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实践与探索
2015-05-30李学凤
李学凤
摘 要:新形势下,围绕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已成为科协及其施教机构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与抓手。为此近年来,作为地方科协施教机构之一的北京市科技进修学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和思考,挖掘出了科协施教机构继续教育的新发展点。
关键词:科协;继续教育;全民科学素质;信息化科普
中圖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继续教育是科协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科协章程第十四条明确规定了“开展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是科协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北京市科协继续教育工作重要支撑的地方科协系统施教机构——北京市科技进修学院(下简称学院),经过34年的发展历程,在市场竞争下,一度出现了发展乏力的现象。在探索前行的进程中,学院以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为着力点,不仅充分发挥了其职能作用、提升了继续教育项目的社会认可度,同时也挖掘出了新的发展点。
一、科协继续教育新内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八章第23条指出:“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特别是成人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科协继续教育的对象和内容,在新形势下已有了新的内涵,已由传统的面向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知识更新,扩展到了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终身教育,特别是全民的科学素质教育。
二、科协继续教育新舞台
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下简称“纲要”),为科协继续教育搭建了新舞台。
2010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3.27%,比2005年的1.6%提了1.67个百分点,对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措施的稳步推进,带动了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了积极贡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11-2015年)实施方案》提出,到2015年末,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要超过5%,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水平。然而,要真正达到这一目标,教育培训是根本。
一是科普人才培养任务艰巨。据《北京市科协系统2014年统计公报》显示,北京市科协基层科普员有20657人;街道科普协会133个,个人会员17,077人;乡镇科普协会155个,个人会员9455人;农技协304个,个人会员21122人。另外,170个市级学会、协会、研究会的干部及240299名个人会员也都在进行着大量的科普工作。因此,针对专兼职科普工作者队伍建设,需要围绕自身的科学素质和业务技能开展大规模、系统地继续教育以适应新形势对科普工作者队伍的要求;同时,还要加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通过教育培训,不仅使其提升科普服务能力,更增强科协组织的凝聚力,形成相对稳定的科普志愿者队伍。
二是重点人群的科普教育任务艰巨。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社区居民、农村劳动人口、科技工作者为重点人群开展的科学素质教育,是科协继续教育的重点,科协继续教育在以重点人群为主的成人科普教育中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职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随着生活在社区的老年科技工作者人群逐年壮大,发挥离退休科技人才作用,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教育培训服务,也应是科协继续教育新的职责范围和关注重点。
三是科普继续教育的工作任务艰巨。组织新的大规模的科普继续教育,面临着诸多新的开创性工作,如:组织协调及培训体系建设、培训容及课程资源建设、远程教育及信息化建设、培训形式及教学手段创新等。
三、围绕科学素质提升进行的继续教育实践
(一)开展公务员科学素质教育,发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引领作用
北京市科协与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于2009年开始在全市公务员中集中开展科学素质大讲堂活动,学院具体承办。大讲堂课程选题兼顾经济形势和社会热点问题,结合各区县地方特色,从战略的高度和实用的角度,贴合公务员的需求和兴趣进行选题,定位在“讲战略、讲特色、讲科技”,内容涉及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知识、科学决策与管理等方面。当年举办了现场讲座15场,参加面授听讲的公务员近万人,在此基础上,还在北京继续教育网开通了公务员科学素质在线培训,2.8万公务员登录学习了专题讲座课件,总受众面达3.8万余人次。大讲堂活动,被评为2009年北京科技周优秀活动奖、中科协继续教育示范项目、北京市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优秀案例。
经过3年的探索,2012年北京市科协和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启动“北京市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工程”,包括公务员科学素质大讲堂和竞赛两部分内容。截至目前,大讲堂活动年讲座场次近25场,受众人数达到8500余人;组织开展公务员科学素质竞赛活动17场,受众人数达到2550余人。“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充分体现了“借助政府平台做强科普”的理念,很好地发挥了政府的行政资源和科协的技术资源,聚二者之力共谋科普大计。
(二)开发科学素质教育资源,助力农民科学素质提升
根据《2010年北京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显示,作为重点人群的农民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最低,仅为2.5%。农民的科学素质建设是范围最广、难度最大、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因此,全面提升北京公民的科学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提高京郊农民的科学素养已经迫在眉睫。
北京市科协是“北京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协调小组”成员单位,承担着较大份额的北京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任务,学院负责具体实施工作,所开发的教学资源通过“北京长城网”面向全市农村党员干部及农民进行远程教育。教学资源是远程教育有效开展的“源头活水”。没有教学资源,远程教育平台只是一个空壳,再通畅的网络、再先进的设备,也难以发挥作用。没有高质量、足够的教学资源作支撑,远程继续教育就会成为无源泉之水、无本之木,就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自2009年起,学院根据《北京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任务分解表》的要求,6年来已为其制作了近9497分钟的科普远程教育资源,课件点击率居全市前列,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首都农民科学素质的提升,同时也反映出广大农民对科普知识的渴求。随着“北京长城网”辐射领域有组织地扩展到社区,今后,这些科普课件还将惠及广大社区居民。
