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研修激活教师成长内驱力
2015-05-30周文娟
周文娟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创新研培模式已成为实现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任务。近几年,香坊区坚持“理念导航、课题牵动、伙伴协作、项目支持、名家引领、内生动力”的教师发展策略,全方位、分层次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研修,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研培新模式,激活教师成长内驱力,推动教师的自我完善与生命完整。
“双轨并进”构建特色化混合式研修模式
混合式研修即现场研培活动与在线研培活动的结合。在发挥传统研培优势基础上,香坊教育人积极开发建设本区域网络培训平台与资源,将线上学习和线下实践有机结合,通过现场研培与网络研培相整合、研修社区化与学习常态化相结合,实现了研培模式特色化,研培支持专业化,研培效能最大化。
1. 高端培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高平台。为突破区域内研培资源的限制,搭建更广阔的教师发展平台,香坊区采取“上挂下联”的模式进行教研员、校长、教师提高培训。坚持走进高校,与专家直接对话,提高理论水平;要求教研员将工作重心下移,带着问题进学校、进课堂,带着问题搞教研。坚持开展每年一次的主题高端培训,相继邀请了陶继新、张文质、王栋生、黄克剑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对教师们进行理论和实践层面的专业引领。
2. 分层培训促进教师梯度发展。加大对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新教师及农村教师的培养。
(1)名师工作室促进教师群体的有效学习。2013年,香坊区组建了7个名师工作室。工作室的主持人为哈市“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成员为学科带头人和市、区级骨干教师。工作室根据培养对象的需求,每学期确立一个研修课题,每月一次集中培训,主持人及专家团队对成员提出的疑难、困惑及问题组织成员在网上进行研究、破解,并提出解决思路。教师个人经过反思、提炼形成自己的策略和成果,最后主持人和专家团队,对各成员的成果进行总结提升,生成区域教师的培训资源。
(2)送教支持促进学科带头人作用发挥。为实现区域教育发展均衡,坚持开展学科带头人送教活动。香坊区支援的学校除了区内弱校和农村学校,还有巴彦、木兰、通河等外县学校。支教活动采取“两地学科带头人同课异构——教研员引领观课议课——学科专题讲座——学科教研沙龙”四个环节,还原真实课堂,增强双边互动。专业性的学科对话、针对性的教学研究、开放性研修活动提高了“送教下乡”培训的效能。
(3)专项培训促进骨干教师全面发展。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确立了“通识培训——注重教育理念提升;教研培训——关注专业技能培养;校本培训——引领课堂教学实践”的培养目标。设立“上一课、写一事、发一贴、做一讲”的“四个一”校本培训课程,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促进骨干教师专业引领作用的发挥,提高骨干教师的新课程实施能力。
(4)跟岗培训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为了让新教师适应教师岗位,通过头脑风暴式学习,更新新教师观念,提高理论水平;通过科研先导,课题牵动,提升新教師科研素养;通过拜师结队,教学相长,提高其教育实践能力;通过整章建制,加强管理,帮助其自我规划;通过整合资源,共同关注,保证其全面提高;通过搭设平台,交流提高,促进其专业成长;通过开展“新教师听课日”活动,带领新教师走进“研修示范学校”听课、交流,在听课学习中发现不足,取长补短,促进新教师更快的进步和成长。
(5)研修共同体促进农村教师深度交流。从区域角度构建研修共同体,组织开展研修。在农村教师培养方面,香坊区在所辖乡镇中通过严格筛选的优秀教师组成香坊区农村优秀青年教师研修共同体,开展主题研修;创设“寸草春晖工作坊”网络研修社区,以“微学习”“微研究”“微课程”等网络化学习为主,实施更具针对性的研培项目;通过网上工作室即时网络通道共享名师的培训课程资源,接受名师的零距离指导。研修共同体的创建,能够使学校教师形成互帮、互学、互促的良好研修氛围,让教师的深度交流发生。
“三横三纵网络平台”实现研培效能最大化
构建香坊区教师培训“三横三纵”立体化网络社区。“三横”即国培项目中标单位网络平台、香坊区教育信息网、中小学校园网三级网络体系,“三纵”即香坊教育信息网支持下的学科教研、专业社群、项目学习网络社区。鼓励教师将学习反思、优秀课例、教育叙事、方法策略等生成性资源发布到个人空间、教研组社区、香坊区教育信息网等平台,通过网络传递经验、交流思想,实现随时随地的培训;利用2011年研发建设的香坊区教师远程培训平台,全区各中小学校教师每年14学时的通识培训都在平台上进行;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与设计上,菜单式课程结合教师成长有效策略和区域工作重点,满足了不同年龄、层次教师的学习需求。
网络社区、碎片化学习正在悄然改变教师们的学习、工作方式。香坊区开展的混合式研修模式的尝试,建设了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模式,转变了教师以往由被动接受培训到主动参与体验的培训,使教师培训工作有了新的起色,收到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