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预警在高校资助工作中的实现研究
2015-05-30郭海昭
郭海昭
【摘 要】目前,政府、社会和高校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供了政策、资金等多方面支持,如何在此基础上如何围绕育人根本,提高资助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实现资助管理从粗放式到精确化的转变,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预警机制是精确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依托信息化校园的建设,华东师范大学试行餐饮和勤工助学预警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将以此为例,以期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精确化管理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资助工作 预警机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8.185
一、政府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一)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和收费制度改革致使高校贫困生问题更加突出
“高校学生资助关涉民生大计、教育公平,是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等学校从过去的不收费、政府承担全部高等教育费用,到当前收取一定数量的费用。收费制度的改变对高等教育扩招确实是起了有利的支持作用。但是收费制度的改革,尤其近几年生均高等教育成本的大幅度上涨,对家庭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尤其是对贫困家庭子女入学机会的冲击更大。“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收费水平的提升,我国贫困大学生的绝对人数和比例都呈上升趋势,高校贫困生问题更加突出。”
(二) 政府进一步加大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支持力度
保证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是各级政府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的必然要求,以及教育系统解决“三最”问题的重要工作,各级、各地政府纷纷推出一系列举措。一方面是加大投入,健全高校帮困资助政策体系,具体体现为提高了资助力度,丰富了资助渠道,拓展了资助对象。二是心系民生,确保帮困宣传覆盖到位,前移帮困迎新关爱工作,快捷畅通爱心绿色通道,即时发放充足迎新补助,倡导学生自强自助精神等,承诺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
二、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与精确化管理
(一) 我国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尚处于粗放式管理阶段
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努力结合学生的思想、学习、成长和就业实际,丰富和创新精神帮扶的内容,与时俱进地探索精神帮扶的新形式、新载体和新途径。” 高校不但应在生活层面上为困难学生提供帮助与指导,更需要在精神层面上不断鼓励学生形成自立、自强的精神品质,增强学生克服各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同时又有一部分困难学生不能得到足够的资助,这使本来就有限的贫困生资助资源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率和效益。这与缺乏标准和监督的粗放式管理不无关系。粗放式管理首先体现在学校老师无法准确、全面、动态的掌握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甚至无法全面掌握学生在校各类受助及勤工助学收入情况。此外,由于每个学生的自身情况都不同,粗放式的帮困手段很难起到实际作用,因而就特别需要针对不同困难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一对一的个性化帮困。
(二) 建立健全高校学生资助体系要求资助工作实现科学化
随着高校国家资助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国家资助力度的不断加强,各高校的资助水平已经不再停留在“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水平上,而是不断向前推进,不断提高要求。尤其是2007年建立健全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提出,各高校开始进一步提高管理力度和工作水平,制度体系的发展,高效运行机制的建立等方面都离不开科学化的运作。
(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预警的实现——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
根据现有条件,华东师范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预警系统在内容上首先选择了就学生在校就餐情况和学生参加勤工助学的情况开展预警。餐饮预警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学生出现节衣缩食的极端经济窘境,勤工助学预警则是确保学生以学习为主、以勤工助学为辅,避免因勤工助学而耽误学习的情况出现。
三、学生在校就餐信息预警设计
(一)学生在校就餐数据的选择
据调查统计,大部分困难学生的消费结构相对简单,每月主要的开销都用在饮食上,用于購买日常用品、通信已经娱乐方面的支出则较少。因此从餐饮消费金额上可以初步体现学生在生活上的状况。相对校外各种饮食店,学校食堂的价格肯定实惠,对于平时一向精打细算,省吃俭用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绝大部分会选择在学校食堂就餐。随着高校“校园卡一卡通”是推行,获取学生在校就餐的餐饮信息变得简单易行可靠。
考虑到学生在校就餐的习惯和特点,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我们首先应对于学生在校食堂就餐的数据进行相应的筛选工作,筛选具体方法如下:A、本专科学生的就餐消费信息;B、以月为单位进行统计;C、只统计中餐和晚餐,统计的时间范围从10:00—20:00,且从10:00——15:00,算为中餐,从15:00——20:00,算晚餐。
(二)学生就餐预警标准的制定
学生在校就餐预警线的建立离不开对学生在校餐饮消费情况的分析。学生在校餐饮消费涉及到几个方面。首先是学生在校就餐的次数。根据我们的调查和亲身体会,一般情况下在校就餐的费用比校外就餐要低,且在安全性和方便快捷等方面有优势,按常理来说,困难学生在校就餐是最好的选择。其次是每餐学生的消费金额。在某地区一定时间内,学生就餐消费金额相对较为稳定,且男生和女生在消费金额上有一定的差别。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在餐饮预警系统中,餐饮预警参数设置做了如下规定:A、餐饮预警参数设置有:男生每顿最低消费金额,男生每顿最高消费金额,女生每顿最低消费金额,女生每顿最高消费金额,每月消费最低次数,每月消费次数,正常消费次数;B、区分男生女生;C、预警参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三)学生勤工助学数据的选择
因学生都是通过勤助网站进行工作的报名与录取,学校目前能够掌握有学生校内岗位的数量与工时、学生正在从事的家教工作的数量与校外企事业单位兼职的数量。
校内岗位与家教工作是我校勤工助学岗位的主体,具有数量多、工作稳定的特点。企事业单位兼职岗位则数量相对较少,工作较为灵活的特点。据此,我们在勤工助学预警数据的选择上,目前仅对学生参加家教和在校内参加勤工助学的信息机型分析。
(四)学生就餐预警标准的制定
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一般每月不超过40个小时。因此我们的预警目标应以此为基数。鉴于家教工作和校内岗位各自具有的特点,我们从以下2个方面进行预警标准的设定。A、家教岗位:不超过4份。一般而言,家教工作每份每周工作的时间为2小时,每月每份家教工作时间约为8小时。由于家教不但是教学时间,还应酌情考虑学生的备课时间,我们把家教工作的份数上限定为4份。B、校内岗位:校内岗位一般每周工作4-8小时。由于校内岗位基本按时计算工资,我们可以通过学生每月在校内岗位获得的工资数额来推断学生的工作总时长。此外,考虑到三、四年级学生课业相对较少及更需要参加社会实践的情况,在具体分析时对于这部分学生预警线应适当放宽。
(五)学生在校餐饮消费预警目标类型
勤工助学预警有两个目标,一是防止因为过多的参与勤工助学而影响学业,二是防止一些学生养成“等靠要”的思想。因此预警目标主要分为两种:A、过度参加勤工助学:学生目前勤工助学总份数(包括家教与校内岗位)达到5份。一般来说,这种情况出现,学生每月的工作时间必然会超过国家规定的40小时,容易影响学习,应该给予关注。B、极少参加勤工助学的困难学生:没有勤助记录或只有1份工作,且时长较短。此类学生,应综合学生的学习成绩、所获奖助情况、是否办理过贷款等综合考虑。如无特殊情况的,应在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复核时给予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