在开发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学院还将科学素质与技能培训相结合,送技术到田间地头,自2012年起,积极与市残联、市园林绿化局、市社团服务中心及各区县科协联合,开展果树工、农艺师等职业技术培训,使农民在农业增产、受益的同时也提升了科学素质。
(三)深入社区,服务社区居民科学素质提升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对“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重大决策在社区的落实,推动社区居民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意义重大。2011年,北京市科协切实发挥市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作用,牵头制定了《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统筹部署、协调推动全市社区居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作为其中的一项基础工作,学院于2012年5月组织编写并出版发行了《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读本》,在全市应用,广受好评。学院还于2013年通过专家评审,成为北京市科委52家新命名的科普基地之一。2014年,学院根据各街道社区的需求,邀请优秀师资为科普工作者和社区居民开展科普讲座,针对居民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讲解,提高居民科学素养,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全年为东城区建国门街道、前门街道、交道口街道、朝阳门等街道开展讲座,邀请专家22人,讲座36场,受众达1060人,对提升该区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为落实《中国科协关于深入推进社区科普大学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的要求,北京市科协于2014年底启动了北京市社区科普大学建设工作,学院配合科普部负责具体的组织管理工作。截止目前,已制订完成了相关方案、章程及大纲,年底前将在全市铺开。北京市社区科普大学将突出首都特色,以把社区科普大学建成基层群众性科普组织为出发点和着力点,通过社区科普大学把广大居民组织起来,让他们自发地、自主地参与到全民科学素质教育活动中来,使科协继续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与科学素质提升齐头并进
服务企业发展、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一直是科协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企业转型升级、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等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如何借助教育培训开创新技工时代,继而带来“新人口红利”,是科协继续教育需要研究的课题。因此,科协对科技工作者的继续教育,在延续开展知识更新及高新技术应用推广的同时,融入相适应的科学素质教育也是新形势下科协服务企业的有效抓手,从而为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服务。
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是由人力社保部门牵头负责开展的,因此科协继续教育施教机构应积极争取资质资源,以得到政府更大的政策支持、承接更多的政府职能转移和培训任务,并在培训内容上突出科协特色,做出亮点。如,学院于2013年7月成为首批北京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参与实施了“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训领域涵盖:公需科目、信息、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农业科技、社会工作、知识产权等7大领域。截至2014年底,已开发制作完成了适用于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提升、科学普及等课件58个,并在北京继续教育网在线学习平台上广泛应用,对着力培养掌握专门知识、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首都高技能人才起到了促进作用。
(五)提升科普工作者能力与水平,加强科普队伍建设
开展高质量的科普活动是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同时可以快速地掀起全民学习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质的热潮。因此,如何更好地组织策划科普活动是广大科普工作者的必修课。学院在充分调研北京市科普工作者科普能力的基础上,在北京市科委立项“科普活动设计教材编写与组织培训”。学院与中国科普研究所共同组建编写团队,于2012年9月底前编印了《科普活动设计与组织》教材,并应用于各类科普工作者培训中。
学院于2013年起,受市科委、西城、东城、石景山、房山、大兴区等区县科委、科协委托对各级科普工作者开展培训,并开发出科普理论、科普能力、科普资源、科普实践与案例、自身素质与科学修养、业务工作等六大培训专题。截止目前,共计培训了2105人次,得到了各区县的认可与肯定,也为提升首都的全民科学素质打下坚实基础。
四、信息化科普背景下的科协继续教育思考
尽管围绕科学素质提升学院已进行一系列很有成效的继续教育实践,但参训人员工学矛盾突出是主要问题,在教学组织上难以长期或较频繁集中学习,此外,个体的文化基础差异较大,在教学质量的提高上难以整齐划一、个体需求差异也很大。因此,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科学素质类的继续教育将是科协施教机构需要探索并即刻跟进的领域。
(一)大力发展远程网络教育,扩大教育培训规模
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远程教育能很好地解决工学矛盾、实现自选学习,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這对扩大科学素质教育的社会认知度和培训规模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实践中发现在网络课件开发上,以半小时为时间单元的“学测评导”一体化的课件最适合从业人员。从业人员学习特点看,抽出半小时比较容易;从认知规律来看,学一点训练一点比较容易掌握知识;从学习效率来看,半小时时间学习效率比较高;从教育心理学来看,学习应该不断有成就感,才能激发学习动力。
(二)利用移动学习新模式保持科协继续教育活力
现在人们由于工作繁忙,很难获得完整的学习时间,而移动学习可以充分利用出行、排队等碎片化时间,这使得学习场所及方式都发生了显著改变。移动学习(M-Learning)是借助于移动技术和移动设备,使学习者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学习任何内容的一种新型学习形式。具有学习的泛在性、碎片性、交互性、灵活性等特点。2014年移动互联发展大会上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4)》蓝皮书显示,截至2014年1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8.38亿户;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占总网民数的八成多,手机保持第一大上网终端地位。移动学习方式与科普微课程的结合,将使公众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所感兴趣的科学知识。
尽管目前还受学习资源少、学习效果难跟踪、标准化建设欠缺,平台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制约,但其广阔的发展前景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抢先占领这一领域,将助力科协继续教育的长足发展。
五、结语
科协及其施教机构应充分发挥科协继续教育的独特优势,牢牢抓住科学素质提升这根主线,不断适应市场及环境的新要求,及时调整发展思路、抓住发展契机,将科协继续教育事业不断做大、做强、做出特色。
参考文献
[1]吕世平,潘玉田.移动学习:新型学习方式的优势、局限与探索[J].继续教育,2012,(4).
[2]人民网研究院.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4)蓝皮书[DB/OL]. http://www.cssn.cn/dybg/201406/t20140612_12071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