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世纪 新动向 新诉求

2015-05-30刘研

北方文学·中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芥川女作家新世纪

刘研

芥川奖是日本重要的文学奖项之一,每年两次的颁奖总能在日本文坛上掀起种种波澜。1935年《文艺春秋》一月号上的颁奖宣言明确提出:“芥川奖作为个人奖,奖励广泛在各报纸杂志(包括同人杂志)中发表的无名年轻的新进作家创作的最优秀作品。” 其评奖标准自然是彼时的“文学理想”,奖掖的新人新作也往往是能够显示社会发展新动向、代表着日本文学未来发展走向的作品。历经80年风雨沧桑,芥川奖“新”字当头始终如一。因此,芥川奖的历史既是呈现日本现代文学律动的历史,也是反映日本社会时代、文化语境变迁的历史。

进入平成年代(1989),日本文坛越发呈多元发展态势,无论是在创作上还是理论研究上都有显著变化,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女作家群的闪亮登场,这一点也成为近年芥川奖的重要特色。80年间154位获奖作家中女作家占有43席位,而新世纪以来的2000年到2014年间就有16位女作家折桂,令人叹为观止。这一文化现象的出现是纯属偶合,还是其中存在着某种必然呢?女性作家群的创作体现了怎样的特质,女性作家为什么会在“新千年”来临之际出现这种集体“井喷”呢?这一现象又与日本当下的时代语境、文化与文学的发展有着怎样的血脉相连呢?尽管女作家的异军突起引发了日本研究者的高度关注,日本学界对芥川奖女作家作品个案的剖析成果较为丰厚,但对女作家持续获奖这一现象却缺乏系统和聚焦研究。国内日本学界虽然也出现了一批研究女性文学和芥川奖的著作,但对新千年之后的芥川奖获奖作品的译介与研究相对滞后,另外从芥川奖的视角来考察女性文学也并不多见。而芥川奖作为我们观察日本社会文化并与之展开借鉴与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显然我们应当期待在这个领域有更多的投入和更好的成果。

王玉英老师的新作《现代书写与身份追寻——新世纪日本芥川奖获奖女作家及其作品研究》就是在这一领域的一次认真的投入和积极的探索。女作家创作的异彩纷呈得益于她们抓住了新时代的新特点,而论者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抓住了问题的实质。

本书首先凸现了“新世纪”这一时点。“新世纪”不单纯是一个物理时间的界定,更是一个独具日本特色的充满了“变数”的时空 。在新千年日本社会到底遭遇了什么,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承受着怎样的精神重压?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之后,日本由群体社会向自己负责的个体社会迅速转化,自我价值、自我意义不断丧失,自我认同危机日趋严重,生存焦虑越发突出。女作家们极具个性化的艺术表现,充分展现了失去社会规范和约束之后个人的种种不知所措,读者与之感同身受,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引发热潮不断。玉英老师的研究正是由此出发,“以女作家和主人公们的这种身份追寻为主线,对获奖作品进行了主题分类,将目光聚焦于日本社会当下热点问题和日本人的心理变化,试图析清‘我是谁、‘我走向何方,‘我的属性与特征如何以及运用什么方式与手段来表现‘我的属性和特征的身份认同的问题,以期进一步了解当代日本社会,将其作为中国文化建设的参照,拓宽同是东方文化哺育的中日女性在一些问题上的对话空间。”[2]

