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蚌之珠

2015-05-30王东升

北方文学·中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普拉斯升华抑郁

王东升

摘 要:《钟形罩》是西尔维娅·普拉斯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真实地记录了她十九岁时遭遇精神危机时的种种感受。小说主人公埃斯特从抑郁情绪发展到重度抑郁症的过程反映了作者普拉斯的心路历程。普拉斯在遭受躁狂抑郁症的同时,发表小说和大量的诗篇,这既是对疾病的疗愈,也是其精神的升华。

关键词:钟形罩;普拉斯;抑郁;升华

美国当代女作家、自白派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在三十一岁时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生前只发表了一部诗集《巨人》和一部小说《钟形罩》。此后,其它诗作的陆续发表,为她带来了生前未曾企及的名声,《钟形罩》也被评为“第一部塞林格风格的女性小说”。《钟形罩》奇异的文风和坦率的自白吸引了大量评论家和读者。女性主义批评家认为《钟形罩》忠实地反映出上世纪五十年代女性的困境,他们认为正是父权制的种种不公导致了作者的疯癫和死亡。然而,这些批评家却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西尔维娅·普拉斯的抑郁症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她的父辈多人遭受抑郁症的痛苦,她的儿子尼古拉斯也自杀身亡。普拉斯如何一步步从清醒走向抑郁?遭受抑郁症之苦的普拉斯如何通过创作实现精神上的升华?答案在《钟形罩》中。

一、埃斯特的沉沦

《钟形罩》是自传体小说,小说主人公埃斯特一步步走入抑郁症深渊的过程也反映出普拉斯的心路历程。美国心理学家阿朗·贝克(Aaron T. Beck)认为“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抑郁倾向的人可能由于不利的生活事件,如父亲或母亲的去世,而变得敏感。早期的创伤经历可能使抑郁的人夸大生活中的损失” [1]。埃斯特的父亲在她九岁时去世,父亲的死并没有引发她的抑郁症,但形成了她敏感、多疑的性格,也使她倾向于夸大生活中的损失。她申请参加哈佛的夏季写作训练班,被拒绝,这直接导致她精神的崩溃。阿朗·贝克认为“有抑郁倾向的个人在童年期就为自己设下了僵化的、完美主义的目标,因此生活中的不如意会导致全面的崩溃”。埃斯特的疯癫与她完美主义的倾向不无关系。她从小到大如饥似渴地学习、读书和写作,在高手云集的史密斯女子学院,她仍然出类拔萃,异常优异。大学期间,她是“《新闻报》的记者、校文学杂志的编辑、校荣誉委员会的文书、颇有声望的女诗人,各种奖学金的获得者”[2]。然而在她完美的表象之下,是一颗极其脆弱、自卑、自怜的心。她完全无视自己的优秀,处处与人比较,将他人的优异化作自己耻辱的印记。她与多琳的相遇是一场灾难,与多琳在一起时,她总是自惭形秽,认为自己愚蠢,又没有魅力。尽管她下决心与多琳不再有任何瓜葛,却仍然被多琳的美貌所吸引。完美主義的倾向使她对自己有过高的期待和要求,一旦达不到就会倍感失落。同时,为了维持他人眼中的优异的形象,她为自己设置了条条框框。越来越多的条条框框使她窒息,可她却无力打破,因为一旦打破了,她就不再完美了。被哈佛的写作训练班拒绝对她来说一场灾难性的事件,如同剥去了她完美的外衣,暴露出她千疮百孔的内心世界。她退缩到家中,然而母亲对她的要求(学速记),又使她最后一个安全的壁垒轰然倒塌。她开始了自毁的行为,首先是切断了所有的退路,然后就是自我毁灭。她给朋友乔蒂打电话退了预约的住所,给招生办公室打电话取消了暑期课程,又给男友巴迪写信断绝了两个人的关系。她想过跳楼、在浴缸里割脉、尝试过溺水,最终选择在地下室用安眠药结束自己的生命。她的母亲发现了她,并把她送到医院。接下来她接受心理咨询,并被送入精神病院。在经历一次又一次让人痛不欲生的电击疗法后,她恢复了清醒。小说中的埃斯特像高空坠落的重物,从生活和事业的顶峰直直坠入绝望的深渊。面对不可挽回的结局,埃斯特努力过、挣扎过,但她面对的是遗传自父辈的重症抑郁,她无力回天。小说开篇就写到“我老是禁不住去琢磨,电流沿着人的一根根神经烧下去,将人就那么活生生烧死,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这种强迫的、悲观的思维已经是抑郁的苗头。在描写父亲时,她写到“我父亲在我九岁时就死了,他讲德语,来自普鲁士黑暗的中心,一个充斥着躁狂抑郁症病人的小村庄”。这说明她也意识到了抑郁症的遗传倾向,然而这是她无法避免的。随着小说情节的推进,埃斯特的社会功能逐渐受损,从摄影棚里不可遏制的大哭,到丢弃所有的衣物,再到躲到家中闭门不出。埃斯特常常感到脑子变空了,整个人变笨了,原来一直维持她脆弱的自尊和自信的写作能力也丧失了,这使她绝望了。她放弃了斗争,任由自己沉沦下去。

