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瓦尔特的复仇

2015-05-30李秋靓李宝燕

北方文学·中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复仇瓦尔特

李秋靓 李宝燕

摘 要:毛姆的小说《面纱》讲述了一段无爱的婚姻以及婚外情,最终以悲剧收尾,探讨了人性冷漠所导致的“背叛”、“赎罪”、“报复”等主题。本论文主要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人格理论,对作品中的男主人公瓦尔特进行分析,讨论其悲剧的必然性,加深读者对爱情,救赎,责任的感悟以及对人性弱点的认识。

关键词:瓦尔特;复仇;人格分析

纵然被两次改编为电影搬上中国银幕,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小说《面纱》鲜为人关注,甚至颇受争议。凯蒂是个漂亮而爱慕虚荣的英国女孩,25岁的她为了避免自己变成老处女,接受了一位在香港工作的细菌学家瓦尔特·费恩的求婚,并随他远赴香港。然而婚后凯蒂越发发觉瓦尔特毫无魅力可言,很快便和英俊潇洒的助理布政司查尔斯·唐生坠入爱河。得知真相的瓦尔特逼迫凯蒂同他到内地异国瘟疫肆虐的地方——湄潭府,而凯蒂在向情人求助反被抛弃之后,只好选择来到这个小镇。小说的结果似乎出人意料,瓦尔特为帮助当地人摆脱疫情,自己感染而死,而凯蒂却获得了重生。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被广泛用于分析人物性格,由此,读者可以更好的理解和抓住人物内心世界。毛姆笔下的瓦尔特最初深爱着妻子,对自己的工作也有着高度的热情,但是却慢慢走上了一条复仇之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瓦尔特用一句“死的却是那狗”来结束了自己的痛苦。

一、瓦尔特的本我

(一)对妻子深沉的爱

本我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是无意识的行为。作为人性最本真的情感,瓦尔特的本我在爱情层面上表现为对凯蒂深深的爱。瓦尔特却十分体贴,只要凯蒂开口,哪怕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他也不会耽误。这般深爱感动了凯蒂,让凯蒂最初心甘情愿的嫁与自己,但瓦尔特这时候还不知道,正是这种深深的爱意,为日后自己走上一条不回头的复仇之路埋下了伏笔,成为他和凯蒂复杂关系的来源。

(二)对婚姻的渴望

凯蒂嫁给瓦尔特的理由很琐碎、也很自私:首先,她已经错过了婚姻的“最佳年龄”,而且与她同龄的姑娘多已结婚生子;其次,她的妹妹即将出嫁,如果落在妹妹后面,那无疑将受到母亲变本加厉的刻薄和奚落;最后,跟着新丈夫去意大利度蜜月的吸引力,要远远大于年复一年地跟着家人在廉价旅馆里避暑消夏。虽然瓦尔特对此心知肚明,却也坚信自己会个凯蒂带来全新的生活。

二、瓦尔特的自我

(一)隐忍的好丈夫

瓦尔特和凯蒂的婚姻是悲哀的,无爱的婚姻为凯蒂出轨埋下了伏笔,但在得知凯蒂与查尔斯幽会时,瓦尔特选择沉默,为了修补他们之间脆弱的关系,瓦尔特的自我——做个隐忍的好丈夫发挥了极致的作用。自我处于本我与超我之间,是意识结构部分。一方面瓦尔特深爱着自家的妻子,不想结束这段婚姻,但是另一方面凯蒂已经背叛了自己,当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或许对瓦尔特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二)自杀式的工作狂

到了湄潭府之后,瓦尔特每晚都要读书到凯蒂上床睡觉,然后到一间已经被他装备成实验室的房间继续忙活,一直干到深夜。他晚上几乎不怎么合眼,一门心思地做实验。瓦尔特这种忘我的工作精神虽然得到了赞誉,但是他几乎是废寝忘食,非常辛苦。几星期过去,他整个人看上去疲惫不堪。

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人格的执行者。瓦尔特毅然赴险,除了基于以科学为天职的献身精神之外,更主要的,是夹杂著对婚姻的厌倦和失望,或许还有着自我放逐、自我惩治的想法。

三、瓦尔特的超我

(一)复仇之路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管制者,由完美原则支配,属于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瓦尔特为了追求婚姻和爱情中的完美,不惜走上了一条复仇之路。为了惩罚报复不忠的凯蒂,为了摆脱尴尬的局面和悲伤的环境,他逼迫凯蒂同他远赴梅潭府,去平息一场正值疯狂的霍乱瘟疫。瓦尔特尽全力把心思投入到工作中去,而凯蒂每日自己呆在小木屋内无事可做,语言不通,异常的煎熬。

(二)自我毁灭

瓦尔特去世后,韦丁顿找到了凯蒂,他说,“从军医的话里我没有听明白的是,他到底是意外感染还是故意拿自己做实验。”凯蒂的脸色一下子变白了,这个设想使她浑身颤抖。超我作为一种保护社会的精神因素,它可以说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通常所谓的“良心”,另一个是“自我理想”。“自我理想”确定道德行为的标准。“良心”则负责对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进行惩罚。超我遵循的是“道德原则”。瓦尔特最终感染病菌致死,也可谓是为霍乱献身。

四、结语

小说全文采用凯蒂的女性视角进行叙述,讲夫妻、情人、母女、父女、友人之间的关系,而对于瓦尔特的了解是被动的,他从未主动走进读者的视野。本我,自我,超我构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可以从他们之间的联系中得到合理的解释,自我是永久存在的,而超我和本我又几乎是永久对立的,为了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自我需要进行调节。弗洛伊德认为如果三者能保持动态的平衡,人就能保持心理健康,如果平衡失调就可能造成心理冲突,甚至产生异常心理,出现各种神经症症状。瓦尔特为自己制造的不仅是一副面纱,也是一座坟墓。从对妻子深入骨髓的爱到恨之入骨的复仇,瓦尔特经历了一场很漫长也很纠结的心路历程,最终还是超我占了上风,复仇是一条不归路,但最后自己却死于疾病,这是莫大的讽刺和悲哀。

“唯一弥足珍贵的是对责任的爱,当爱与责任合而为一的话,你就将是崇高的”。这是修道院院长与凯蒂分手时说的,也应该是毛姆想表达的主题。

参考文献:

[1] 波伊尔(法)著. 梁识梅译. 《天堂之魔——毛姆传》[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1987.

[2] 弗洛伊德(S·Freud)著. 高觉敷译. 精神分析引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

猜你喜欢

复仇瓦尔特
流水的特工,铁打的瓦尔特
《面纱》:博弈到最后,“死的却是狗”
他是我朋友
金虎耀利刃 携客享共赢——瓦尔特携全新技术平台Tiger·tec~? Gold(金虎)亮相CIMT2017
他是我朋友
欧歌赛乌克兰“复仇”俄罗斯
阿联酋派战机支持约旦“复仇”
李娜无缘“复仇”小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