构建一个综合立体的安全校园网站网络环境,在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的同时,还必须有完善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机构,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校园网站安全、可靠、稳定运行,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二)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工作
面对海量的国际新媒体信息狂潮,高校管理者必须重视监督管理网络、移动信息,建立专业的信息管理部门,有效地调控校园新媒体舆论。如今,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停留在网络上的时间主要是聊天、打游戏、逛商城和发邮件。当前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推行“信息化冷战”,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大肆在互联网上主导舆论方向,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主义,制造、传播带有强烈个人主义、拜金主义色彩的信息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同时,国内有些不法分子利用手机、网络等传播色情与暴力等不良信息,制造虚假谣言,无中生有,有的甚至进行违法活动,大学生思想单纯,很容易被其所迷惑和诱骗,引起舆情激化,甚至引发大学生的群体非理性行为。[9]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及时发现和过滤这些信息,净化网络源头,防止有害信息在学生群体中进行传播。因此必须组建、培养一支政治理论水平较高,熟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掌握思想政治新媒体技术教育的高质量团队。
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的有机结合在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过程中是一个必然的要求。在新媒体环境中,家庭必然承担学生成长的责任。父母可以使用个人博客、QQ、微信和其他通道与子女增进交流,与子女平等对话。社会也必须承担相应的教育责任,利用新媒体来提供教育资源,努力净化社会教育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
简而言之,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只有认真分析新媒体的特点和信息传播的规律,准确把握新媒体的本质,正确分析社会舆论,借鉴国外成功的教育经验,改变传统教育观念,结合大学生的特征和成长规律,有机结合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与新媒体教学互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 注 释 ]
[1] 宋丽英.基于中美比较研究谈高校辅导员的角色诉求[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0):142-143.
[2] 范新爱.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57-159.
[3] 刘娜.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研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12:8-16.
[4] 肖意贞.影响与对策:新媒体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1(4):29-33.
[5] 吴颖群.浅谈微博对会计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3(20):228-229.
[6] 董金龙.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5-8.
[7] 顾栋栋.新媒体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13-18.
[8] 聂东雪.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2:12-19.
[9] 王婷婷.媒体融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D].沈阳:辽宁工业大学,2012:10-14.
[责任编辑:覃侣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