二、普拉斯的升华

《钟形罩》是自传体小说,因此埃斯特的经历与普拉斯有诸多相似之处。普拉斯也是幼年丧父,这使她敏感、脆弱。她的父亲奥托在世时,也是“非常古怪的家伙,他用德国式的效率和独裁控制来管理家庭,把妻子和孩子与外界隔绝开来” [3],普拉斯对父亲既崇拜又痛恨,这在她的诗作《爹爹》中表露无遗。普拉斯的母亲独自承担起抚养普拉斯和她弟弟的责任,她对普拉斯既保护,又控制。这让普拉斯对母亲既依赖又怨恨。普拉斯写下《美杜莎》一诗,诗歌中的美杜莎是她母亲的化身,母亲以极强的控制欲吞噬着女儿的生命。这样无爱的家庭环境和抑郁症强大的遗传倾向,使普拉斯难逃抑郁症的魔爪。事实上,普拉斯还不仅仅是抑郁,她还经历过躁狂阶段。轻度的躁狂使她精力充沛、自信满满、才思敏捷;重度的躁狂则使她行为怪异、不近人情、暴躁易怒。这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她的家庭,而丈夫的离开又使她陷入抑郁的泥潭。在这样跌宕起伏的人生和大起大落的情绪下,普拉斯能创造出长篇小说和大量的诗歌,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普拉斯八岁时就在《波士顿先驱报》上发表了自己的作品,此后她坚持写日记。高中时,她的诗作和散文就发表在校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和《十七岁》上。她的成功来自于她高度自律和长期有意识地写作训练。而她成功背后一次次的挫败,更是常人不能想象的。她每一次作品的出版,都是经历了二十次到五十次的被拒,这对于普拉斯来说是一次次致命的打击。普拉斯是敏感、脆弱的,同时也是勇敢、坚强的。作为自白派诗人,她勇于在诗作中表露心迹,将内心中最柔软的部分展示给读者和批评家。在《钟形罩》中,普拉斯不仅详实地描写了她的抑郁症发作的过程、她对性的看法和体验,还深入地阐释了她作为女性对人生的思考。这使得《钟形罩》不仅是普拉斯的自传,还有“更广泛的社会意义”[4]。作为女性,普拉斯一直在经历着撕扯和煎熬,她不想像渡渡·康威一样沦为生育机器,也不想像威拉德夫人一样,受过高等教育,却成为家庭主妇。她向成为自由的、事业有成的职业女性,同时也被传统的、温暖的家庭所吸引。她将人生比作一棵无花果树,树梢上缀满了丰腴的果实,有“丈夫、孩子、幸福的家”、“名诗人”、“才华出众的教授”、“了不起的大编辑”、“情人”等,然而选择一枚,就意味着失去其它所有的果子。这种两难的选择和尴尬的处境,不只属于普拉斯一人,而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众多女性共同面临的难题。普拉斯的书写既是宣泄也是抗争。《钟形罩》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还体现了作者独特的文风和娴熟的写作技艺。作品中意识流的运用妥帖、自然,对心理的描写更是细腻、真实。作为诗人,普拉斯善用意象,《钟形罩》中死亡等意象层出不穷,给人以直观、诡异、惊艳之感。文学创作使深受抑郁之苦的普拉斯精神上得到了升华。

三、小结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将轻度躁狂引发的创作激情称为“神圣的疯癫”,认为这是神赐的礼物。普拉斯接受了这神赐的礼物,同时也不得不接受重度躁狂和重度抑郁带给她的极度的痛苦和绝望。在清醒和疯癫的边缘,她创造了《钟形罩》和大量的诗作。她像一只病蚌,将闯入生活中的沙粒慢慢地包裹、并用她的天才和敏感将它变成耀眼的珍珠。然而这痛苦的磨砺耗尽了她的心血,当钟形罩再次落下的时候,她选择悄然离去。

参考文献:

[1] Beck, T .Aaron. "The Development of Depression: A Cognitive Model." The Psychology of Depression: Contemporary Theory and Research. Ed. Raymond J. Friedman and Martin M. Katz. Washington: Hemisphere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74. Print.

[2]西尔维娅·普拉斯.钟形罩.[M]杨靖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

[3]杰弗里·科特勒.十个天才的精神病史.[M].邱文平等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

[4]刘风山.钟形罩下的疯癫—解读西尔维娅·普拉斯疯女人的故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3):90.

猜你喜欢

普拉斯升华抑郁
贪吃蛇升华记
赛普拉斯的“三头两绪”
影像影响下的性别身份表达:普拉斯对三部女性主题影片的改写
胡娟:奉献也是自我升华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阿普拉斯焊接技术及应用
教育下一代 升华老一代
关心下一代 升华老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