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末民初上海书画润例管窥上海西洋画市场性格
2015-05-30文婷婷
摘 要:清末民初是西洋画涌入中国的第一个高峰期,是首次以留学生为传播主体,对西洋画主动学习的阶段,同时也是西洋画润例初步形成的时代。上海地区的西洋画在当时的中国最集中、最关键,故以该地区的西洋画市场为研究对象。本文笔者将主要以所收集的清末民初上海书画润例为基础,探析其所反映当时的西洋画市场性格,以丰富相关学者对该时期研究的角度,进而对上海西洋画市场样态进行补充。
关键词:清末民初;上海;西洋画;润例;性格
一、 润例的收集概况
西洋画简称西画,指西欧的各种绘画。因工具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油画、木炭画、水彩画、水粉画、铅笔画、钢笔画等。本文所说的西洋画主要指清末民初上海地区的西洋画,因为上海是该时期西洋画艺术最为集中的地区 ,同时也是西洋画从外销画首次发展到有相应润例,并形成西洋画市场的地区。上海的西洋画市场在整个绘画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笔者收集的润例主要集中在20世纪初的40年里,19世纪末的西洋画润例占少数。涉及的画种有铅笔画、钢笔画、油画、水彩画等门类;绘画题材包括风景、人物、静物、肖像等类型;绘画载体分扇面、屏条、堂幅、碑等,提及的画家有单品类画家,也有多品类画家。但这只是清末民初上海书画市场的冰山一角,笔者以所收集的西洋画润例为基础,对其所反映的城市性格作一探析,以丰富学者对该时期研究的角度,进而对清末民初上海艺术市场知识进行补充,让人们了解上海艺术市场新的性格与样态。
二、 代表性西洋画画家润例
笔者收集的西洋画家润例所涉及的画种、绘画题材、绘画载体、幅面样式有很多,下面列举几例具有代表性的。
马孟容(1892-1932),名毅,以字行。他工诗擅画,旅客上海,蜚声沪上。马先生对西洋画有着精深的研究,从它逼真写实、造型严谨的写生稿可以看出其对西洋画光色原理的借鉴,所以他的画在传统的基础上生出了新的样貌。他作为上海美专的老师,这一特殊的职业与其在画坛的卓越影响力,使他成为西洋画画家的代表。
“堂幅四尺疋每幅十二元,五尺疋每幅十八元,六尺疋每幅二十六元,八尺疋每幅四十元;横幅同,裁开减半;立轴三尺每幅六元,四尺每幅十元,五尺每幅十四元,六尺每幅廿元;屏条四尺开每条五元,五尺开每条七元,六尺开每条十元,八尺开每条十五元;纨折扇每面四元,劣面不画;册页每帧尺方四元;手卷每方尺五元,长逾八尺者另议。一属写山水人物及工笔双钩花鸟草虫者润例加倍,大写意减三成,动物加半;二堂幅屏轴等二幅以上专绘花卉或动物之一种者,屏条八条以上及合景均加半,点品同;三纸用藏夹宣归居士自备,纸价照润金每元加三分,冷金笺磁青笺设色加倍,白绫及矾绢设色均加半;四西洋画之油绘水彩色粉等画每方尺自十五元至六十元,钢笔铅笔酌减,传神肖像画每幅自二十五元至百六十元,风景动植等酌减,各种图案面议。”[1]从材料可以看出马孟荣先生绘画既有中国画也有西洋画,涉及画种广泛。其润格也因绘画品种、幅面样式、尺寸等的差异产生变化。
铅笔画画家代表是桐山,他是笔者所收集润例中唯一一位单品类画家。铅笔画,是指用铅笔画的画,包括铅笔素描、铅笔速写等,广义上也指素描。素描是西洋画造型的基础,在其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桐山外史西法铅笔像,英尺二尺半纸半身便衣五羊,着色加一羊,补褂加一羊,工细加一羊;三尺纸全身便衣九羊,身外加同上,再大递加,点景另议;水像论面孔大小,每寸二羊,四尺纸补身六羊,五尺纸补九羊,女像补身加一羊,工细另议,山水润格;纨折扇半羊;四尺纸屏条□羊;堂幅减半,点景另议;书润照山水例减半。”[2]材料中,桐山外史的铅笔画润例主要随着绘画尺寸和绘画对象而变化。
袁醉厂的书画润例是笔者收集润例中涵盖门类最多的。醉厂君工中西画,善篆刻,曾游吴昌硕、李毅士、刘海粟、潘天寿、钱瘦铁诸公之门,以故秦殳汉玺,尺楮寸缣,皆为世所珍赏,此次于役皖江,请求之众,户限为穿,同人等藉公同好,爰订润格如下。
“中画:花卉翎毛草虫博古中堂三尺十元,四尺十二元,五尺十四元,六尺十八元,八尺二十四元;横幅同屏条,每条照中堂减半;扇册每件四元;手卷册页另议。走兽加半,人物山水加倍。西画:风景静物水彩每方尺十元,不满方尺或过方尺另议,油画加倍,商标广告及各种图案另议。画像:墨烟半身,头面四寸八元,五寸十二元,六寸十六元,七寸二十元。墨烟全身头面三寸廿八元,四寸三十二元,六寸六十元,七寸八十元,水彩加半,油画加倍,军服加倍,美术加倍。”[3]材料记录了袁醉厂中画、西画、刻印等门类的润例,门类的差异、尺寸的不同是其润例变化的主要因素。
三、 上海西洋画市场的样态
根据上述代表性画家润例,以及笔者收集的其他西洋画画家润例,可以观察到清末民初上海西洋画市场的一些新样态,新性格。
(一)中、西画润例对比明显
笔者根据书画作品标准尺寸换算得出不同艺术家的不同品类作品单价,即一方尺多少银元。例如《袁醉厂鬻画印直例》中:“中堂三尺十元,四尺十二元,五尺十四元,六尺十八元,八尺二十四元;横幅同屏条,每条照中堂减半。”[4]中堂四尺十二元,即约8平方尺,换算得出一方尺大约1.5元。通过此方法,得出横幅每方尺约0.8元。 扇面不按照尺算,因为扇面的尺寸都是统一的,大多数折扇的尺寸,高20厘米不足,长50厘米不足,按一般书画的算法,约有一方尺。得出袁醉厂纨、折扇约每方尺4元。