其次,玉英老师以“认同危机”作为切入点应该说是切中作品创作实际的一种判断。本书一二章集中于成长物语,通过绵矢莉莎、金原瞳、青山七惠和赤染晶子的创作,由“成长中的自我迷失”出发探讨社会转型期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及人际关系的变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三四五章聚焦于女性作家对社会角色的敏感度,从性别、家庭、职场三个层面发掘日本女性的角色裂变,展现她们在夹缝中试探性地进行着自我身份确认的迷茫与痛楚。六七章则在艰难改造与适应的过程中,以女性永恒之爱心,以女性自我言说的姿态,努力完成自我价值的建构。由此一来,论者将散在的作家作品,置于“新世纪”这一社会语境中反复体味和品味,以“认同危机”为主线,将日本当下社会、人生的大问题与作家的文本世界建立了密切关联,使得我们对日本的社会文化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本书涉及16位作家的16部作品,研究对象众多,且文本复杂多元,如何能将如此纷繁的文学现象条清缕析,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恐怕是一大难点。本书的可贵之处在于,作者对16作品一一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文本解读,用文本叙事说话,既彰显女性学人的个性特征,又使得文本分析有的放矢,说出了新世纪女作家创作的某些特质。正如津村记久子所言:“今后我想写这样的小说,即能够把活生生的生活细节,如勉勉强强地种植绿萝,一点点地节约,因为怀疑自己的精神是不是使用过度而心生不安,与信任的人一起一边闲聊一边吃饭等的生活细节,作为比戏剧性的经营更为宝贵的东西传达给读者的小说。”[2]如果说对男权主义的批判与颠覆是女性主义文学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诉求,那么,新世纪芥川奖获奖女作家的创作恰恰说明了她们放下了对所谓男权中心主义奋力抵抗的宏大叙事,而是作为一个“女人”、作为一个“普通人”以朴素的姿态审视世界,还原鲜活的人生实态,发出的不仅是女性的声音,更是日本人乃至人类灵魂的呼声。沉潜其中的正是艺术的生命力与魅力所在,从而为日本纯文学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

认同危机中最核心的问题是言说问题,人不可能脱离语言而只能深层地生活在语言之中,文学创新中最核心的问题同样也是话语问题。作者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诸位作家的叙事话语逐一进行了分析与评述。作者认为,动漫、魔幻、神话等因素的融入,叙事视角与时间的变化莫测,“混搭式”的语言组合,传统审美情趣的带入,充分体现了女作家对日本语的文学话语的新构建,而这一构建也成为作家们走出精神危机、重建自我、彰显自身创造力的契机。

本书更难得可贵的是作者扎实的学术功底和踏实的学术作风。作者选取了日本最新的文学创作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大多获奖作品在国内或没有翻译,或只是简单译介,研究资料有限。作者从日文原典文献阅读和整理出发,通过研读和翻译,汇集了14年间芥川奖女作家个人创作年表,輯录翻译了女作家的获奖评语,对相关小说段落和文学评论也做了译介。这一资料汇编也必然成为中国学界日本文学研究的一个基础建设。

本书是玉英老师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稍加修葺的成果。应该说,在研究中比较准确地抓住了日本当代文学的一些特征,并力图突破简单的内容介绍和现象描述,从更为深入的层次阐释女作家们的创作,在学术上是极有价值的开拓和奠基。当然,日本芥川奖的评奖仍在继续,女作家们的创作仍在路上,玉英老师的研究也将不断地深入下去,期待她有更多更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芥川·直木奖宣言》,《文艺春秋》1935,1.

[2]王玉英.《现代书写与身份追寻——新世纪日本芥川奖获奖女作家及其作品研究》.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15: 26.

[3]转引自王玉英.《现代书写与身份追寻——新世纪日本芥川奖获奖女作家及其作品研究》.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15:223.

猜你喜欢

芥川女作家新世纪
2020《新世纪智能·新高考》全新改版了,快来订阅吧!
2020《新世纪智能·新高考》全新改版了,快来订阅吧!
《新高考》更名为《新世纪智能》
芥川龙之介的文学成就——八卷本《芥川全集》汉译概说
芥川龙之介笔下的“忠臣藏”
芥川龙之介的《中国游记》①论——以芥川、章炳麟的会晤对谈为中心
稀见女作家戏曲三种考述
Résumés
两位获诺奖女作家笔下的女性“逃离”之路——《逃离》与《到十九号房》之比较
现代女作家的文学交往与互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