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探析

2015-05-30王娟

成才之路 2015年8期
关键词:时代意义孝悌感恩

王娟

摘 要:部分学生认为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文无用,事实并非这样,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是有其时代意义的。爱国情感的培养,孝悌观念的认知,节俭、感恩的提倡等,都是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需要我们用心感知。

关键词:传统文化;时代意义;爱国;孝悌;节俭;感恩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8-0040-01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学所占比重很大,其中所选的古诗文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然而,有些学生却不爱学,也不想学,他们认为这些内容既难懂又无用。传统文化在当下真的无用吗?不,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依然有其时代意义。

爱国是每个国民的基本素质。爱国情感的培养,不是空洞地说教,而是慢慢地熏陶浸染。传统文化正可担负起这重任。吟诵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兮”的屈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离骚》感动着无数的国人,也激励着无数的仁人志士为国家而抛头颅,洒热血。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在缅怀着这位爱国主义诗人,而他的爱国精神也依然在这个时代彰显着。

尤记得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世人所传诵,他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令无数人感慨不已。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这种无私的爱国精神正是我们所需要继承和发扬的。

陆游的爱国精神体现在“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文天祥的爱国精神体现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龚自珍的爱国精神体现在“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中。这种可歌可泣的精神,这种火热的爱国情感,感染着一代代人,也必将感动着当代的年轻人。

对国尽忠,也要对亲尽孝。《弟子规》中说“首孝悌,次谨信”,做人,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苏轼说“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的确,《陈情表》是一篇催人泪下、感人至深的关乎孝道的文章。面对晋武帝的咄咄逼人,面对朝廷的优厚恩遇,面对祖母日渐加重的病体,李密该如何选择?他最终的抉择是先尽孝,后尽忠。为什么,因为“夫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一个人倘若对至亲都不能尽孝,那他又怎能对国家尽忠呢?

在《祭十二郎文》这篇祭文中,韩愈将得知十二郎离世的沉痛心情表现得极为深刻。虽已隔了几千年的时光,在那哀切、悲恸的伤感中,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得到韩愈对十二郎那超乎寻常的友爱。今天的我们,是否做到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是否在友善地对待他人?我想,我们应该需要去认真理解并思考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齐家治国的前提。古人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一个人要想有美好的德行,那就应该学会节俭,这样就可以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宁静,而内心宁静则可以让一个人在精神世界里走得更远。正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在这样简陋的房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了外界纷繁物质的侵扰,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可以变得更为富足。节俭,乃是修身的必需。

在现代社会中,该如何节俭?《朱子家训》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务维艰。”我们口中吃的,身上穿的,都是辛勤劳动的结晶,这一粥一饭,一丝一缕,都是值得我们珍惜的,切不可奢侈浪费。在现如今有的人过分追求物质享受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提倡节俭。

对物要珍惜,对人要感恩。中国人的感恩情结最早见于《诗经》“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而流传于汉代的“一饭千金”的故事则是我们所熟知的感恩故事。《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韩信早年贫寒时,有一位洗衣的老妇人接连十日施予韩信饭吃,韩信后来被封为楚王后,赠与老妇人千金。韩信在富贵之后却不忘当初给予他帮助的普通人,他的感恩之心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再有“结草衔环”的故事,“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的俗语,这些都告诉我们,人应当懂得感恩,感恩这美好的生活。

当然,生活并非是一帆风顺的,面对挫折,我们应该坦然处之。苏轼在《赤壁赋》中说,“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只是转瞬之间;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则万物都是永恒存在的,人又何必要消极悲观去羡慕天地永存呢?苏轼从多角度看问题,因此,即使他身处逆境,也依然保持着豁达乐观的精神状态。这种积极乐观的精神,不正是我们所需要学习的吗?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时代意义重大深远。《论语》告诉了我们许多处事之道,《劝学》告诉我们要不断学习,而《爱莲说》中“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荷花是正直清廉的象征。传统的古诗文自有其价值所在,我们应该深入领会。

部分学生认为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文无用,事实并非这样,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是有其时代意义的。爱国情感的培养,孝悌观念的认知,节俭、感恩的提倡等,都是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需要我们用心感知。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2.

猜你喜欢

时代意义孝悌感恩
病榻侍母
唐代制举孝悌类科目考论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尽孝而亲不待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感恩、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世纪末的赞歌——比亚兹莱插画艺术风格分析
孔子孝悌思想中人的主体意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