从收集的资料总体来看,西洋画润例出现的高峰位于20世纪前40年。随着年代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西洋画画种形成相应的润例。这些西洋画润例也历经由前期低于中国画润例,到后期逐渐超出中国画润例的过程。具体来看,1916年,钟养圣先生的水彩画润例为0.25银元1方尺,其堂幅、横幅高达2银元1方尺,润例最低的纨、折扇也定为0.3元1方尺。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相较之下,该时期的西洋画润例低于中国画润例。1924年,丁醒愁先生的铅笔画润例为30银元1方尺,油画润例高达40银元1方尺,其纨、折扇润例为2银元1方尺,是其中国画润例中最高的。从丁醒愁先生的中、西画润例比较来看,他的西洋画润例远远超过其中国画的润例。马孟容、袁醉厂等其他一系列书画家的润例也表现了这一现象。该现象反映,清末民初的上海艺术市场对西洋画的逐渐接受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上海包容性与可塑性的城市性格。
(二)西洋画各画种润例比较
西洋画的种类包含水彩画、铅笔画、炭笔画、油画、钢笔画五种之多。大体来看,水彩画与油画的润例是相对普遍的,铅笔画、钢笔画、色粉画的润例较少。具体而言,油画的润例相对较高,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马孟容先生的水彩画、色粉画、油画润例都是每方尺15-60银元。除此之外,笔者收集资料中其他书画家的西洋画润例都是以油画润例最高。
“李鸥客精研绘画,执教鞭有年,弟子颇众,现创立群艺美术学社,特卖画三月,所得润资,悉充作该社基金,以期扩充,油画不论风景肖像自十六元至六十元,水彩色粉七元至三十元,炭粉每张八元,期内八折,先润后绘。”[5]资料中清楚表明,李鸥客先生的油画润例远远高于水彩画与炭粉画的润例。
这两种现象表明在清末民初的上海西洋画艺术市场中以油画、水彩画的接受度最广,其中油画的市场价格相对较高。
(三)绘画题材与润例的关系
“吴君梅鹤……风景写生小帧五元,大帧十元;花卉写生六折;广告商标月份牌另议,邮费加一。”[6]资料一方面表明写生作为一种新的绘画方式传入中国,使中国的教学方式不仅仅只限于临摹。另一方面,吴梅鹤先生风景写生润例远高于花卉写生润例,表明西洋画的绘画题材与其润例是息息相关的。
笔者根据收集到的水彩画画家徐中兴、徐惠圃的润例资料换算出徐中兴的花卉题材作品每方尺两元,动物题材每方尺三元、肖像每方尺40元,全身像每方尺50元。徐惠圃相同。以上信息表明,清末民初时期水彩画绘画题材以人物画的润例为高,其中全身像润例高于肖像画,花卉题材水彩画润例较低,动物题材居中。
上述现象表明,清末民初的上海西洋画艺术市场以人物题材的画润例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上海市民对人物题材西洋画的偏爱。
四、结语
本文的西洋画主要指清末民初上海地区的西洋画。笔者通过对在申报上所收集的清末民初上海书画润例的研究,发现了该时期上海西洋画润例随时间发展逐渐高出中国画润例,油画润例在西洋画各画种润例中偏高,上海西洋画艺术市场以人物题材的画润例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上海市民对人物题材西洋画的偏爱。清末民初上海西洋画市场的表现形式除了润例,还有展销等多种形式,但润例可以让大众更为细致地观察到当时上海西洋画市场的性格。
参考文献:
[1]朱伯雄,陈瑞林.中国西画五十年[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 .
[2]阮荣春,胡光华.中华民国美术史[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92.
[3]李超.上海油画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
[4]郎绍君.论现代中国美术[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
[5]苏立文.东西方美术的交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
[6]袁振藻.中国水彩画史[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0.
[7]陈池瑜.中国现代美术学史[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3.
[8]吕澎.20 世纪中国艺术史(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注释:
[1][2][3][4][5][6]王中秀,茅子良,陈辉.近现代金石书画家润例[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4:102;198;211;211;98;234.
作者简介:
文婷婷,上海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市场。